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所谓感情,就是一起经历的苦难多了 - 望川家族 - 第九杯茶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望川家族 >

第02章所谓感情,就是一起经历的苦难多了

傍晚六点,太阳已经偏西,但还没有落到山的那一面。空气里还充斥着热浪,很多人围坐在院里的圆桌前,晚上的宴席就要开始。院子一头,是临时搭建的厨房,一帮人汗流浃背地在里边忙碌,案板上摆有装盘的菜品,只等那边入殓之后,晚宴也就要开始。

此时,很多人摇着扇子闲话家常,也有一些人围在堂屋门外看热闹。鞭炮声突然响起,震耳欲聋,一旁的烂铁锅里正在烧纸钱。只见那穿道袍的老者念念有词之后,几个身穿孝服的男子把原本装在冰棺里的老人抬了起来,然后放进了旁边的黑漆棺材里。这是鹤山的入棺仪式。

一帮披麻戴孝的人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待道袍老者叫起,他们才起身围到黑漆棺材前,算是最后再看上老人一眼。

此时,坐在堂屋门口一根长凳上头发花白的老人,掏出手绢轻轻拭了拭眼角的泪水,悠悠叹气。

看热闹的乡邻里有人轻声问了一句:“这位老人家是什么人?”

人群里也不知道谁答了一句:“望川顾家院子的顾七娘。”

顾家院子?顾七娘?人群里有人惊呼。

在望川,说到顾家院子,可能没有人不知道。不只是望川,望川周边的乡镇大抵都听说过顾家院子。解放之前,望川顾家是有名的大盐商,四川产的井盐运往贵州、云南,望川就是水路上最重要的一个中转站。关于顾七娘,七十岁以上的人还听说过一些关于顾七娘的故事,但现在知道那些故事的人不多了。

“这也没听说,他们家与望川顾家还是同宗同祖。”

“你是没看到,院里那些花圈的挽联上除了望川顾家,还有泰国、马来西亚的顾家人。民国的时候,顾家可是这一带有名的大盐商,有钱着呢。据说,鹤山顾家与望川顾家是远亲,这到底有多远,外人也说不清楚。不过,听人说,去世的顾老太太,当年可是把自己的小儿子给了顾七娘,所以这两家的关系,说不清楚。”

对于人群里这些小声的议论,坐在长凳上的顾七娘并不是没有听见。关于他们顾家,外界一直有些传说,传说传久了,很多人认为都是真的,但有些人也认为都是假的。家族的事,原本就不足为外人道,所以他们顾家人也从未向外界去解释过。

顾明伊过来扶了顾七娘起身,然后把老人家扶到了黑漆棺材旁边。

“老嫂子,我再看你一眼。以后咱们俩想要再见,恐怕就得在地下了。”顾七娘话刚说完,突然扶着棺材哭将起来。

头发花白的老人哭起来更让人伤怀,一时间,屋里哭成一片。原本在门口看热闹的人就不少,此时听到哭声,又有人挤了过来。屋里的哭声感染了门口看热闹的人,有人偷偷擦起了眼泪来。

“七婶,你可不能伤了身子呀!”

说话的是鹤山奶奶的三儿子,如今他也是六十出头的人,头发比他这位七婶还要白些,若是外人,倒真看不出他俩谁大谁小。

“老三,我这是舍不得你妈呀!你妈多好的一个人……”顾七娘叹了口气。

对于躺在棺材里的鹤山奶奶来说,她已经九十二岁了,以这样高龄离开人世,绝对称上是寿终正寝。不过,对于顾七娘来说,鹤山奶奶的离世,也就意味着他们这一辈的老人里只剩下她一人了。

“我妈走得很安祥。临终前,还说起了七婶,说是这辈子她就先走了,若有下辈子,她一定等着七婶。”

顾七娘哪里听得这话,那眼泪哗哗的又往下流。老人的哭声终究撕裂心肺,很多人都不知道跟着哭什么,反正也就那样流下了眼泪。

霍琰静静地站在一旁,顾家的事自然没有他这个外人插嘴的地方。看到老人哭,他也有点动容,但终究是忍住了。

顾明伊见奶奶伤心得厉害,忙过来扶了奶奶离开。可是老太太有点固执,那手抓着棺材板不愿意松手。顾明伊没办法,只好朝霍琰使了眼色,霍琰似乎也懂了明伊的意思,立马上前两步道:“奶奶,我先扶你到外面走走,这边叔伯们要盖棺了。”此时,霍琰已经看到盖棺板都被放了上来,要不是老太太一直抓着不松手,这盖棺板早就盖上了。

顾七娘倒是很听霍琰的话,抹了把眼泪便跟着孙女婿一起往外走。此时,院里已经开始上菜,雨篷下热热闹闹,远来的亲友,近处的乡邻都来送老太太最后一程。

顾明伊看着霍琰和奶奶的背影渐渐淡出视线,她的鼻子有点酸。奶奶喜欢霍琰,她一直都知道。因为奶奶喜欢霍琰,所以早早就替她定下了与霍琰的亲事,她也没有反对。在如今这个社会,这种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琰琰,突然打电话叫你回来,你们领导没有不高兴吧?”

顾七娘一直管霍琰叫‘琰琰’。这对于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来说,怎么都有些别扭。他小时候都没有这样被人叫过,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也没叫过琰琰。可是面对眼前这位老人家,霍琰一向是顺从的。老人家喜欢叫什么就叫吧,也不过就是个名字而已,更何况这里也没有他的同事或者是朋友,被人听见也无妨。

“前几天我便申请了探亲假,本来是准备过两天再回来的。鹤山奶奶突然去世,只是把假期提前了。我跟领导说明情况,他也表示理解。”

“那就好,那就好!真快呀,再过两三天又是鬼节了。”

老人家看着太阳落下去的方向长叹了一口气。人都说,日暮西山,此时顾七娘看着西方的落日,恐怕也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不久之后也会像那落日一般最终消失在山的另一面。

“奶奶与鹤山奶奶的感情很好吧?”

“感情?”老人家苦笑着摇摇头,“也不过是一起经历过的苦难多了而已。你恐怕也早听说了,我不是明伊的亲奶奶,我这位老嫂子才是。”

霍琰点了点头。

“当年,我嫁到顾家的时候,你们的爷爷身体就不好,没过几年,他就走了。那时候,我也没个一儿半女,很多人劝我改嫁,趁着还年轻。我不愿意再嫁人,也不愿意离开顾家。后来听说,远房的鹤山大哥也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五六口人。

那个年代,这么多张嘴要吃饭,不容易啊。明伊的大伯还没有长大就死了,那个年代,没有吃的,也没钱看病,生活艰难,孤儿寡母的难免受人欺负。眼看着老嫂子一人是没办法带那么多个孩子,当时便由天宇他曾祖出面,跟鹤山嫂子说把老幺过继到我们家。这样一来,我们家有了香火继承,也能有人替她养着孩子。

我是没有生过孩子,但我也懂,女人十月怀胎,自己的孩子哪能那样轻易给了别人,也不过是怕养不活,想留他一条命罢了。也就这样,明伊的父亲就跟了我,从此我们母子俩相依为命。那时候,我们家的成分不太好,明伊她爸跟着我也没少吃苦。不过,好歹苦日子也都过来了……可惜呀,明伊她爸命也不长……”

突然的一个转折,老人家的眼睛迅速泛红,虽然不是自己生的儿子,但养长成人,结婚生子,最终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是刻骨的。

关于顾明伊父亲的早亡,霍琰也听人说过,好像是十几年前的一场车祸。在那场车祸里,不只有顾明伊的父亲去世,还有比顾明伊大四岁的哥哥也去世了。一个老人,一下子经历丧子、丧孙之痛,怎么撑过来的,估计没人知道。

据说,顾明伊的母亲在丧夫失子之后,曾经一度疯癫,还被弄去精神病院住了两年。如今虽是好了,但若是受了刺激,还会有发狂的时候。霍琰倒是没有见过顾明伊母亲发狂,但周围邻居所说,想来也不是空穴来风。

“奶奶,都过去了。”霍琰安慰道。

“是啊,都过去了。再过几年,我也该去地下了。那时候若是见到明伊爷爷和爸爸,我这好歹也算是有个交待了。老太婆这辈子福薄,我呀,也没什么牵挂。原本是想,今年把你和明伊的婚事办了,可这老嫂子去世,婚礼只能改在明年了。以后,你和明伊好好生活,对她好点,她这些年过得也不容易。”

顾七娘突然提到了结婚,这让霍琰心中一惊。他今年三十,按说早应该成家。可是,要娶顾明伊,他这心里还是有点过不去。他并不喜欢顾明伊,与其说是不喜欢顾明伊,不如说他没打算喜欢顾明伊。当然,也不讨厌。更多的时候,他愿意把顾明伊看成是妹妹一样的人。<

当年,他与顾明伊订下婚事的时候,顾明伊才十八岁,他大学还没毕业。八九年的光景,他与顾明伊之间,除了每年鬼节一定会见面之外,一年之中会碰面的时候屈指可数。他们如非必要,不见面,不联系,过得就像是不相干的两个人。

这样的两个人能结婚吗?如果结婚,他们的婚姻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霍琰曾经想过,顾明伊在这些年中,大抵也会遇上喜欢的人,如果那时候她提出退婚,他自然也乐意接受。可是,至今顾明伊也没有提过退婚,反倒是结婚被提上了日程。霍琰此刻心中的慌乱无法言说,但他知道,他不能主动提退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