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 藏秋迹 - 绵冰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藏秋迹 >

第63章

第63章

楠村确实没有什么接触音乐的条件,陈迹播放的乐器声音大部分人都没有怎么听过。陈迹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乐器,如果都不喜欢,也可以唱歌。除了提琴的部分排除在孩子们的选择之外,以及一些不常见也少用的乐器,例如竖琴,还有些演奏里昙花一现的比如三角铁、定音鼓之类的,这些也都不在音乐会的考虑范围内。

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常见的乐器。

有钢琴、吉他、和一些铜管类乐器。

选前两项的孩子居多,还有几位女生选了长笛,其他圆号之类的对孩子来说型号有点太大,而且肺活量的要求太高,也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

提琴类的排除在选择之外也是这个原因,和吉他、钢琴都不同,提琴的音准非常依赖演奏者的耳朵,光是把音拉准前期需要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大半年还在拉对调的比比皆是。

这对孩子们来说太难了,陈迹干脆把这部分直接剔除,让孩子们尽量在自己能力和兴趣范围内选择。

于是当刘乐踏进教室就看见这样一幕——陈迹像个孩子王似地被孩子们围成里外三圈,盛秋站在圈外拿着笔记本记录孩子们口中报出的乐器名。

刘乐拿着数学课本上讲台,放下时朝他们看了一眼,微笑着说:“看样子陈老师的课深受喜欢啊。”

几次接触下来,盛秋感觉刘乐人其实挺好的。除了第一次见面,她有点没摸清他话里的意思,这段时间刘乐对她和陈迹很好。

他的课其实已经排得很满,尤其是最近另一位语文老师请假,这段时间他这位数学老师还兼着语文老师的课。而他自己的课本来就从低到高都要上一遍了,再加上语文,盛秋觉得如果是她来肯定吃不消,一个头两个大。

两人的宿舍就在隔壁,有时候盛秋写稿晚了出来透透气的时候能看见房间里灯还亮着,门虚掩着,刘乐伏在书桌上备课。

即便这么忙,他却时常会跑来问问,需不需要他帮忙。

她和陈迹刚来,对学生的了解自然比不上他,刘乐有次和两人一起吃晚饭,便详详细细地介绍了一遍班里同学的大致情况。

其实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家里就剩孩子和老人。老人对教育没那么重视,在他们眼里读书不如跟着他们下地,下地好歹能帮着干点农活,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好歹有进账。在学校那就不一样了,考去镇上的有多少?读完了初中呢?又有几个接着上高中的?就算高中念完了,大学也不一定能上,毕竟那一年的学费摆在那呢,对城里的家庭来说不是什么事,但是搁在农村,能压死人。

所以,比起家里人,反而刘乐作为老师,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最多。

孩子们吃住都在学校,这部分有政府补贴,家里不愁,索性就把孩子直接扔给学校了,寒暑假的时候再接回去,刚好帮忙打下手。

刘乐整理了细细的几页纸,上面记录着他观察到的孩子们的年龄、喜好、性格、习惯。

之前那个被叫做小适的男孩,全名叫李如适,八岁,目前上二年级,和奶奶一起生活,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玩卡牌,也喜欢唱歌。

楠村小学没有音乐会,但是每年会有元旦晚会,小适每年都会报名表演唱歌。

他的声音很好听,刘乐和班上的孩子都很喜欢,纯真和成熟这样矛盾的感觉在他的身上交错,却又奇怪地统一。

楠村小学有家访的传统,每学期去一次,为的是了解孩子们的生长环境,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的状态。

小适的奶奶很疼他,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会定期回来看他。这和其他大部分人一年只能见一两次父母来说,小适已经幸运不少了。

但还是会感觉孤独。

这似乎是楠村孩子们的普遍感受。

楠村似乎是这个世界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这个角落以外,其他地方正在飞速发展,在那里生活的人们见识和阅历的增长他们无法想象。

而在这个空间,发展几近停滞。

经济、教育。

像是有一座看不见的山,横档在楠村和南城之间。

刘乐很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

留守的孩子如果不继续念书,出路大概只有两条,下田务农,或者——每天在街上无所事事地游荡。

俗称,街溜子。

刘乐不愿意自己的学生变成那样,所以竭尽所能地记录着每位孩子的状态,以便出现什么问题,他好第一时间发现。

除了小适,班上的其他同学,他也都写了类似的完整报告。

报告是刘乐亲自交给她和陈迹的,说楠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可能有些不同,得用成倍的细心和爱去呵护,他希望可以的话他们可以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毕竟她和陈迹是从城里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很有意思,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憧憬着外面的世界,那个和慢慢吞吞的楠村发展速度截然不同的世界。

刘乐在这的时间长了,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城里。她和陈迹才刚来,这段时间分享的那些新奇事儿已经够孩子们快乐上好一阵。

对刘乐来说,他不仅仅是老师。

他常觉得,自己更像是这帮孩子的兄长,兼具家人和朋友的角色,所以除了教学上的任务,刘乐也常花时间陪孩子们玩。

他希望,她和陈迹也能多花一点时间在这群小不点身上。

可能他们无意间分享的,可能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没有办法想象的。

这是认知的差距。

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生活,很难改变。

他把希望寄托在盛秋和陈迹身上,虽然他们只会留下来一学期,但是刘乐还是希望,他们不要把楠村小学当成和南城其他别无二致的学校。

平等并不足够。

那些缺失的部分,需要倾斜的扶持和关爱,才有可能慢慢被治愈。

很难描述盛秋当时看到刘乐写下这些话的感受。

如果因为一开始莫名的嘲讽让她本能有些不适,迟迟放不下戒心来,直觉告诉她,或许是因为她和陈迹不属于这里,打乱了他的教学计划,又或者是给了孩子们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又负不了任何责任,毕竟他们学期结束后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孩子们看到了希望。

也曾经看到过外面的世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