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巾帼不让须眉:像“铁娘子”一样勇于
第10章巾帼不让须眉:像“铁娘子”一样勇于竞争(2)
1970年在担任教育大臣时,她下令停止在中小学发放牛奶;当政后又削减社会福利,尽管失业增加,继续硬性推行这种政策;1982年又同阿根廷开战。
刚一上台后,她立即就显露出了自己的本色。为了控制资金供应,政府开支被消减,同时汇率也得以自由浮动,这两项政策与战后正统做法不同。另外,工业补贴被消减,许多企业被逼到墙角。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她的政策导致英国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到1981年,失业人数超过300万。在英国的许多城市中,投掷燃烧弹的抗议人群同警察发生了公开的冲突。
这段时期是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的低潮期。一时间,她成为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首相。大多数同僚希望她做出让步,但是她却坚持了下来。她冲着这些人高呼:“如果你们想掉头,你们就去掉头好了;本夫人是不会掉头的。”她把所有那些想要改变立场的温和派全都踢出内阁,同时还把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塞进了政府。
她正是由此而赢得了坚决果断的名声。
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的头两年出师不利,提出的倡议连连受挫,政府的措施实施不力。到1981年年底的时候,她的支持率下降到了有记录以来最低的23%。对此她不以为然。
生活中,如果你把很长时间用在了努力征得他人的同意上,如果你过多地担心他人不同意你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寻求他人赞同没必要建立在牺牲自己想法的基础上,这样做只会迷失自己,让自己活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林茜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她知道这个年纪的女人找到一份好工作有多难。所以当老公托朋友给她安排到一家公司工作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份工作,不给老公和他朋友丢面子。
到这里工作后,林茜总是笑脸迎人,和声细语。凡事都不跟同事有任何计较,即使奖金分配不公也闭口不提。可这样一来,她渐渐发现,虽然她表面上人缘过得去,但实际上很多人常私下里把她当靶子,把不讨好却费力的工作分给她。她的和气大度竟让人觉得她好欺负。难道她做得不对吗?
同样,有一个小伙子,毕业于名牌大学,论资历和业务能力都是单位里数一数二的,可干了十几年了,还是一个部门副主任。这小伙子优点很多,待人和气,什么时候见人都是一张笑脸,工作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公司董事会几次任用他,都没干长。原因是他对下属抹不开面子,无论是布置工作还是纠正错误,都嗯嗯啊啊的没有一点权威和魄力,有时候,上司不了解情况下达了错误指令,他也将错就错,一味迎合。让他去指挥或批评别人,真比让他杀人还难。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接纳的强烈愿望,但当你唯有获得他人的赞许才能感觉良好的时候,你便掉入了顺从赞同的陷阱。自我价值感应该是维系心理平衡的杠杆。为了使别人快乐自己却不快乐是愚蠢的选择。
让别人有愉悦的感受,固然可取,但一味地取悦所有的人,既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一味当“老好人”,就会迷失真实的自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正确的办法就是培养自己的特质,即你之所以是你自己的特殊的东西。
适度取悦他人,应视为一种礼貌,一种气度,一种聪慧。千万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去迎合别人,那样的话你不但会失去成功的机会,还会失去你想要的一切。合理地发挥取悦他人的潜能,自己也将获得愉悦。
5.锋芒毕露的智慧
许多女人在内心深处一直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只要具备了出色的能力,总有一天会有伯乐来赏识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可是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的人呢?并不是她们不够有才,而是“埋”得太深。其实有时候做事需要“高调”,才华需要你自己去展露,你才能获得成功。
1948年撒切尔夫人还是个年轻大学毕业生,从事化学工作时,她便决定在肯特的达特福德地区竞选保守党议员。玛格丽特通过一系列竞选活动而扬名全区,虽然第一轮竞选失败,但玛格丽特引起了保守党总部的关注,他们认定这位年纪轻轻、初出茅庐的女候选人比许多男候选人表现得更为出色,并从而把她视为变革中的保守党的新生力量。
不久,玛格丽特又以保守党候选人身份再度出马,第二次与雄踞这一选区席位多年的工党候选人多兹角逐。她到处发表演说,全面阐述自己对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见解,例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帝国特惠制”问题、英国企业的国有化和私有化问题、养老金问题、住房问题等。不过,1951年第二轮竞选玛格丽特又以失败告终,她仍然没有拿到达特福德区的席位。一个涉世不深的青年女子,在复杂多变的政坛上毕竟还不成熟,失败并不足为奇。但她那敢打敢拼和初展锋芒的“小老虎”精神,却给广大选民和舆论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惯性的思想深处,我们一向以“谦逊”为美德,不习惯大大方方、直接地“宣扬”自己,同时也对他人的“争强好胜之心”存有非议。所以,自己明明在工作上作出了贡献,也不敢表达,害怕同事批评自己喜欢表功。其实,适当的谦逊是好的,但是过分谦逊,吃亏的就只有自己了。要知道,人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方面:一个是建构自己,它是指人对自身的设计、塑造和培养;另一个是表现自己,也就是把人的自我价值显现化,获得社会的实现和他人的承认。而且,表现自我绝对称不上是什么错。因此,我们不用因“谦逊”而拒绝“表现”,两者并不是矛盾的。
一位在外企只工作了四年就做到公司高级副总裁的女性,有人问她怎样才能在一个公司飞速攀升,她说:“当然要凭能力,不过,这个能力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真才实学’,而是指表现能力的能力。”的确,即使你有治国安邦的能力,如果不表现出来让人注意,那么谁知道呢?上面两点要告诉女性朋友们的是,人在职场,就要“敢于表现”,这样才有出头的一天。
1996年,邓文迪从耶鲁大学毕业,准备到香港谋求发展。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邓文迪恰好坐在了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董事旁边,当时这位先生正准备前往香港担任卫星电视公司的副首席执行官。
在一些人看来,在旅途的过程中和谁坐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又不认识,即便聊天认识了又能怎样呢?而另外一些人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由于遇到的人的地位和身份与自己过于悬殊,再加上没做好准备,难免心生胆怯,以致与幸运女神擦肩而过。
但是聪明的邓文迪不属上面任何一种,尽管缺乏在娱乐业的从业经验,但她凭着商务学位以及精通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有利条件,飞机还没到香港,她已轻而易举地谋到了卫星电视公司总部实习生的工作。
在卫星电视公司工作期间,邓文迪保持了她一贯的作风,她非常努力地争取每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1996年秋,在香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的鸡尾酒会上,默多克认识了满是东方情调的邓文迪。据说,作为低级执行员的邓文迪并没有资格参加那次酒会,但她还是打扮得异常出众地强行参加了。邓文迪的聪明和努力,使她获得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的青睐,从此,默多克开始安排两人间一次又一次的“日常接触”。
1999年6月25日,默多克在泊于纽约港的私人游艇上与邓文迪举行了婚礼。当时默多克68岁,他的新娘是32岁的香港女子邓文迪。邓文迪,这个多年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终于凭着智慧登上了她人生的顶峰。
一坛好酒,要想让香味从巷子的深处飘到大街上,从而使路人皆知,必须是在巷子并不深的前提下才行。假如巷子九曲回肠望不到尽头,那么这坛好酒的香气飘不到人前,终究免不了沦为平庸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