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治人不如治物
第488章治人不如治物
宵禁开始前,张岱应邀来到宇文融坊邸,当见到门前那车马喧哗的场面时,他也不免吓了一跳。
虽然他也早就听说宇文家大肆招聚宾客的事情,可当真正看到前来拜访的宾客车马足足沿门前大街排出数里长的队伍,几乎堵满了坊中十字街,他也不免感叹宇文融家人气排场真是大得很,怪不得他那姨母武氏抱怨继子裴稹不会经营家事。
只看这阵仗,哪怕他爷爷张说权势最盛时期也不具备啊。姓宇文的上次这么气派的时候,大概还是北周时期。这场面说是门庭若市都是轻的,哪怕东西两市平常时节怕都没有这么拥挤热闹。
相较宇文融家门前这热闹的情景,不要说本来就不怎么交际时流的裴光庭,哪怕是张岱家同坊邻居、拜相时间更早的萧嵩家里,都是小巫见大巫。
当然,宾客多少也并不能代表权势高低。宇文融家人气如此高,除了其人本身就爱好交际时流、招聚宾客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宇文融所管理的政务内容和所推行的政策要更加的渗透下层。
几名宰相当中,萧嵩作为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掌管王言制敕与内外军务,这都和中下层百姓没有什么直接的重合。裴光庭掌管御史台,并且还试图进行选官改革,这就更加的脱离百姓了。
唯独宇文融所掌管的财政,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他的政策实施能够直接决定畿内与天下百姓的负担轻重,民众也对其政策感触最为直接和深刻。
因此畿内但凡稍有门路之人便都争相前来拜访,哪怕不能结下什么深厚的交情,仅仅只是游历门下听到一些只言片语,提前获知一些国策的调整变动,对普通人而言就是一个莫大的机遇。
因为门前宾客实在太多,加上张岱前后随从同样不少,当其一行磕磕绊绊来到宇文融家门前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张岱一边让人入前递入自己的名帖,一边忍不住想起一个后世的梗,等到稍后登堂,宇文融会不会问他乘的什么马、为什么会塞车?
他的坐骑固然都是骏马,可关键是街面上访客太多了,想要进出自如,估计得乘坐直升机了。
他心里这么想着,宇文融家前庭又是一阵哗闹声,一个年轻人带着数名豪奴,排开前庭拥堵的人群,直向门前走来。
“是何贵客登门、竟然有劳语文大郎亲自出门相迎!”
一些常在门前徘徊的访客眼见到这一幕,忍不住便惊诧问道。
年轻人正是宇文融的儿子宇文宽,来到门前便见到被随从们结成阵仗站在自家门侧数丈外的张岱,顿时便满脸歉意的迎上前去,一边走着一边对张岱拱手道:“门前人事杂乱,有劳张六郎受扰等候,实在失礼!还请张六郎见谅,快快入门稍作歇息!”
看到外间一众访客都难入其门,宇文宽却亲自出门来迎接自己,张岱心中纵有些许不爽,这会儿也都荡然无存,便也向宇文宽拱手笑语道:“得宇文相公相邀,已是欣喜不已,更有劳大郎出门相迎,则更受宠若惊!”
两人说笑着往门内走去,至于张岱那几十名从人,由于宇文融家实在是已经人满为患,于是便只能丁青、银环两人随从同入,金环则带着少年来瑱并其他从人到一旁墙角先猫着,等着稍后主人家派家奴过来送饭给食。
他们一行人入宅去,坊中街上却仍议论不休,有人忍不住开口说道:“方才宇文大郎出迎的,难道是张燕公家张宗之?张燕公失势久矣,那张宗之竟还如此排场?”
“是啊,不都常说当下畿内诸权门,唯萧令公门下堪与此匹敌?但见宇文大郎方才满脸谄笑,竟还需要逢迎张宗之?”
京中百姓闲来也会臧否台面上的人物以彰显自己见多识广、对时局的了解深刻,以此区别于外州那些见识粗鄙的乡野人士。
但其实他们高谈阔论的唯一理据,也不过是谁在势位而已。毕竟位子只有那几个,谁在位谁去位是最直观的体现。至于更深一层的形势变革,他们也鲜少窥见,只能捕风捉影的去想象猜测。
如今的张岱在官场上固然也算是一个小人物了,但区区一个八品御史也实在难入长安父老们的法眼,在他们观念中也不过只是一个仗着门资混日子的纨绔罢了,哪里值得堂堂宰相之子亲自出迎?
且不说门外街面上的议论,几人扰过前庭进入邸内,环境才变得清静一些。
一路上张岱也跟宇文宽闲聊几句,原本在其印象中这家伙应该是贪鄙且倨傲,但交流下来才发现宇文宽也是开朗风趣,且对自己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恶意流露。 这倒是跟传言中有些差别,不过张岱也明白看人看事不能只看表面,口蜜腹剑也并不是李林甫一个人的天赋技能。坏到露相的人固然也有,但看着彬彬有礼的也绝不尽是正人君子。
外间已经是门庭若市,宇文融家中堂上同样座无虚席,而张岱刚刚迈步走入堂中,顿时便感受到一股怨毒的目光投向自己。
他循着自己的感觉望去,果然不出预料的发现了坐在席中的李林甫。
李林甫的座席还比较靠前,显然在这满堂宾客当中还算受宇文融的重视,但也是比较有限,起码宇文融未将他们彼此间的仇怨放在心上,仍然邀请了张岱来其家中做客。
“下官见过宇文相公、裴侍郎并诸君,因事所滞,来拜迟矣,还请相公见谅!”
张岱步入堂中,先向坐在堂上的宇文融与裴耀卿见礼,又向堂中环施一揖,口中歉声说道。
他这里话音刚落,李林甫便向坐在其席下侧的班景倩说道:“我不入台久矣,班杂端等今时台中委事,都是少者多劳、甚于宰相吗?”
这话自然是在讥讽张岱狂妄自夸,区区一个监察御史难道会比宰相更加的事多繁忙吗?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也不作回避,而是转身望着李林甫笑语道:“李丞此言差矣,年初足下才在台中受鞫,何谓久矣?宇文相公国之柱石,虽万端杂绪能理之分明,我区区后进小子、临事则乱,安敢自比于尊者啊!”
被人这么当众揭开伤疤,李林甫自是愤怒不已,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再作反击,堂上宇文融已经先一步开口说道:“张岱辞锋锐利,时流早有见识,不必过多显摆。听说你今日与裴侍郎论道甚欢,知你仍有丰饶余智尚未尽用于事,所以邀你来见。其余事情,倒也不必多说。”
宇文融都这么说了,张岱只能再垂首致歉一声,然后转头打算在下方末席找一座位,结果却被裴耀卿摆手邀与同席。
裴耀卿对张岱的欣赏真是发自肺腑的,尽管瞧出宇文融的门客们与张岱之间似乎有些不对付,但也并没有因此便有所避嫌。
待张岱在自己一旁坐定下来,裴耀卿便又对他说道:“方才我将午后所论与宇文相公稍作商讨,都觉得当中大有可为之处。你所言官府徒置本钱以食利,既是滋生奸恶的下策,同时也术未尽用,应当借鉴常平法……”
今天下午张岱跟裴耀卿谈论了许多话题,其中一个就是对过往公廨本钱的经营方式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一个扩大官营范围的设想。
漕运改革的核心是灵活调节运力、以及充分发挥关津节点中枢的仓储集散能力,使得物流更加灵活与便捷。过往的物流成本则是通过加征百姓脚直来筹措,即百姓要在正税之外再承担一份运费。
之前宇文融担任汴州刺史的时候,也借鉴了一部分张岱所提出漕运改革的思路,初步实现了江船、淮船与河船的阶段性运输,也使物流效率提上一个等级,有效的节约了一定的运输成本。
但是这些成本宇文融并没有投入到沿途大型仓邸的建设,而是直接用于放贷食利,尽管在短时间内使得汴州财政收入获得显著提升,但实际上既没有削减税户的负担,又加重了对汴州商户的盘剥。
张岱所提出的设想,是官府不再用本钱放贷来食利,而是把这些资金投入到内航港口的建设,通过提供各种基建服务、用租金和税钱获利。
随着港口仓储设施建立起来,又可以借鉴常平仓对粮价的调节,对大宗商品收储发销等季节性的调节。
商贾们不需要再深入乡里辛苦收获,直接在港口官仓提货然后再发往目标市场,加快物流循环、提升商贸效率等等。
张岱这一思路,既是借鉴了一些后世大电商平台的经营方式,同时也是对中唐刘晏漕运、常平、专卖等各项改革的一个总结。
治人不如治物,提高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商品供给量,促进商品的流通。有物聚散即有利可图,加强区域间的互动,刺激社会活力,让统治成本有效的均摊到整个天下,而不再是摁住一个敌方死命的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