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完善政事
第165章完善政事
洛阳。刘辨归来后的第一个早朝。
“朕离开京城期间,左丞相劳苦功高,将京城一切事宜处理的妥妥当当,朕心甚慰!
今日早朝朕有几个想法想与诸位爱卿商讨商讨。
第一、大汉所有地方官员将于年内全部考察完毕,不合格者将直接罢官,没有任何情面可言;从大汉书院中选拔也好,从基层选拔也好,哪怕是从民间直接选拔,朕只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的人来做百姓心中的父母官,目前各地缺少的官员尽快补齐若是有人胆敢卖官鬻爵,朕不介意让他的脑袋离开他的身体!
第二、所有的发生了水灾以及有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方,官府统一搬迁百姓离开现居住地,寻找合适的地方建房居住,官府不得向百姓索要钱物;
第三、大汉全境内不论是哪个民族,只要是我大汉境内的,都要接受官府统一登记造册,朕把这个叫做人口普查,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嗷嗷待哺的婴儿,都要登记,有拒绝登记的官府可进行抓捕入狱;
第四、进一步完善大汉军队的军功赏罚制度,不能让将士们的血白流,将士们忠于大汉,为朝廷,为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朝廷定然不能让他们心寒;这一点兵部当着重办理此事;
第五、我大汉祖制非刘姓不王不可更改,但是朕在这个王的下面侯的上面再添一个爵位,叫“公”,这个朕亲自拟定。王、公、侯都将施行等级划分,王分为亲王,郡王;公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侯的等级不变;
诸位爱卿可廷议朕的议案了。
朕准了,先听听爱卿们的想法。”
刘辨的话刚说完下面就炸锅了,嗡嗡的讨论声立即充斥了整个大殿。
“陛下这是要对官场大清查了吗?田御史还没有回朝,陛下又开始了清算了?”
“哎呀!你有所不知啊!听说这次水灾闹的陛下龙颜大怒,说是地方官员不作为,救灾不力导致的。”
“非也,非也,陛下之所以对官场进行大清查的目的就是因为前段时间的赤壁大战前,陛下下达的旨意地方官员根本就没有遵旨执行,要我看呐,这些人就不配做官!竟然蔑视陛下,无视朝廷,这种人你们说说看是不是该清除?”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是该!”
“那么这封赏将士以及重臣的方案几位大人又如何看的?”
“老夫认为陛下此举深得人心!为何呢?诸位请想,如今的大汉江山比之先帝时期如何?那不仅仅是大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有就是百姓的日子过得好的已经不是从前的日子咯。土地虽说是朝廷的,可这土地上的所得大部分还是百姓的,这么一来百姓富裕起来了,朝廷的国库也是充盈起来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朝廷用兵就没有停止过,国库虽然也空了,可是很快便能恢复,这些啊!可都是陛下统御有方,更赖臣子们用心用力啊!
说到这战事,大汉能有今日之盛景,三军将士劳苦功高,封赏他们也在情理之中,老夫认为此事大善!
有功不赏,有过不罚日后谁还替朝廷卖命?”
“嗯!是这个理!”
“不错,不错!这马尚书所言甚是!”
“马尚书此言下官不敢苟同!令郎是为军中将领,陛下若是封赏有功将士你马家一门自然是光宗耀祖,那我等文人呢?行军打仗我等自然比不了那些武将,可我等就没有功绩?陛下适才未曾提过我等默默无闻在朝中处理政事之文臣的赏赐啊?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吧?下官斗胆敢问马尚书此言可有错?”
“嗯!萧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要不先探探贾相的口风?”
类似这样的话题层出不穷,一片一片的官员们都在那交头接耳,嘀嘀咕咕。涉及到了利益的划分最是让人露出本性的事情。
此刻的朝堂倒更像是澡堂,一群老爷们在哪里叽里呱啦垂沫横飞的讨论着,争执着,更有甚者还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全朝堂只有一个人没有参与议论,那就是左丞相贾诩。看上去像是老僧入定一般双手袖着在那闭目养神。到底在想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老狐狸深谙为官之道,作为群臣之首如果于百官融为一体了,那么皇帝就该对他开始忌惮了,一旦被皇帝忌惮了,那么他的生命恐怕也快走到尽头了。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上朝他给人的印象都是与群臣格格不入的表现。越是这样皇帝越是喜欢。如果他作为百官之首与群臣打成一片的话,百官是高兴了,但是皇帝缺不高兴了。后果那就很严重了。
作为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是权势滔天毫不为过。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所处的位置虽然高,可摔下来的话却是最惨的。
刘辨哪能看不出来老狐狸的做法是因为什么?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又何必点破?
徐庶与郭嘉一个在豫州,一个在幽州都没有回到京城,这样的早朝自然是没有参与的。因此这廷议,百官的眼神自然就盯着老狐狸为主了,下面商议的再好,没有他的首肯恐怕廷议结果皇帝还要斟酌斟酌了。
一个时辰的廷议终于渐渐的安静下来了。
老狐狸率先出班启奏了,毕竟群臣之首的职责就是这样的。对上反映百官的见解和意见,对下传达皇帝的旨意也是他这个百官职责所在。
“启奏陛下!文武百官廷议的结果一致认为陛下所提出的官场清查之事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其他几点臣等倒是很赞同,与陛下观点一致。”
刘辨听着贾诩在说话,却是笑而不答,眼睛缓缓的扫视着殿下的众臣,他想看看这些涉及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的事的情,群臣都是什么反应?
“朕意已决,那些觉得操之过急之人难道心中有鬼不成?朕的旨意都敢违背?这朝廷的政令还能及时落实吗?朕要这样的官员干什么?吃闲饭吗?荒唐!正好相反其他的倒是都可以缓缓,但唯独这一条要速办!若是有人胆敢阳奉阴违私下阻碍清查之事进行,那么朕不介意连阻碍之人一起换掉,无论他是谁!
文和,中书省尽快照此章程处置,不得有误!
退朝吧!”
一脸怒气冲冲的刘辨不等到群臣跪送完成就离开了朝堂。
“小竹子记下几条旨令:一、让人传令诸葛亮问问他关羽与张飞二人现在哪里?朕已经将刘备伙同东倭人蓄意谋反被灭之事昭告天下了,朕不相信他二人知道之后没有反应!
二、问问李儒在夷州处理的怎么样了?去书院招陆逊前来见朕。
三、让甘宁水师召集起来与夷州整训不得有误。
四、郭嘉暂代幽州刺史,直到有替换人选为止。
先这么多吧!
另外无事不要来烦朕,朕去陪家人了。若是有人来扰告诉他朕不见,做好本职事务很难吗?”
刘辨的心情不怎么好已经写在脸上了,这个原因还是因为朝堂上的清查官员提议引起的,他没想到满朝文武居然大部分人都在反对这件事,那么这件事背后的网络关系就复杂了。这是导致他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
喜竹与典韦都不是菜鸟,皇帝不高兴自然能感受到。严肃的氛围让人感觉连空气都是那么的冰冷刺骨。
关羽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只不过是每天都在那里烧纸钱,他给刘备立了个牌位。他知道大哥刘备有今日的结果乃是意料之中的人,他不恨任何人,只恨自己与大哥相距太遥远,没有能够阻止大哥的冲动之举。这是他遗憾的地方。
而张飞却不一样了,他恨李儒。恨的差点咬碎钢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