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布局西凉 - 汉风遗梦 - 小康牛肉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汉风遗梦 >

第13章布局西凉

第13章布局西凉

三日后,斥候回来禀报,李文侯大军已无生还者,包括李文侯。当刘辨马腾朱儁等人到达李文侯大营时看见满地都是冻僵的尸体,牛皮帐篷是一顶都没有了,全部被烧来烤火了,李文侯及几个核心人物全部赤身果体的蜷缩在角落。看样子是被下属给把衣服扒了。当真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去,干净的没带走一片布。没想到一代枭雄竟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传令大军迅速将敌军首级斩下,尸体丢进火油沟里点火烧净而后掩埋,李文侯首级防腐处理送往洛阳陛下御前。没有冻死的战马好生照料,现在属于我军物资不得轻慢。打扫战场,恢复道路,即刻执行,不得有误。”

“诺!”众人接受军令后迅速离开。

“启奏父皇:儿臣辨叩见于父皇阶前,父皇龙体安康,福寿万年。

儿臣奉旨已于中平三年十二月初四阵斩李文侯边让等叛军一十二万,李文侯首级已随奏报同往京师。

西凉边地已被叛军糟蹋的满目疮痍,当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叛军罪孽罄竹难书,因此儿臣不留俘虏尽皆诛杀,凡胆敢触我大汉天威者儿臣认为即便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此次平叛俘获物资仅有战马三万匹,已送往北军营寨请父皇着人精心饲养。

我军此战战损一万有余,其中,马腾,朱儁,刘备,徐晃,关羽,张飞及三军将士等战功卓著无有懈怠。望父皇予以犒赏。

现西凉边地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儿臣认为乱世当用重典。马腾允文允武,镇守武威数年,劳苦功高。且马腾忠勇可嘉,可堪大用。儿臣以为父皇可着马腾继续为我大汉镇守西凉,望父皇恩准。

嘉峪关战事已平,为西凉边境羌,汉两族和睦共处,边境不再战火重生,儿臣拟牵羌民与嘉峪关内划分土地建设汉羌新城,同时教会羌民耕种。并建立西域物资集散交易场所,使得边民食有粮,寒有衣,种有田,彻底将羌民同化于我汉民之中。父皇只需委派品行方正官员前来嘉峪关新城适当征收税赋即可。数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边患之忧。

另儿臣已将所有叛军首级摘下,并与嘉峪关十里铸就首级景观,胆敢触怒我大汉天威者皆此下场。三百多年前霍骠骑曾言: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数百年来这些异族大概已经忘记了这句话,今儿臣于京观旁树立巨碑一座,上书犯我大汉虽远必诛!汉中平三年。

儿臣奏报于此再拜父皇阶前。

中平三年十二月初四”

刘辨以自己的方式向刘宏上了来西凉之后第一份奏疏。其实他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就是将来远征西域各国,嘉峪关将是后勤补给点,那么汉军战线将向西再延伸两千里,这是刘辨作为一个穿越者的谋划,否则肯定会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有些事自己知道就好,有眼光有智慧的人能看到那就不是自己能管的了的了。

朝堂上刘宏让张让大声读了一遍奏疏。一来是想彰显其功绩,史官定会记上某年某月某天西凉边地羌寇叛乱帝震怒遣董卓前往平叛,然卓出师不利大败而归,遂帝再遣太子辨率军前往剿灭逆贼,太子辨不负帝之所望尽诛叛军并在帝受命下大力治理边境之患,帝之功绩可追汉武之威云云。二来也让朝野上下知道他刘宏的的儿子就是不一样,以弱冠之龄便战功赫赫,名满天下,有些得瑟的成分在内。三呢是想看看朝臣们对于刘辨治理西凉以及对待羌人的相应策略有什么看法。

“哈哈哈哈,诸位爱卿,朕之孩儿如何?此等功绩朕亦不如啊!十数万叛军尽皆诛杀无一漏网,贼首伏诛。此等眼光谋略,杀伐果断,朕深信大汉从此无忧矣!哈哈哈……”

“老臣以为太子殿下深谋远虑此策当永绝边患,征西之战大获全胜,尽显我大汉之威,陛下之英明。老臣为大汉贺为陛下贺!”袁隗太清楚一旦刘辨治理西凉的方案被刘宏同意,那么他袁氏也跟着吃肉喝汤,所以适当其中的赞同道。

“臣等为大汉贺为陛下贺!”

带头大哥都发话了,后面的小弟自然紧随其后啊。

“启奏陛下,微臣平时政见上与袁太尉颇有不和,但此次臣认为袁太尉所言极是,臣亦为大汉贺为陛下贺!”何进自然不会扯刘辨的后腿,开玩笑今后还指望这个外甥富贵一生呢。

“臣等为大汉贺,为陛下贺!”

同样,何进身后的小弟也不甘其后。

刘宏歪了歪头笑眯眯的看了看张让。张让立马大声说道

“陛下文治武功可照千秋,老奴为陛下贺!”

“哈哈哈,传旨:着马腾为西凉刺史,护羌中郎将,按照太子布署全力治理西凉,西凉各州郡官员均由太子任免,名单报于朕知即可,无朕旨意任何人不得干预。其余各将待大军返回时再行封赏。退朝吧。”

西北大捷的消息就像春风一样拂过大汉每一个角落。久违了扬眉吐气的感觉已经日渐衰落的大汉臣民都已经忘记了大汉军队上一次威震边塞是什么时候了。

“我大汉再次兴起之日可待啊,当今太子百年不遇之才,天佑我大汉啊!哈哈哈,老人速去准备酒食,本官要宴请诸位同僚一醉方休。”作为汉室宗亲的幽州刺史刘虞一生忠于朝廷,忠于大汉,此时的他激动无比。如果有测压仪的话那么太夫一定会告诉他吃片降压药。

“陛下慧眼如炬啊!大汉天威昭昭,复兴有望啊!陛下啊,臣北海太守孔融遥祝大汉万年,大汉万年,太子万年!”北海太守孔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激动的当时就面朝洛阳方向行三拜九叩大礼。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忠君体国是一种荣耀。

“太子殿下远征西域,成就了自己也早就马腾,朱儁,刘备,关羽,张飞,徐晃这些人啊,相信不日便明传天下。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太子殿下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人似的,这还是那个胆小懦弱的太子吗?”渤海太守袁绍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胡须一边喃喃自语道。

“刘辨当真是落水之后,次日醒来便与往日判若两人?难道那水也有什么灵气不成?当真是亘古未有之奇闻。”荆州刺史刘表疑惑的闻着蔡瑁说。

“这事千真万确,怎会有假?这大军出战战胜便是战胜,战败便是战败,谁敢在此事上弄虚作假?有几个脑袋够陛下砍的?况且太子刘辨上一次南阳一把大火烧尽黄巾贼寇,难道也会有假?那皇甫嵩,卢植皆是大汉重臣,人品方正,岂能有假?你或许可以质疑我曹孟德,但万不可质疑皇甫义真与卢子干。”这是曹操与袁术在酒肆饮宴时的一段对话。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征战出汉塞,

孤雁入胡天。

殿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识与才华,两次征战皆以少胜多,虽然年岁不大可战功卓著,这样一手诗又显得孤独与寂寞,如若不是知晓他的年纪,当真不敢相信此等诗词出自一个十岁少年之口。”蔡琰静静的坐在焦尾琴前抚摸着琴弦喃喃自语,此时她的内心更加期待能够早日见到这位传奇人物。

不同的人群关注刘辨的方式自然不同,而此时的刘辨自然是不知道他已经是整个大汉茶语饭后谈论话题最多的人。他头戴皮毡帽身穿一身裘皮把自己裹得像一个小棕熊一样在王越与张全及贾诩等人的陪同下站在嘉峪关城头面朝西面静静的眺望着远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太祖的一首沁园出雪被刘辨去了尾之后悠悠的咏出。

“殿下之才冠绝大汉,奴婢虽不懂这些,但是奴婢听得出来等闲之人断是做不出来此等诗词的,王剑师是否也这样认为?”张全自然是拍主子的马屁为多,他哪里懂得诗词歌赋,为了掩饰自己不懂诗词只有把这份尴尬转移给王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