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情义!疑意? - 汉风遗梦 - 小康牛肉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汉风遗梦 >

第140章情义!疑意?

第140章情义!疑意?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时期,皇帝其实是世上最大的地主,皇帝代表的是剥削阶级,而如果在大汉实行后世的这种公平社会制度,在很多人看来那是严重的离经叛道,违背祖制,甚至是侵害了大部分士族的利益,这是与这个世道背道而驰的扭曲现象,需要提醒皇帝必须要回到原来的轨迹上来。这是刘辨在春耕大典上的讲话带来的后续影响,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当然刘辨是知道的,至于这些隐患什么时候形成祸患就不知道了,这需要时间来证明。回到宫中的刘辨召来了王越告诉他密切注意那些世家大族的反应,更主要是要去秘密查访看看那些世家大族对于私兵的数量执行的情况,一旦发现数量超出的一律查处。绝不姑息。

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士族都是很头疼的事,这些人把持着帝国的经济命脉,甚至是帝国运转的机制都受他们掌控,因为大部分的官员都来自士族。刘辨对付这些士族的办法第一步就是不拘一格的提拔他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上如今的帝国主要位置上的人才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是刘辨亲手打造出来的班底,这一招让很多的士族都恨的是咬牙切齿,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当今陛下就像一颗太阳一样,太耀眼,太炙热了无论怎么遮挡,他温暖的光芒都会洒向大汉的每一寸土地。

一个如此强势又实权在握的皇帝可不是一般的士族可以轻易去反对的,如果做了,那么将是第一个被烤化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结局,因此这些士族的领头人都不傻,都在观望同时寻找机会,就像一条蛰伏的毒蛇一样静静的等待着猎物自己出现失误。

“王师,最近史阿在做什么?朕想让他办一件事,这件事很有意思,但是需要艺高人胆大的人去办朕才放心,所以朕想到了他。他必能胜任此事。”

“回陛下,史阿最近一直在城内查询那些番邦来京城做买卖的胡人,这些人时不时的还会聚一块谋划着什么?还有各地的士族都有刺耳举足轻重的人物来到了京城,末将以为他们恐怕会做一些于我大汉不利之事,因此末将一收到禀报就让他去查了,想来这几日便会有消息传来。”

“哦?还有此事?那个来人,你,对就是你,你很面生啊!是喜顺让你来的?”

“回陛下,奴婢喜竹见过陛下,奴婢是喜总管派来伺候陛下的。”

“喜顺他在哪儿呢?”

“回陛下,喜总管说陛下嫌弃其他老了,所以让奴婢来伺候陛下,还有门外的侍女采菱也是喜总管安排的,他说陛下如今更是忙碌了,一个人伺候不够的。陛下有何吩咐奴婢给您去办?”

“采菱?人在哪?叫进来朕瞧瞧。”

“陛下有旨采菱进来!”喜竹扯着嗓子喊道。

“喜竹?有意思,喜顺,这喜字这么吃香?”

“奴婢采菱拜见陛下!陛下请吩咐!”

“你是扬州女子还是荆州女子?何时又是何人带进宫的?”

采菱一听普通一声跪下了,她以为自己犯了什么罪了,赶紧跪下听候发落了。

“朕问你话呢?你跪下做什么?”

“奴婢,奴婢确实是扬州女子,奴婢的命是孙娘娘救下来的,奴婢无以为报打算伺候娘娘一辈子以报娘娘救命之恩。不想昨日娘娘让奴婢来伺候陛下,奴婢的命是娘娘的,娘娘让奴婢做什么奴婢便做什么。”

刘辨看了看王越,王越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清楚这件事。

“哪个孙娘娘?朕的后宫有姓孙的娘娘?朕怎么没有印象?”

这时王越憋住没笑,那些奴才们更是憋的非常辛苦没有人敢笑。

刘辨看着王越,王越嘴巴一动一动的那副想笑又不能笑的样子实在滑稽。

“怎么?很搞笑啊?难道你们说的孙娘娘是孙仁那丫头?”

王越机械的点点头。因为扬州姓孙的,除了她还有谁啊?可是刘辨到现在都没给她和阿依木两人官面上的名分,甚至连那个爱做的事都没有做呢这哪能算得上是娘娘了?简直乱弹琴,不行,既然底下的人都默认了,这事明摆着自己吃亏了,无缘无故的背了锅了,明明自己啥都没干,现在倒好,都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了,不是吃亏了吗?今晚就把事给办了,吃亏的事怎么能干呢?

“看来你倒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起来吧!那就留在朕身边吧!这个喜老头又拿了孙丫头多少好处?看来朕要打发他去替朕看万寿宫了(皇帝死后的安息之处,就是刘辨自己的陵墓,生前皇帝都要给自己准备陵墓的。)”

“喜竹那你又是怎么回事?怎么也学那老家伙叫喜竹?有姓喜的吗?”

“回陛下,奴婢六岁时是喜总管捡回来的,当是奴婢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是喜总管救了奴婢,给奴婢饭吃,给奴婢衣穿,是喜总管给了奴婢第二次生命,因此奴婢便认了喜总管做了义父,等他老人家百年之后,奴婢为他送终守孝,这是奴婢这个做儿子的事情。”

刘辨明白了,看样子这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情有义,知恩图报,是对自己胃口的人,看样子喜老头为了给自己找到称手的使唤之人没少下功夫啊!回想当年自己最不得意的时候喜顺就跟着自己了,一路走来无论多少坎坷崎岖他都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照顾着自己,这些年来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法正你拟旨,喜竹,你去传朕旨意,喜顺自今日起不再需要伺候任何人,他仍为宫内总管,官阶正二品,封义亭侯。见到朕包括太后皇后皆不必下跪,只需躬身行礼即可!去传旨吧!”

在场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陛下对一个老太监居然这么大的褒奖,还给官阶还封侯了虽然只是亭侯但那也是侯啊!

只有刘辨自己本人知道他这是对喜顺的高义的回报,刘辨是想告诉他,你有义朕有情,当年追随之义朕记着呢?如今让你休息并不是嫌弃你,而是真正的让你颐养天年了。

喜顺这时候正在屋内无聊的看着书呢?书是从法正那拿来的,老头如今喜欢上法正这个小子了,因为他觉得法正够机灵,够刻苦,又是陛下相中的人才将来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所以很喜欢这个小子,当然是那种长辈看晚辈的喜欢。

“圣旨到!喜顺接旨!”

一听是自己义子的声音,喜顺赶紧整理整理了衣衫大开两扇大门规规矩矩的出门,然后躬身等喜竹进屋,然后他才面对屋内的喜竹跪下聆听圣旨。

“皇帝诏曰:喜顺自朕失意之时便追随朕之左右,十数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从未懈怠,今朕念其年事已高准其颐养天年。加封喜顺为义亭侯,官阶俸禄等同正二品官职。但朕之家务事仍有其打理,准其不必行君臣跪拜大礼;仍可不必通禀直接见朕。钦此!”

喜顺听懂了,跪在那里两只眼睛不由自主的就湿润了,眼泪无声的顺着眼角滑了出来。

“陛下~喜顺想伺候您一辈子!奴婢永远都是您的奴婢…”

“义父,义父陛下圣旨不可不接,您还是先接旨吧!”

“对对对,奴婢喜顺接旨,谢陛下天恩!奴婢今生即便做牛做马也难报陛下天恩!陛下万岁!”

喜顺此时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只不过他说不上来,属于那种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

“义父,陛下隆恩浩荡,您就不要再激动了,今后儿子们多多替您在陛下面前尽心侍奉便是,陛下待咱们奴婢从来都是和颜悦色从不打骂处罚,说起来算是咱们做奴婢的命好,几辈子修来的福分摊上了陛下这样的好主子,所有儿子就想哪怕豁出命去也不能让陛下受委屈。”

“我儿此言大善,陛下待我等奴婢如亲人一般,其实说句大不敬的话,这皇宫大院是陛下的家,何尝又不是我们的家?既然陛下如此体恤奴婢们,那么你就好生伺候陛下,若是让为父发现哪个奴才敢让陛下与娘娘们不高兴,我就把他剁了喂野狗,听见没有?”

“放心吧义父,儿子知道该怎么做,您歇着吧!儿要回去伺候陛下了。”

“去吧去吧,机灵这点,眼睛放亮点别跟个傻子似的,还有武艺不可荒废,闲暇之余得勤练,若是敢偷懒仔细你的皮。”

“义父放心吧!儿省得。”

刘辨让喜竹来传旨之时已经让王越去找史阿了,他心里一直对夫余这块土地垂涎三尺,这块后世的东三省的地方无论如何必须要归到大汉的版图里面来,否则此生便是留下遗憾了,趁着现在有这个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还有国力够强了,尽管这样,他还是想以最小的代价将夫余拿下,所以他就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打算让史阿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成功了史阿一个人等于千军万马,省下的各项出征支出,失败了也无所谓最多不省钱而已。

刘辨在御书房盘算着如何得到夫余,而洛阳城内的一座不显眼的府邸内一群人聚在一起在盘算着怎么来左右朝政,确切的说是想让刘辨改变一些当下国朝的一些国策,因为这些国策已经彻底将他们的利益逐步的蚕食殆尽,今天的他们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如果再不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局面,等待他们的将是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命运。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杨老,您倒是说说这下去如何得了?如今我士族仅存这么一点点微薄都势利苟延残喘而已,若是再这样下去,不出五年士大夫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都谈资了,陛下的手段是处处针对我等士族啊!一点机会都不给,如今又无力量与陛下争个高低,这天下被陛下经营的井井有条,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走,我等士族毫无利益可言,当真是日暮西山了。

您老可是弘农杨家的族长,您杨家就甘心这么沉沦下去?想当年您弘农杨家可不比那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逊色多少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