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寿眉酒太后与臣子的不论之恋 - 北宋名臣奋斗史 - 快乐加倍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2章寿眉酒太后与臣子的不论之恋

第112章寿眉酒太后与臣子的不论之恋

当初萧太后当政,契丹皇族就很是不满,认为萧太后一介女流难当大任,对她的摄政很是不满,那段时间质疑声遍布朝堂。

直到雍熙三年,宋朝皇帝再度兴兵伐辽,以图收复燕云之地;萧太后携幼子亲自督战。

为了牵制宋朝,萧太后并同意了李继迁的归顺,并将辽朝宗室之女耶律公主嫁去了西夏,在她的细心谋划之下辽军最终大获全胜。

此后,朝中的反对之声才渐渐弱了下去,眼见双方缓和了不少,这节骨眼上萧太后重罚了时任挞剌干的乃万十,乃万十贵为契丹皇族,不过是醉酒后说了几句质疑其德行有亏的话,差点没被打死。

为此事乃万十怀恨在心,一直伺机报复。

之所以选在今年发难,除了萧太后一直回护汉人,改革朝政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年大宴群臣时,萧太后将自己与韩德让的亲密关系公之于众。

太后和臣子...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让一直知道内情乃万十更加愤怒。

他们两的事儿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萧太后与韩德让曾经有过婚约,只是后来被征召入宫,断了联系。

韩德让一个汉人凭何能坐上北院宰相的位置,大家都有数,但从未摆到明面上来讲,毕竟还顾及着皇家颜面。

谁知竟是萧太后自己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将皇族颜面踩在了脚下,这让契丹皇族如何不恨?

可是萧太后也没有办法,皇帝去世之后,幼子继位,主少国疑,局势危急,是韩德让主动帮忙稳住局面拥立幼主,这一次更是联合李殊剥夺了各路诸侯、部族的兵权。

总得笼络住人心才是,李殊还能在升迁,韩德让位列北院大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往上就是功高震主了。

公开两人的关系,不过是为了稳住韩德让,让对方心甘情愿的交出手中的兵权罢了。

一个虚名而已,总好过真让他手握重兵来的好。

可萧太后长期扶持汉人,打压皇族势力,多年累积的不满终于还是在这一年爆发。

...

经历政变的辽国实在不想在掺和李继迁和宋朝间的事儿,可李继迁毕竟娶了辽国公主,要真的一点表示都没有也不合适。

若他真被灭了,宋朝没了西边的顾虑,转过头来收拾辽国就成了必然的事。

当下宋朝内太子被皇帝忌惮毫无实权,又刚经历了远征西夏这样的战争,灵州还被李继迁围住了。

以老皇帝的性子,势必要清扫李继迁,那么兵力倾向西边,对北边辽国的防御势必会降低不少。

又正赶上秋收前后,此时南下应该能有不错的收获,近几年的干旱已经让上京城的米价疯涨,平白便宜了奚族那些个靠近宋朝,又肥沃土地的部族。

加上韩德威也急于报复,一合计,萧太后干脆让韩德威带了一万人马南下掠边。

这是他们一贯的风格,仗着骑兵优势抢了就走,绝不过多逗留,避免与宋军发生正面冲突。

这样不仅能分散宋朝的注意力,全了李继迁的出兵请求,还能肥一肥自己的腰包,何乐而不为呢。

三方战事一触即发。

八月的汴京还有些暑气未消,中秋将近,城中各家酒楼门前彩楼装饰一新。

中秋当日,彩楼上高高挂起画有醉仙的锦旗,所有酒楼都只卖新酿的酒,时常刚过午时便家家无酒可卖。

白矾楼作为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可谓其中之最。

早早的,酒楼前就排起了长龙。

所有的新酒全部一坛一坛整整齐齐的码在彩楼一侧,堆得高高的看上去蔚为壮观。

江东天不见亮就开始排队,今日可是大人的好日子,就等着这酒来暖场了。

只是江东毕竟没怎么在京都多呆,加上自家主子不喝酒,对这和旨酒的畅销程度有所低估——多的是到得比他还早的人。

眼看着那高高的酒墙一点点变少,江东急得不行,生怕酒不够分。

万幸快到江东时酒墙还有一人多高。

在江东前面的时一位外地来的客商,抄着有些蹩脚的官话买酒。

“这些酒,大爷全都要了,包起来!”

在门楼下卖酒的伙计笑嘻嘻的:“这酒没人最多也就五坛的量,其他人还得买不是?来给这位也搬五坛过来!”

“看不起谁呢?五坛够谁喝的?”

江东见情况不妙,生怕这人真将所有酒全给买走了,连忙帮腔:“嗨、店家有店家的规矩,这大过节别找店家麻烦,大家还等着买酒呢!”

那客商还想说什么,冷不丁被身旁的人扯住了袖子,耳语几句,眼神惊诧的上下打量江东。

江东是江御的侍从,穿着打扮都是下人装束,可为了搬走这些酒,他今日可带着江御得侍卫。

侍卫可不是下人打扮。

枢密院官员因身份特殊,多多少少掌握着一些军事机密,一直是各方势力的关注焦点。

为防止刺杀、泄密等安全问题,枢密院众人都配有侍卫,侍卫的人数随着官职变动而增减。

与客商同行的人正是看准了侍卫的不凡,这才让他息事宁人。

“哼!”民不与官斗,客商悻悻的拿走了自己的那五坛酒,转身离开。

江东看着那半人高的酒墙,心情大好:“伙计,来五坛和旨酒。”

谁知伙计面露难色:“这位小爷,咱们新酿的和旨酒没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