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火烧赤壁
第164章火烧赤壁
刘辨与李儒这对君臣有好些年没有见过了。自从刘辨力排众议启用李儒做益州刺史以来,年年益州上缴国库的钱粮在整个大汉来说也都是数一数二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刘辨懂,李儒也懂。一个是相信,一个是做到了让他相信。这是默契,也是无声的承诺。这些年没见,又是在这种形势下相见,作为皇帝刘辨并没有询问李儒的粮草是否带够?也没有问李儒来了多少将士?多少条船?更没有问他作战所必须的物资是否带齐带够?这是一种信任!
简单的询问是否吃晚饭了,出自皇帝的嘴巴的话就不一样了。这句话就直接拉近了李儒与皇帝之间的距离。君臣之间尤其是像刘辨与李儒这样的关系的君臣之间如果有一道天堑的话,那么这一句话直接就把天堑变通途了。
表字的称呼直接让李儒在面对刘辨的时候的那种拘谨和压抑变得荡然无存。这使得李儒浑身都感觉轻松了很多。
“陛下,微臣来迟了,让陛下久等了,还请陛下责罚!”
拘谨的意识没有了,但是拘谨的话总归是要说的。
“文优来的正是时候,一点不迟。朕也不过才到了三个时辰而已,不妨事。”
“文优先行回船,让将士们好好休息吧,今夜有朕的羽林卫值夜,文优与将士们都歇息去吧!明日一早文优再来。”
“诺!微臣谢陛下体恤将士!微臣告退!”
刘辨没说话直接点了点头摆了摆手示意他赶快回去睡觉,看他的状态估计好几天都没睡好了。都快六十的人,还这么辛苦也是难为他了。
也许是因为这船上微弱的摇晃就好像摇篮一般的感觉,让他彻底的放松下来的原因。这一夜刘辨睡得特别香。甚至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天就亮了。
淡淡雾气让这个早晨显得更加的宁静,这样的天气不用说又是一个大晴天,也预示着未来几天或许有大雾的天气,江上行船不怕雨不怕霜,夜不怕雪,就怕风和雾。
洗漱完毕的刘辨简单的吃了点早餐就在想对方(刘备)的船队这个时候会在哪里呢?按照甘宁给的位置的话,那么他们相距至少有一天以上的行程。这会在哪里呢?
回到船舱内他盯着架子上挂的地图,眼神顺着长江入海口慢慢的往西移动,当“江夏”两个字出现在他眼睛里的时候,他愣住了。
“江夏!江夏!这里…”
“微臣李儒参见陛下!”
李儒的到来打断了他的思绪,他回头看了看李儒道
“文优来了,来,猜猜看这次朝廷对阵的人是谁?现在他们的船队又在哪里?
朕也在想他们到底在什么位置呢?”
“陛下用兵,普天之下当为第一,微臣岂敢班门弄斧?”
“哈哈…没想到你李儒也学会了阿谀奉承。朕记得当年你在那董卓帐下之时可是敢与直谏之人,那董仲颖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主,朕难道比那董仲颖还可怕?”
“不不不,陛下莫要误会!微臣岂敢将那董卓与陛下相提并论?微臣是觉得在陛下面前谈论用兵之事徒增笑料而已,绝无他意。请陛下明察!”
“哈哈哈…文优不必拘束,朕不过是随口一说,用兵之事谁也不敢说未知的事,之所以能百战百胜那也是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战争中可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提前将战场局势掌握在手,随后引导战争的走向随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便能赢的战争,是不是这样?
现如今敌军在哪里?不肯定,敌军人数有多少?不清楚,敌军战力如何?装备如何?甚至粮草供给又如何也不知。
最主要的是这是水战,和陆地上不一样!我大汉铁骑可以说是天下最强的,可到了水上呢?
所以啊!文优,时代在慢慢的进步,陆地已经不是唯一的战场了,水上如今也能成为战场,也许将来天空也能成为战场。谁知道呢?”
刘辨朝李儒笑了笑,接着说道
“文优也是当世大才,对于这水战可有什么好的见解?”
“既然陛下垂问,微臣就班门弄斧一回,说的不好还请陛下莫要怪罪!
这水战乃是两军远距离作战为主,与其说是杀敌还不如说是摧毁对方战船,只要击毁对方的战船那就是胜利。因此水战首选弓箭和巨弩为上。而当下的战船大多为木质船体,因此火攻乃是摧毁对方战船最快捷的方式。而着火攻就要依据天时了,风向是火攻的关键。当然了,若是敌军阵型散乱的话哪怕风向不利于我军,只要有易燃的物资投放道敌军的战船之上,无论起什么方向的风,对于加快战船燃烧也是有用的。
微臣一点浅见,还请陛下赐教!”
“哈哈哈…
文优谦虚了,就目前的水战条件而言,文优能说出这些来已算的上是一位合格水战统率了。朕以为大雾天气和阴雨天气是水战中火攻的缺陷,这一点当考虑进去才是。
文优这是藏拙啊!”
李儒故意将这两样不说出来的目的就是不想在皇帝面前表现的太聪明,天下最聪明的人应该是皇帝,如果他把什么都说出来,显得比皇帝更聪明吗?留点给皇帝补充就是想表现的没有皇帝聪明,这就是为官之道,也是做人之道。
而刘辨却把这一点给捅破了,反馈给李儒的信号就是,在朕的面前不用做那些虚伪的隐藏,有什么说什么,不要忌讳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大大的消除了君臣之间的隔阂,拉近了君臣之间的距离。
李儒是个聪明人,他当然能听懂的。因此他内心无比激动的佩服刘辨身为天下之主的胸襟,也庆幸当初没有在太后何氏离开洛阳奔赴并州与刘辨相见的事情上为难何氏。也算是种下了善因。
“陛下胸襟宽广无限,是微臣枉做了小人,陛下恕罪!”
“哎~文优不必多礼,抛开昔日恩仇,你李儒依然是我大汉朝廷重臣,忠臣。朕知道当年太后离开京城之事,你还是出了力的,让朕没有遗憾。就冲这一点朕该感谢你。全了朕的母子团聚之情,全了朕的孝心,朕该谢你。”
李儒彻底被感动了,人不怕做好事,就怕做了好事没有人理解,没有人理解也不要紧,最怕的就是被人误解。刘辨的话说的,让李儒老泪纵横,赶忙拜倒在地哽咽的说道
“陛下…”
“文优不必如此,快起身,船队就快接近敌军了,若是朕没有猜错的话,朕的对手乃是那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刘玄德,朕思来想去也只有他有机会接触东倭人,朕当初把他放在夷州做刺史,没有承认他的身份,看来他早就心怀不满了,联合东倭人反抗朝廷罪不容诛!
赤壁当是他驻船之地,此次水战朕让你李儒全权指挥,朕在一旁观战。莫要让朕失望!
不必多言,朕意已决。
恶来将朕的那面令旗拿来交给文优,文优速速去准备吧!”
双手恭敬接过刘辨典韦递过来的金黄色令旗,他再次朝刘辨拜了拜,就起身离开了。
顺江而下的速度那颗不是一般的快,比起逆江而上的速度那是快了何止一倍?
宽阔的江面水流已经没有那么快了,刘备的船队也打算拔锚启航了,可惜他还不知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这一天是九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