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逆转 - 女皇武则天传 - 王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女皇武则天传 >

形势逆转

武媚娘感动地说道:“臣妾甘愿侍候娘娘左右,报效娘娘的大恩大德。”

王皇后扶起武媚娘,亲热地说道:“哀家已经替姐姐安排好了。”于是,便令侍妾送武媚娘到左房去歇息。

当高宗得知武媚娘已经被接到正宫的消息后,便急匆匆地前往正宫。武媚娘与高宗相聚后,恩爱有加,高宗喜不自胜。每日下了朝,高宗立刻就会回到正宫。但是,武媚娘却力劝皇上要多加礼遇皇后,不要再到她这里来。

唐太宗晚年,宫廷之中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这就是立太子之事。因为这是个关系到后继统治者的大事件,所以这个问题也成了千百年来困扰皇室家族的最棘手的问题。

唐太宗一生共有十四个儿子,他与长孙皇后生有三个儿子:长皇子李承乾、次皇子李泰和三皇子李治。太宗对这三个儿子,一直都是宠爱有加。尤其是对长皇子承乾,更是十分的疼爱。

皇子们为了成为太子,可以不惜代价地进行着争夺,根本就不会念及骨肉亲情。唐太宗深知立太子的利害关系,所以,他早早地便立了长子承乾为太子,并且还认真地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培养他。可见,唐太宗对承乾寄予了多么大的期望。

可是,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没有办法避免皇位的争夺。由于唐太宗十分疼爱长孙皇后,因此他对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儿子也是爱屋及乌,十分疼爱他们,并且还把他们带在身边亲自抚养教育。

李承乾天资聪慧,机敏过人,深得唐太宗的喜爱。唐太宗一直以为李承乾是个治国的人才,好好培养一定会有所成就。于是,他便给李承乾请了最好的老师教他读书识礼和经世治国;并且还让太子处理政务,以此来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太子李承乾也竭尽全力地完成了父亲交给他的各种任务,唐太宗对太子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当唐太宗出巡时,便把太子留下来看管国家,同时,他还在大臣面前夸奖太子有自己的样子,以此来树立太子的威信,也使得朝中大臣对太子颇为敬重。

太子看到父亲这样地看重自己,朝中大臣对自己又是敬重有加,以为自己的太子之子已经坐稳了,于是就飘飘然起来。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便整日地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也是样样精通。

太子有个怪癖,就是喜欢突厥文化。于是他便叫人修建了突厥人住的帐篷和房屋,并且还命手下的人穿着突厥人的服饰。更离谱的是,他还一个人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让穿了突厥衣服的手下为装死的自己哭喊、号叫,因而把唐宫搞得乌烟瘴气。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对太子失望至极,便派东宫的大学问家孔颖达、于志宁和张玄素等人前去劝导太子。

太子这种有失储君风范的品行,使得太宗皇帝十分的失望。之所以并没有马上废黜他,是看在他年少无知,又是长皇子的分上。同时太宗也希望他能够悔过自新,所以才只是教训了太子一番,而没有立即废除他。

但是,太子非但没有领会父王的心意,反而以为太子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父王也不会轻易易储。所以,对于之前的教诲太子早已经抛之脑后,当他一回东宫就又被身边的人引入歧途了。

李承乾表面上装作认真悔改的样子,暗地里却将劝导之人打得半死。唐太宗对太子的所作所为十分恼怒,但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唐太宗对太子承乾抱的希望很大,所以太子的堕落给他的打击也很大。

见此情形,在贞观十年前后,太宗皇帝开始产生了易储的念头。他又把目光停留在魏王李泰的身上。唐太宗的二儿子魏王李泰,看到哥哥这样不争气,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便动起了歪脑筋。此时,他已经对太子之位有些虎视眈眈了。

在此时,李泰做了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不断地去讨好唐太宗,他知道唐太宗喜爱文学,于是,便认真地学习文学以及治国方略,唐太宗看了很是欢喜。

第二件事就是礼贤下士。唐太宗对人才极为爱惜,魏征反复地顶撞唐太宗,唐太宗却也总是接受他的建议,并称他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李泰把父亲的这些爱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此外,为了博取唐太宗的好感和信任,李泰还网罗了天下有才之士编写了《括地志》呈献给唐太宗。唐太宗高兴极了,认为二儿子是个可造之才,将来有希望接替太子的位子。于是,便在朝廷里不断地提高李泰的声望,想以此取代大儿子承乾。

此时,魏征认为唐太宗这样做是不对的。李泰在平日里就结党营私,还不断地排除异己,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太子呢?于是,魏征和褚遂良一商量,决定联合起来对唐太宗进谏,希望唐太宗能够停止对李泰的提拔。冷静下来的唐太宗也回来想起太子承乾的种种好,便又寄希望于承乾,希望他能够改掉恶习,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当李泰看到唐太宗对自己的态度不如之前好了,就知道事情已经起了变化,于是,他便加紧了夺位的步伐。李泰拉拢驸马柴令武、房遗爱、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做自己的幕僚。此后,他还威逼利诱大臣,企图逼迫唐太宗立他为太子。

这个时候的武媚娘,已经把这些都看在眼里了,她的心凉了。宫廷里的明争暗斗将她最初进入唐宫的喜悦与憧憬冲刷得荡然无存,她明白皇宫中将会出现一场厮杀。而这场厮杀是否有硝烟她不知道,但是她知道它一定会发生。目前,她所能做的也只有静观其变。此时,太子承乾并没有因为唐太宗对他的容忍而有所改变。他没有改掉胡作非为的行为,依然是终日饮酒作乐。唐太宗对承乾也由失望转为了绝望。

唐太宗遥望昭陵,对死去的长孙皇后频频问道:“面对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我该怎么办啊?我如果废了承乾,是对不起皇后你啊!我如果不废他,那是对不起大唐江山社稷啊!我该何去何从啊?”说着说着,唐太宗便老泪纵横了。

武媚娘看到唐太宗这样的难过,也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她知道在唐太宗心里,她什么都不是。唐太宗从来都不肯多看她一眼,因此,她根本就没有说话的份。

后来,经手下人的提醒,承乾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便串通了自己的叔叔李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中郎将李安俨等官员打算谋反,直接取代自己的父亲称帝。当然,此时的李泰也一直没有闲着,更是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的夺位计划。由此可见,一场宫廷政变一触即发。

然而,最为可笑的是,还没等到承乾和李泰动手,齐王李祐便率先造起反来。李祐与李承乾差不多,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当唐太宗得知消息后,十分气愤,将李祐关进了大牢,并交由刑部进行审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