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与“暖房计划”的萌芽 - 大唐第一“显眼包”驸马 - 盒中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冬日暖阳与“暖房计划”的萌芽

冬日暖阳与“暖房计划”的萌芽

长安城的初雪落得悄无声息,公主府的庭院一夜之间复上了层薄霜。李稷承抱着刚画好的“同心匣”图纸冲进书房时,昭阳公主正对着一盆枯萎的兰花叹气——那是吐蕃使者临别时送的,说是高原上的珍稀品种,却没熬过长安的寒冬。

“怎么蔫了?”李稷承戳了戳卷曲的花瓣,眉头皱得紧紧的,“是不是冻着了?我发明的暖炉呢?没给它烤烤火?”

“花草哪能像人一样烤暖炉。”昭阳公主放下浇水壶,语气里带着惋惜,“吐蕃使者说这花喜暖畏寒,长安的冬天太冷,怕是活不成了。”

李稷承盯着兰花看了半晌,忽然一拍大腿:“我有办法!咱们给它盖个‘小房子’,保证暖和!”他转身就往外跑,边跑边喊,“小翠!拿木板和玻璃来!还有我的工具箱!”

昭阳公主追出去时,李稷承已经在庭院角落忙活起来。他指挥着仆役搭木架,自己则拿着尺子量尺寸,嘴里还念念有词:“高度要到三尺,玻璃要透光,底下得留通风口……”

“你这是要做什么?”昭阳公主看着他在木架上钉玻璃,忍不住发问。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来,照在他沾满木屑的鼻尖上,竟有种莫名的认真。

“暖房!”李稷承举起一块打磨光滑的玻璃,得意地展示,“用玻璃和木头搭个小房子,把花草放进去,阳光能照进来,寒气进不去,保证比你那暖炉管用!”他蹲在地上画示意图,“你看,侧面开个小窗户,天热了能透气;底下铺层干草,能防潮;再在角落里放个小炭盆,冷的时候烧点无烟炭……”

昭阳公主看着图纸上那个方方正正的“玻璃房子”,忽然想起吐蕃高原的暖阳——那里的花草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暖意里生长的。她蹲下身帮他扶着木架:“玻璃够不够?要不要让工部送些过来?”

“够啦!”李稷承眼睛一亮,显然没料到公主会主动帮忙,“我昨天让工匠裁了十块玻璃,够用了!等这个做好了,别说兰花,就是吐蕃的雪莲也能在长安开花!”

两人一搭一理,很快就把暖房的框架搭好了。李稷承爬上梯子钉屋顶的玻璃,忽然脚下一滑,手里的锤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正好砸在昭阳公主脚边。

“小心!”昭阳公主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忙扶着梯子,“快下来,我让工匠来做。”

“没事没事!”李稷承稳稳扶住木架,笑着往下跳,“这点高度算什么?上次在猎场……”话没说完,就被公主瞪了回去,他悻悻地挠挠头,“好吧,听你的,让工匠来收尾。”

工匠们接手时,李稷承正蹲在暖房边给兰花换盆。他小心翼翼地把花根从旧土里分离出来,嘴里还在嘀咕:“别怕啊,给你换个新家,以后再也冻不着了……”那温柔的样子,让旁边的仆役都忍不住偷笑。

昭阳公主看着他指尖沾着的泥土,忽然想起秋猎时他给吐蕃使者擦额头的样子,心里莫名一暖。她转身对管家吩咐:“把库房里的羊绒垫拿两床来,铺在暖房门口,免得进出带冷风。”

傍晚时分,暖房终于完工了。夕阳透过玻璃照在兰花上,叶片似乎舒展了些。李稷承把小炭盆点燃放在角落,又在盆底铺了层厚厚的干草,拍着手笑道:“完美!明天再来看,它肯定精神!”

昭阳公主看着玻璃上倒映的两人身影,忽然说:“吐蕃使者的信里说,他们那里的青稞在冬天也能生长,因为有温泉供暖。你说……长安的冬天能不能种蔬菜?”

李稷承眼睛瞬间亮了:“能啊!咱们把暖房做大点,用温泉水通管子加热,再在玻璃上涂层透光的油膜,保证冬天也能种出黄瓜茄子!”他拉着公主的手往书房跑,“快,我要画‘大暖房计划’!以后宫里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菜了!”

书房的烛火亮到深夜。李稷承趴在桌上画图纸,昭阳公主坐在旁边研墨,偶尔提醒他“这里尺寸不对”“通风口太小了”。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

“你看,这样分三层,底层种根茎菜,中层种叶菜,顶层种花果,用温泉水的热气循环供暖。”李稷承指着图纸上的暖房剖面图,眼睛亮晶晶的,“再在屋顶装个能转动的镜子,把阳光反射进来,晚上还能用灯笼补光!”

昭阳公主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注释,忽然发现他在角落画了个小小的暖房,里面种着两株植物,旁边标着“兰花”和“向日葵”——那是她最喜欢的花。她嘴角忍不住上扬,拿起笔在旁边添了只小兔子:“再加个动物区,冬天也能养小动物。”

李稷承看着她画的兔子,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好!养只像雪球一样的兔子,再养只像星子……不对,星子是猫,那就养只猫!”

夜深时,管家端来宵夜,看到两人头挨着头看图纸,识趣地悄悄退了出去。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暖房里的兰花在炭火的余温中静静待着,仿佛也在期待着春天。

第二天一早,李稷承顶着黑眼圈冲进庭院,第一件事就是看暖房里的兰花。果然,经过一夜保暖,枯萎的花瓣竟舒展开少许,连根茎都冒出了点新绿。

“活了活了!”他激动地朝书房喊,“公主快来看!我的暖房管用!”

昭阳公主跑出来时,正看到他小心翼翼地给兰花喷水,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身上,镀上了层柔和的金边。她忽然觉得,这个总爱折腾的驸马,其实就像这暖房里的阳光,总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惊喜和暖意。

消息传到宫里时,太宗正在和大臣们商议冬日粮草储备。听说李稷承用玻璃暖房救活了吐蕃兰花,当即来了兴趣:“能让花草过冬?那能不能让蔬菜过冬?要是长安冬天能种出新鲜菜,百姓就不用囤菜窖了!”

长孙皇后笑着补充:“上次吐蕃使者说他们的青稞产量高,不如让稷承试试,能不能在暖房里种青稞?要是成了,还能改良咱们的粮食品种。”

圣旨传到公主府时,李稷承正和昭阳公主给暖房加装温度计——那是他用铜管和水银做的,能显示里面的温度。接到圣旨,他立刻蹦起来:“陛下让我做大暖房!公主,咱们快去工部找工匠!”

昭阳公主看着他手里的温度计,水银柱在阳光下闪着光,忽然觉得这个曾经让她头疼的驸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她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走吧,不过这次不准爬高,不准碰锤子,一切听工匠的。”

“知道啦!”李稷承笑得像个孩子,拉着她往府外跑。冬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暖房里的兰花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也在为他们加油。

马车驶过长安的街道,李稷承扒着车窗往外看,嘴里还在规划:“暖房要建在城外的温泉边,那里地势好;玻璃要让西域的商队多送些来,要透明的;还要请老农来指导,他们懂种菜……”

昭阳公主安静地听着,看着他眼里闪烁的光芒,忽然想起刚嫁给他时,自己总觉得他不务正业,如今才明白,那些看似无用的小发明里,藏着的是对生活最热忱的热爱。或许安稳的日子,从来都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像这样,带着好奇和善意,一点点把日子过得温暖而生动。

马车在工部衙门前停下时,李稷承已经把“大暖房计划”的细节想得差不多了。他跳下车,回头对昭阳公主伸出手:“走,咱们一起去告诉工匠,冬天也能有花开,有菜吃!”

昭阳公主握住他的手,跟着他走进工部衙门。冬日的阳光透过朱红的门扉照进来,照亮了满院的积雪,也照亮了两人眼中共同的期待。她知道,这个始于一盆兰花的暖房计划,终将在长安城的冬日里,开出更绚烂的花,结出更饱满的果。而属于他们的故事,也会像这暖房里的阳光,永远温暖明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