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我要一千两 - 大明,老道士每天都盼着我进步 - 卿岁岁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0章我要一千两

王庆来正犯愁如何奉上些好处,讨好这位少年呢,见他竟然主动开口,便立刻顺水推舟对着自己身后的小厮道。

“回府去取五百两银票来。”说到这里他又转过身来,试探性地问道:“哦,陆贤侄,五百两银票够不够?”

从这小子的言语来看,想必是探出了些什么东西。

所以肯定得好好地把人打发了,免得人不满意再生出什么事端来。

“世叔,我想要一千两。”陆绎上前将他拉到一旁,低声道:“我近日看上些好东西,我家老爷子不肯给我买。”

“您看您方便不方便?”

五百两就想把他给打发了?

他是那么好打发的?

看不起谁呢?

“方便,方便。”

王庆连连点头应了下来,又示意身后的小厮去拿银票。

“赶紧,回去取一千两银票来。”

本想着这是个孩子好打发,谁知道这小子的胃口这么大。

张口就一千两!

罢!罢!罢!

总之只要能够堵住他的嘴就行,如此也不算是白花了银子,说不定还能卖陆指挥一个好呢。

长文长武对视一眼,这王知州不会以为给了钱,就能万事大吉了吧,他家公子如今可喜欢光拿钱不办事了。

银票可以随时去钱庄换现银,陆绎从州衙出来便去换了些散碎的银子,然后便带着人准备去永宁、怀来溜达。

这边王庆来虽然送走了陆绎,心里不知怎么的却还是有些不安,想了好些时候还是决定给严阁老写个信。

然后再附上千金难买的古玩,随着信一块儿送去京城。

“要快快送到严府去!”

永宁、怀来二县的情形不同,永宁知县是个还算清廉的官儿,他治下的百姓日子就要好过些。

只不过到底是灾后没来得及恢复,所以粮价依旧稍微有些偏高,只是百姓对此却已很是感激。

陆绎换了身粗布麻衣,扮成走马送货的头子打入其中。

“我们县尊大人也不容易,灾后那些员外老爷们想涨粮价,是我们县尊大人三番四次说好话。”

“虽然最后还是涨了一些,可也没有州城那么离谱,房屋被水冲坏的人家,县尊大人也舞动大家伙共同重修了。”

“咱们县倒是没什么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家破人亡的,只是隔壁怀来县可就有些惨咯。”

卖糖葫芦的老婆婆见陆绎感兴趣,便拉着他随意坐在一户人家的台阶下,语气里充满了同情。

“大灾年的咱们人都要饿死了,那怀远的县尊大人还扩建了宅子,听说买了个扬州瘦马回去当小妾……”

这些大娘们平时看着没见识,可你要问她们谁家建了新房子,哪个人家又娶了新媳妇、小老婆。

那她们便是耳聪目明,什么事儿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这么多人日子过不下去……”陆绎觉得有些难以理解,问道:“那怀远县的县尊大人难道就不怕考绩不好看?”

那些巡按御史里总有好的吧,总不可能来的都是贪财的?

毕竟这些人群里头,偶尔还是有几个硬骨头的呀。

“人家可是州尊大人的小舅子。”老大娘瘪了瘪嘴,拉过陆绎低声道:“州尊大人和京城的严家又有亲,有几个御史老爷敢寻他们的不是?”

“当今陛下又不像洪武爷那会儿,愿意听都察院的老爷们说话,世道变了,自然官儿也不是一个当法咯。”

听说洪武爷的时候,还有人冲到奉天殿去让洪武爷杀了当时的奸相胡惟庸,洪武爷也没杀了那御史老爷。

如今御史老爷们动不动就被杖杀,那说话能不注意些吗?

陆绎:“……”

这朝堂上的官儿怎么都做成了亲戚?

这要是朱元璋穿到老道士身上,他要诛严嵩九族的话,那岂不是满朝都剩不了几个人了?

陆绎还是去见了永宁的知县李景萃,怪不得百姓说他是个清官,因为这家伙实在很年轻。

李景萃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他今年才二十六岁,一身温润清高未被污染的读书人气质。

见到陆绎也是不卑不亢,完全不像是那些贪官看到他时那般殷切或害怕,坦坦荡荡的人就是不一样。

得知他的来意,李景萃也不拖沓:“州尊大人说朝廷只下来四万两银子,州衙留两万白银。”

“我永宁与隔壁的怀来二县,各分一万两白银,但其实到了我这里只拿到五千两白银。”

“要不是我们县的员外们好说话,且又有几位义商,百姓这日子,估计简直是没法儿过了!”

年少时读书有多想造福百姓,如今他就有多么想笑。

陆绎虽然很同情这在淤泥中的藕,却还是问道。

“可那交钱的票拟上有你的官印,那票拟上写明你拿了一万两白银,你只拿了五千两为何要在一万两的票拟上盖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