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心向归途 - 大唐第一“显眼包”驸马 - 盒中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尘埃落定,心向归途

尘埃落定,心向归途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

皇帝斜倚在龙榻上,脸色虽仍苍白,眼神却已恢复了往日的清明。太医刚诊过脉,轻声嘱咐了几句“静养为要”,便躬身退了出去。

昭阳坐在榻边,为父亲掖了掖被角,轻声道:“父皇,您好好歇着,朝中之事有大臣们打理,您别太操劳。”

皇帝握住她的手,目光温和:“朕的昭阳长大了,懂得为父皇分忧了。”他看向站在一旁的李稷承,眼神复杂,“稷承,这次多亏了你。”

李稷承躬身行礼:“臣不敢居功,皆是陛下洪福,公主殿下胆识过人,还有萧侯爷等忠良协力,才得以平定叛乱。”

“你不必过谦。”皇帝摆了摆手,“当年太子之事,是朕对不住你李家。如今你为大启平定内乱,朕自当还你李家清白,恢复你的身份。”

李稷承身躯微震,擡头看向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又化为平静:“谢陛下。但臣如今已无复官之意。”

皇帝愣了一下,昭阳也有些惊讶地看向他。

李稷承微微一笑:“臣在陇原待了数年,早已习惯了田间地头的日子。朝堂之争,太过凶险,臣只想守着一方小院,安稳度日。”

皇帝沉默片刻,叹了口气:“也好。是朕强求了。”他看向昭阳,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那你……打算何时回陇原?”

李稷承看向昭阳,目光温柔:“待公主殿下安定下来,臣便动身。”

昭阳的心轻轻一颤,下意识地握紧了手指。她知道,陇原才是属于李稷承的地方,那里有他渴望的平静。可一想到要和他分开,心里就像空了一块。

皇帝将两人的神色看在眼里,缓缓开口:“昭阳,你呢?经历了这么多,还想回陇原吗?”

昭阳擡起头,看着父亲苍老了许多的面容,又看了看李稷承温和的眼神,轻声道:“父皇,儿臣想先留在洛阳,陪您一段日子。等您身子大安了……”她顿了顿,鼓起勇气,“儿臣想和李稷承一起回陇原。”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点了点头:“好,朕准了。你性子本就不适合深宫,陇原的天地更适合你。”他看向李稷承,语气郑重,“稷承,朕便将昭阳托付给你了。往后,定要好好待她。”

李稷承躬身,语气无比坚定:“臣,定不辱命。”

二皇子谋逆之事很快尘埃落定。李澈被废为庶人,圈禁终身,其党羽也一一受到清算。朝堂之上,经过一番洗牌,渐渐恢复了清明。

镇北侯萧策因护驾有功,加官进爵,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多次邀请李稷承入仕,都被李稷承婉言谢绝。

日子渐渐平静下来。昭阳每日陪着皇帝说话解闷,偶尔也会旁听一些朝政,虽不插手,却也渐渐明白了几分朝堂运转的道理。而李稷承,则在洛阳城郊外寻了一处小院,每日看书、练字,仿佛真的成了一个闲云野鹤般的隐士。

只是,两人之间的距离,却比在陇原时更近了。

傍晚时分,昭阳常会从宫里溜出来,去郊外的小院找他。有时是一起坐在院子里看夕阳,有时是听他讲当年太子的旧事,有时只是安静地待着,各做各的事,却也觉得安心。

这日,夕阳染红了半边天,昭阳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看着李稷承在菜地里忙碌。他种的青菜已经冒出了嫩芽,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生机。

“没想到你在洛阳也不忘种菜。”昭阳笑着说。

李稷承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习惯了。亲手种出来的东西,吃着踏实。”他走到她身边坐下,递过来一个刚摘的野果,“尝尝?酸甜的。”

昭阳接过来,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液在舌尖散开,像极了这段日子的心情。有重逢的甜,有离别的酸,还有对未来的期盼。

“等父皇再好些,我们就回陇原吧。”昭阳轻声说。

“好。”李稷承点头,“回去看看王伯,看看我们种的那些庄稼,看看陇原的星空。”

提到陇原,两人都沉默了片刻。那里有他们最平静的时光,也有彼此心动的痕迹。

“其实……”昭阳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看向他,“在太和殿前,我真的很害怕。但一想到你在身边,就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李稷承看着她泛红的脸颊,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温暖而可靠:“以后,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依偎在一起。

洛阳的宫墙再高,也锁不住向往自由的心。对于昭阳和李稷承来说,真正的归途,从来不是哪一座城,而是彼此身边的安稳与温暖。

陇原的风,很快就会吹到他们身边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