第05回悬崖绝壁挂一寺,诗仙提笔称壮观
第05回悬崖绝壁挂一寺,诗仙提笔称壮观
上回书说到,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捉住,整个大明朝是人心惶惶,尤其是北京那边,大臣们人都傻了,皇上不是说出去打个仗吗,怎么直接出国留学了?
早在几百年前,北宋末年,中原王朝就出过这么一回类似的事情。
宋徽宗这个皇帝,大家可能听上去不熟悉,但提到《水浒传》,就能明白了。
没错,他本人不务正业,爱搞艺术,还在书法方面略有成就,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一系列奸臣,导致各地农民起义、天下大乱。
北边金朝一看,好家伙,这个时候必须得趁你病要你命。
于是大举南下进攻,徽宗打仗的本事没有,但是甩锅的本事还是有的,而且很大,当即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钦宗,心想:哈哈,这样朕就不是亡国之君喽!
钦宗:别人坑爹,我被爹坑,人麻了!
最后父子二人下场凄惨,不仅都城被攻破,俩皇帝+皇室宗亲+后宫嫔妃+朝臣+宫女太监+部分百姓+钱,全被金人掳走。反正是能抢走的抢走,抢不走的烧了,此事件史称“靖康之耻”。
从此之后,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建立南宋,宋高宗折腾着和北面打了一阵子,不能说是被人吊打吧,只能说是无力回天,王牌岳飞武将卡都捯饬没了,能有啥招架之力啊?最后只能是被迫议和,放弃北方,偏安一隅。
现在的情况和北宋灭亡的情况的确有些相似,但也不同。
大明现在只是丢了三样东西:皇帝、精锐部队及武将、脸。
大明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京城。如今高地丢了,大龙没了,野区全让对面抢了,但是水晶还在,基地还在。
所以即使是天塌下来,林淸颜也没有放弃前往大同府的计划,而且现在大同府也没丢呢,还是那句话,反正对面人数少、技能点都加在野外战斗上,打不过还不能守城吗,一切或许还有转机。
没过几日,在京城的父亲给林淸颜来了信,敦促她暂时放弃查案一事,先去太原府一避,毕竟大同府是第一道防线,也是前线。
悬空寺的位置在大同府下辖的浑源州,虽说偏南一点,但打起仗来,这块儿地方的安全也很难保证。
可林淸颜什么时候听过话,她的直觉告诉她,悬空寺的案子或许关乎战争,如今形势危急,查案这件事拖不得。
从太原府一路向北,林淸颜等人终于抵达北岳恒山之下,也目睹了悬空寺的真容。
看着“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寺庙建筑群,不得不惊叹这座建筑建造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寺正下方的大石头上刻有“壮观”二字,据说留下这两个字的正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何许人也,他写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悬崖上修路、修栈道,在他看来都是奇迹,更何况在悬崖上修一个古建筑群呢?
大诗人看到这样的建筑,诗都不会写了,直接来了个了:壮观!
这大概就相当于我们想赞美某物,却不知道用啥词的时候,只能来一句:卧槽!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
北魏的统治者拓跋氏来源于一个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族,北魏也是南北朝北方的第一个朝代。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为悬空寺修建提供蓝图的人——寇谦之。
寇谦之是北魏早期的道教代表人物和改革家,人称寇天师,换个说法,就约等于我们常听的大祭司这种职位。
北魏刚建国的时候比较乱,三教九流都有,而且都想着把自己发展成主流教派。
皇室对宗教也是大力支持,不管是什么教,只要能有利于北魏皇室统治,那就好,就是666。
寇天师本人在宗教和政治方面对北魏影响巨大,而且作为一个道教领袖,弟子众多。所以他临终的时候,弟子就问他,您仙逝以后要把您埋在哪里,要把您的牌位供奉在哪里呢?
老寇说,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我的牌位和我的墓地都不重要,我年少在中原游历,中原之建筑简直是博大精深,亮瞎了老夫的眼,我这辈子最想做的就是修一座空中寺院,这个寺院要“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翻译一下就是:这座寺院要能和神仙说的上话,还是和世间的俗人隔绝。
大弟子:咱就说这种要求是不是太过分了点,且先不说和神仙说话能不能完成,和世间俗人隔绝,恐怕是不太可能吧,但凡是人能建造寺院的地方,首先得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人能到达,既然人能到达,又怎么可能隔绝俗世。
二弟子:大师兄,师父他老人家要的是这个意境,意境懂不?
三弟子:那我们应该选择建在高山之上。
四弟子:没有人登不上的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哪个不高?
五弟子:意境!意境啊!不是真不让人上,是让人看上去就觉得与世隔绝,给凡人一种感官冲击效果懂不?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天师的子弟们选址于一处绝壁之上,历经四十多年的修建,终成这样一座空中寺院。一开始取名为玄空阁,取道教之“玄”、佛教之“空”,意境深远,后来传来传去就成悬空寺了,“悬空”比起“玄空”,更能表现出位置特点,能让没见过的人一听就知道,这大概是一个怎样的建筑。
寇天师逝世于公元448年,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此时北魏的皇帝是一个我们熟知的人——孝文帝拓跋宏,当然,后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元宏。
孝文帝虽然五岁登基,但是直到490年才正式亲政,随后他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鲜卑文化、鲜卑旧俗,改,学习中原文化,谁不学弄谁;鲜卑语,改,说汉语,谁汉语四六级考不过弄谁;鲜卑姓氏,改,拓跋改姓元,从我皇帝开始改,姓邱穆棱的改姓穆,姓步六狐的改姓陆,姓独孤的改姓刘,谁不改弄谁;不仅要改,还要迁都,大同这地如此靠北,能当首都吗?它当首都朕怎么完成向南发展的宏图霸业?南下,定都洛阳,谁不迁弄谁。
这一系列操作足以看出孝文帝有称霸中原的野心,所以说,作为当时北魏第一奇寺的悬空寺,也成了孝文帝宣传中原文化的要地,其中悬空寺的三教殿,摆放了三尊石像,分别是佛道祖师释迦牟尼、道家创始人李耳,儒家领袖孔仲尼,佛祖像+老子像+孔子像,摆放也很讲究,从外面看就好像三人正襟危坐,一起讨论着什么大事一样。
这种三教同殿的形式,别说是那个时候,就是现在,几乎也是全国唯一。
总结来说,悬空寺是一座集佛、道、儒三家为一体的寺庙,是北魏文化改革的缩影,也是古建筑史上一道奇观。
那么这样一座神奇的寺庙,到底是怎么修到悬崖上面去的呢?这座古建筑的建造中又隐藏了怎样的古人智慧?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也请各位跟随林捕快的步伐,去探寻神秘的空中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