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精忠报国 - 汉风遗梦 - 小康牛肉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汉风遗梦 >

第12章精忠报国

第12章精忠报国

刘辨率军离洛阳五十里远的时候就看到朝廷一众朝臣及张让等,奉刘宏旨意出迎凯旋大军五十里以彰显朝廷对有功将士的褒奖。看到张让手捧竹简立于众朝臣之前,刘辨立即下马,跪领圣旨。“皇帝诏曰:皇太子辨聪慧敏达,有勇有谋且战功卓著。无论治政亦或是治军皆能胜任。自圣旨宣读之日起朕特许皇太子辅政理国,遇有不逮可问政于朕。望朝野诸公极力辅助于太子辨,不得懈怠。”

这道圣旨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炸的前来迎接刘辨凯旋的朝野诸公以及刘辨本人晕头转向。

这是什么情况?皇帝打算直接禅位了还是打算禅位?太子治国?大汉四百年来好像还没有过皇帝在位有太子理国的先例吧?陛下这也太过分了吧?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只有刘辨知道刘宏这是想过他荒淫无度的生活了。有道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看来刘宏在加速他奔死的节奏啊!

他不在乎那些朝臣想什么,只想知道刘宏在想什么?于是偷偷问张让说:

“让公,父皇最近圣体可好?孤这个做儿子的很不孝没有在父皇膝前尽孝,让公可知最近父皇有心愿尚未完成的?还请让公教孤。”

“殿下您是主子,老奴不过是陛下身边的一条老狗,陛下怎么说老奴自然怎么做,陛下没有说,您就是杀了奴婢,奴婢也不敢胡说呀!”张让皮笑肉不笑的对刘辨说道。

刘辨如今是辅国太子,他张让也不敢太过嚣张,这位太子爷可是军阵中刚回来的,且手握生杀大权,可不是一般的朝臣,那可是当今太子,所以他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要表现的恭敬。

从张让这里得不到一点点有用的信息的刘辨也没有过多的纠缠下去,于是刘辨下令让刘备等人直接回去,各部回归大营,轮流调休。

回到东宫立即沐浴更衣,然后直奔皇帝所在的未央宫,得到的回复是陛下已经累了此刻正睡着呢,没有陛下召见就不要过来了。无奈刘辨只得离开未央宫直奔西宫去见自己的母亲。大汉以孝治国,作为儿子征战数月回来定然先见身为皇帝的父亲,至于父亲不见他就怪不得他了,史官会秉笔直言的。

父皇见不着只好去见母后了。何后看着数月不见的儿子又好似长高了许多,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来。

“此番征战苦了我的辨儿了,想煞母后了,母后日夜想着我儿远在苦寒之地,是否吃饱穿暖,这些奴才是不是能够照顾好我儿,唉……母后这揪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辨儿此番破敌大展神威,母后得知后当真高兴,我儿之功堪比卫霍,感谢大汉先烈们保佑我儿平安归来。”说完双手合十面朝大门外深深一礼。

“儿臣不孝,让母后担忧了,儿臣此番征战收获颇多,再辛苦儿臣都觉得值了。待会儿臣说征西中一些有趣的事给母后听。”

一直在西宫与何后聊到天色渐晚才离开回到自己的东宫。陪着何后一起吃饭,一起开怀大笑。他全力在做一个儿子该做的一切,希望能让这个可怜的母亲能够多一些快乐吧。

回来已经半个多月了,期间除了处理一些官员的问政之事就一直在等着自己父皇的召见。他想见到刘宏,还有很多事需要刘宏同意的,必竟他才是这大汉帝国的皇帝,在他没死之前作为太子千万要把握好这个度。皇帝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你就不能拿,哪怕那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行。这一点分寸刘辨把握的很好。

“王师你说孤向父皇请奏,咱们出去走走可好?看看咱们大汉这锦绣河山,益州山水钟灵毓秀,扬州田地阡陌纵横,徐州物产富饶,青州民风淳朴……我大汉朝堂之上多为尸位素餐之辈,满肚子学问却不知为大汉,为百姓谋福祉,可恨啊!如今我大汉民生凋敝,盗匪横行,稍有不慎就有覆灭之危啊,张角之乱就是最好例证,可叹那些个所谓的名仕大儒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殿下此言如若传出去怕是会引起朝野震动,御史言官的弹劾虽然不惧,但是免不了麻烦。臣一介武夫哪懂得治世之道,殿下但有所遣臣就算赴汤蹈火身首异处也会去完成。”

“孤知王师忠义无双,孤也不需要王师去死,活着的王师才能更好的保护孤的安全啊,哈哈哈……”

“王师陪孤出去走走,正好顺道给贾先生在这京师也选一处住处,对了,你派去去安排一下将贾先生家人安全的带来洛阳,但是要先去找贾先生要一个亲笔书信,否则他家人未必愿意来,这件事速办。走孤换件衣服,咱们出去走走。”

“殿下放心,臣这就差人去妥这件事。”

王越与张全陪着刘辨不慌不忙的走在洛阳的大街上,东看看西瞅瞅,看似没什么目的地,其实不然,他打算去拜会一下蔡邕,但是他也不知道妥不妥。必竟蔡邕现在无官无职,充其量只是海内名仕当世大儒而已,自己太子身份有点尴尬啊。他也管不了这么多,反正蔡邕一定要启用,这老家伙治政还是有一套本事的,不能错过。况且他还有个女儿才华也是名传千古啊。

一阵悠扬的琴音传来,刘辨愣了愣神,随即顺着琴音传来的方向便走了过去。看到一座不算大气豪华的普通宅院,也不算高大的门头,就拦住了本想上去敲门的张全,自己亲自去敲了门。

不一会门开了,一个老者打开门看了看刘辨衣着气质皆不凡,况且身后还跟着两个下人,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家的人家的孩子,随即就客气的问道“敢问这位公子您是要找谁?”

“老管家,请问这是蔡邕蔡先生的府邸吗?”

“正是,敢问公子贵姓好容老朽前去通禀主人。”

“那有劳老管家,就说西城城头少年郎,仰慕先生大才特来拜会先生,聆听先生教诲。先生自当知道我是谁。”

“那公子稍待,老朽去去就回。

不一会蔡邕亲自前来开门,刚想开口说话,刘辨便打断了他的说话。上前拉着蔡邕的胳膊说道:

“有劳先生亲自来迎,叨扰先生清静了,辨之过也。”

蔡邕看出来了,刘辨是不想太多人知道他的身份,所以也没说什么直接迎他进家门。

“小友哪里话,您这样的贵客老夫欢迎还来不及,何谈叨扰?来来来请亭内用茶。”

刘辨打量着蔡家,看起来简单素雅。一座木亭子,亭内有一方小桌,可惜桌边没有凳子,跪坐的习惯刘辨很痛苦。可是这个年代就是这样的习惯,刘辨早就打算改变这些不合理的事情了,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太过招摇等自己真的掌握了整个大汉再说。一道篱笆栅栏,隔着一小片收拾的整整齐齐的菜地;一条石子路,弯弯曲曲看起来有点乡村气息的风味,用现在的词说叫简约不简单。

当小丫鬟送来茶水之后蔡邕开口了。

“小友今日能来寒舍,想必定然有事吧?老夫听管家说小友来聆听老夫教诲的,哈哈哈哈,老夫可不敢当啊,小友百年不遇之才,少年英杰纵观整个大汉恐怕也无人能超越小友之能啊!”

“先生不可夸赞,辨尚且年幼,要学习之处还不知凡几,单单先生自创的一手飞白体的书法就是名满天下。”蔡邕最为得意的便是这书法一道,现在被太子提出来能不开心吗?心里不由的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刘辨之所以提这个那是因为有求于人自然要投其所好啊。他这是为接下的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辨是被这悠扬的琴音一路吸引而来,不知先生府上何人奏得如此温婉之音。”刘辨自然知道是谁,但是不能说出来啊,又怕蔡邕不让他女儿出来见他,只能隐隐的告诉蔡邕,这曲子是女子所奏,不要告诉我是你自己弹的就行。

“原来如此,此琴乃是小女昭姬所奏,没想到小友也懂音律,管家速去请小姐带琴来此,见见贵客。”蔡邕知道自己的女儿一直关注刘辨,也一直想见刘辨。所以干脆就让她见见,他倒不是想其他的,他认为门第相差太大,不太可能吧。

“父亲,管家说家里来了贵客唤女儿前来见见贵客,可是这位公子?”

“你等先退下吧,琰儿上前亭内叙话。”

刘辨看着和自己年纪相仿的蔡琰有点入神了。女人身体在十一二岁的时候长势很快,这点相信没人反对吧?所以刘辨有点入神了,因为太美了,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知不自觉这句话就从嘴里冒出来了。

“殿下抬爱了,小女当不起殿下如此赞誉。”下人都走了就剩下刘辨身边的王越和张全,所以蔡邕就不用担心暴露他身份了。

蔡琰直接愣住了,殿下?难道这就是那个传奇少年,当今太子刘辨吗?

“琰儿还不快快见过太子殿下,不可无礼。”

“小女子蔡琰见过殿下。”

“蔡姑娘不必多礼,这里没什么太子殿下,只有一个闲暇游逛的少年郎刘辨,哈哈哈,蔡姑娘快快请起,来来来,亭内就坐,辨是寻着姑娘的琴音来到蔡府的,令尊蔡大家海内名仕当世大儒值得辨前来拜会,蔡姑娘不必拘束,这里没有太子只有一个顽皮少年。”刘辨给了蔡琰一个放心又温柔的笑容。

“谢殿下,殿下出口成章,才华横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琰万万当不得殿下如此赞誉”蔡琰内心是很激动的,这两句话自然是她要再次收藏到刘辨诗词录里了,这位殿下的才气当真了得,今天见到真人了,能不激动吗?撇开身份不提,名满天下的刘辨估计已经迷醉了很多大家闺秀的心了,今天能见到他,而且他还亲口用了这么精美的诗句夸赞自己……

“殿下每每皆语出惊人,诗词一道独辟蹊径堪称大家,琴棋书画,想来音律一道殿下也是造诣颇深,不知小女子可有幸聆听殿下天籁之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