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送礼 - 荣枯 - 夕阳正浓之山水之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荣枯 >

第169章送礼

创业的艰难,不仅仅体现在缺乏资金,没有帮手,开拓市场不易,应对各个部门的检查,就是一个大麻烦。  自从开始生产饮料以后,严东就一直被各种检查困扰着,羁绊着。跟那些头头脑脑的检查者打交道,不但累,还屈辱。他们以执法者自居,指手画脚,颐指气使,不管你做的多好,他们只要到你企业里来,总能找出毛病和不足。轻则写出整改意见,开出罚单,重的收缴产品,把你的厂门关起来,贴上封条。

对于这些管理者,管理部门,严东既头疼,又害怕,也费解。管理市场,制定产品标准,规范经营者行为,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是正确的,合理的,必要的。但是,机构重叠,人员纷乱,让经营者无所适从,疲于应付。譬如管生产,工商局检查,技术监督局检查,卫生局食品检疫检验所也检查。同是一个机构,譬如技术监督局,生产科来查,质量监督科来查,进入市场销售环节,局稽查大队也查。除了这些管理机构检查外,产品销售,总需要运输车辆,交警检查,交通局运管所检查,地方公路局也检查。你车辆没有年审,驾驶员不带驾照,下雨天泥水污损了车牌,远光、近光或者转向灯不亮,运输超吨位载货,都要扣车罚款。

比如工商局,企业股管你,质量股管你,市场股管你,打假办也管你。好在何根茵是严东朋友,整个工商局都清楚,几年下来,没怎么遭受困扰,也基本没有人来厂里检查。基本都是每年春节前或者过年后,严东委托何根茵,把局里的头头脑脑邀请到饭店吃顿饭了事。而技术监督局,卫生局食检所,公路局,交通局,公安局,就不行了,时常就会因为被相关单位检查而停产,扣车,没收产品。每当这样的时候,严东就要通过邓博吉,邱林枫,文钊,王林,吴正云等县委、县政府里的秘书们出面帮忙协调,摆平关系。

严东最害怕的是逢年过节,每逢年节,他最怕送礼。本来送礼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亲友之间,情谊所在,礼尚往来。而严东的送礼,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办企业负担重,应付各种检查,不但消耗精力,更消耗钱财。只要来检查,就少不得请客,弄不好还要或多或少给你开点罚款。不熟时,执法者黑着脸,公事公办,一张罚单就可能让你关门大吉。熟悉后,轻风细雨地笑着对你说:“意思意思,少罚点,就算给我们赞助一点儿办公费用。”

酒桌上,人人都说着:“严东干的不错,有魄力,有情怀,够朋友。我们大力支持,把你扶持成全县的知名企业。”

而实际上,说出来就是一把辛酸泪。

逢年过节,必须送礼。

依靠着小保五千块钱入股金,严东勉强恢复了生产。这回,他分外小心,每一缸料子在开机生产前,都要再认真检查一遍,不达标的坚决不罐装。

产品重新投入市场后,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到春节前,拓展了一部分市场,也赚取了一些利润。除了发掉吴正清和小保的工资,让小保带几百块钱回家给他爸,算是人家一点儿投资回报。剩余的,全部被债主讨走了。

严东本来想,留点儿钱给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送送礼,春节后经营起来就会少穿小鞋。另外再预留一点儿资金,年后恢复生产,购买原材料。但是,这两年积压的债务太多了,公家的,私人的,到了年关,纷纷上门讨债。你兜里揣着钱,怎么能不给人家呢?严东做不到。钱一还账,口袋里就空空如也了。

何根茵腊月二十六就要带党晓曼和儿子回老家过年。腊月二十四日晚上,严东把家里原来招待客人的四瓶龙兴御液拿上,又从街上买了两盒水果,来到何根茵家。

敲开小院门,党晓曼见严东手里提着礼物,嗔怪道:“严东,你真是,你跟小何是什么关系?还要来搞这一套?”

严东笑着说:“根茵回家,帮我带两瓶酒回去给何叔叔喝。”

何根茵从屋里出来,他脚上穿一双毛茸茸的拖鞋,用手指头点着严东说:“你呀,你呀,是停了产,没事忙了吗,来给我送礼?也好,春节后我回来,你来喝酒,就喝你的酒。”

“好的。”严东问,“你们初几回来?”

何根茵说:“初六回来,回来我给你打电话。”

一眨眼到了二十八晚上,许多需要送礼的,严东手里没钱,就不打算再送了。但是,有一个人必须得送,是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龚新海。能检查严东产品的技监局几个部门,全在龚新海分管范围。而且,这个人是个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人。别人不送了,龚局长不得不送,对他来说,礼还不能太轻,拿不出手的东西,送了也等于没送。

严东想到了李锦源。现在,李锦源两口子翻过了身,一爿小店经营成了初具规模的烟酒批发部。严东想到他家去赊几百块钱的烟酒,给龚副局长送礼。

吃过晚饭,严东步行去了李锦源家。在县政府对面的火巷子,正好碰上了李锦源,他推着一辆自行车,车后架上带一箱古潭贡酒。

严东说:“锦源,我正要去你家。”

“有事吗?”李锦源问。

“今年太困难,又不能不送礼,我想去你店里赊一点儿烟酒,给有关人送点礼。年后厂里生产了,就把钱还你。”严东说。

“你看,我这也是去拜门子的。”李锦源苦笑说。

严东叹了一口气,李锦源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严东问:“你家红梅烟有吗?”

“有。”李锦源说。

“古潭贡酒有吗?”

“也有。你去吧,吕大花在家。”

“要不要你陪我去呀?嫂子……”严东有些为难,他怕李锦源不在,吕大花不赊给他。

“我在不在,一样的。”李锦源晃了晃自行车,“我也要把这东西送出去,还有两天就过年了。”

严东向李锦源家走去。

吕大花在店里,见严东进门,她热情地问:“老弟,你怎么来啦。”

“我来想赊几瓶酒,两条烟。”严东说,“嫂子,你给我一箱古潭贡酒。”

吕大花脸上显出难色:“对不起,老弟,最后一箱,被锦源刚刚带出去送人了。”

吕大花指着货架给严东看,货架上,果然一瓶古潭贡酒也没有。

“红梅香烟还有吗?给我拿四条红梅烟吧。”严东想,既然没有酒了,就多送两条烟给龚新海吧,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礼物的金额要足够。

“红梅烟?有,有。”说着,吕大花伸手向货架上去拿。

拿下来一条,递给严东,原来是“梅芳”牌香烟。她再伸手,货架上,梅芳烟也没有了,仅此一条而已。

红梅烟是七十元一条,梅芳一条十八块钱,是一家小烟厂仿照红梅生产的杂牌烟。

跟严东分手后,李锦源想,如果赊了货,严东不给钱,自己又不好意思问他要,不吃大亏了?他赶紧找到街边一家公用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大花,赶快把古潭贡酒和红梅烟藏起来,严东要去我家赊这两样东西。”

吕大花听后,赶紧来到货架前,收掉了古潭贡酒和红梅香烟,不但收掉了这两种商品,他把所有贵重烟酒全收了起来。

严东回到家里,王凤芝问:“李锦源赊给你了吗?”

严东靠在沙发上,无力地摇摇头。

有人“砰砰”地敲门,“大哥,开门,开门,大哥。”

王凤芝打开房门,是小李军。他神色慌张,语气急切:“大哥,你赶快给我拿点钱,派出所正在逮我,我得去浙江那边躲一段时间,避避风头。”

“出了什么事?”严东问。

“我们跟别人打架,民警偏向对方,我跟朋友把民警打了,头上缝了六针。现在,全枫杨的警察都在抓我。”小李军说,“我马上得走,如果在你家被抓到,会连累你们的。”

严东全部的家当只有一百六十三块钱,本来想留着过年给俩孩子买点儿肉吃。他从口袋里掏出来,一分不剩地全给了小李军。“我只有这点钱,你将就着用吧。”

“大哥,谢谢你了。”小李军给严东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速离开了。

王凤芝看着这一切,眼泪汪汪地对严东说:“你都给了李军,过年,你是让孩子喝西北风吗?你这样待朋友,你的朋友是怎么对你的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