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玉春楼 - 寒门夫君白送嫡姐,国公府状元归我了 - 糖多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7章玉春楼

细密的雨丝织成一张灰蒙蒙的网,笼罩着青州城,一辆装饰雅致的马车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停在玉春楼门口。

车帘掀开,先下来两名伶俐的侍女,乐栀撑开一把素面油纸伞,青檀则小心地搀扶着谢蕴初。

随后,沈绿筠也被扶下车。

“这雨,下得倒应景。”

沈绿筠望着玉春楼门口络绎不绝的客人,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当家主母的持重。

她转头看向谢蕴初,声音压低了些,带着商量的口吻,“你给的那几道华京时兴菜谱,这些日子确实招徕了不少客人,生意比从前红火些,只是……”她眉头微蹙,目光扫过斜对面不远处另一家挂着云鹤楼招牌的酒楼,“那家抄得紧,连菜式都学了个八九不离十,专拣便宜卖,硬生生抢了我们不少生意,你在华京住过,见识广,心思也细,今日请你来,就是想让你瞧瞧,可还有什么法子?”

谢蕴初微微欠身,态度谦和,“伯母言重了,侄女不过略知皮毛,岂敢班门弄斧?还得是伯母您多年经营有道,玉春楼才有今日气象,侄女尽力看看便是。”

侍女们撑着伞,小心地将雨水隔绝在外,几人踏着被雨水冲刷得光亮的石阶,走向玉春楼大门。

门口已有沈绿筠的随从和青檀乐栀开始收拾雨具,油纸伞合拢时,残留的雨水滴滴答答落在地上,在光洁的地板上洇开几团深色的水迹。

谢蕴初脚步微顿,目光在那几处水迹上停留了一瞬,清亮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量。

她并未言语,视线随即移开,掠过一楼热闹的大堂,最终落在了中央几处视野极佳的空位上,眼神若有所思。

掌柜早已迎候在侧,满面堆笑地将二人引向二楼,“东家,小姐,楼上雅间已备好,这边请。”一旁的小二正将几个衣着普通的客人引向大堂西侧一个光线略显昏暗的角落。

谢蕴初默默看在眼里,随着沈绿筠踏上楼梯。

行至二楼廊下,谢蕴初并未立刻进入雅间,而是凭栏而立,纤手扶着朱漆栏杆,静静俯视着下方喧嚣的一楼大堂。

沈绿筠站在她身侧,见她看得专注,忍不住轻声问道:“可是瞧出什么不妥了?”

谢蕴初唇角勾起一抹清淡的笑意,收回视线,“伯母莫急,还得再看看。”她语气温婉,却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沉稳。

雅间布置得颇为雅致,竹帘半卷,窗外雨声淅沥,墙上挂着山水画,案几上摆着青瓷花瓶插着时令鲜花,是常见的酒楼雅间格局,两人落座后,一名小二殷勤地进来奉茶点单。

“小姐想吃些什么?咱这儿有醋溜鱼片、八宝鸭、蜜汁伙房、嫩笋炒鸡丝……”小二一张口,报出的是一串带着浓重青州口音的菜名,语速颇快。

谢蕴初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眉头几不可察地向上挑了一下,她心念一转,这青州方言,本地人听着自然亲切,可若是外地客商,怕是听得一头雾水,连菜名都记不全。

她面上不动声色,只道:“小哥看着推荐几样招牌便是。”

小二如蒙大赦,连忙报了几个贵价大菜的名字,谢蕴初轻轻颔首。

待小二记下菜式欲转身时,谢蕴初忽然出声唤住他,“小哥且慢。”小二脚步一滞,疑惑地回头。

谢蕴初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意味,“你方才报菜名,怎不讲讲这些菜用的什么特别的时令鲜物?也不问问客人可有忌口,比如不能吃辣,或是不喜葱姜?”

小二一愣,额角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有些手足无措,支吾道:“这,小的疏忽了,小的这就……”

“罢了,”谢蕴初放下茶盏,声音依旧温和,“你先下去通传吧,下次记得便是。”

小二如获大赦,慌忙退了出去。

沈绿筠一直观察着谢蕴初的神色,待小二离开,立刻关切地问,“方才可是有何不妥之处?”

谢蕴初放下茶杯,指尖在光滑的杯沿上轻轻摩挲,凝眉思索片刻才道:“伯母,侄女冒昧,便直言了,方才进门时,外面小雨未歇,门口地上雨水滴落,留下水迹,却不见有小二及时清理,客人的雨具也随意堆放,门口景象比晴天时显得凌乱潮湿,此其一。”

沈绿筠的眉头立刻紧锁起来,神色凝重地点头,“这确是我疏忽了,雨日里只顾着里面,倒忘了门面更要紧。”她伸手握住谢蕴初的手,语气带着感激和赞赏,“还是你心细如发。”

谢蕴初回握了一下,继续道:“其二,侄女留意到一楼中央那几处上好的位置空着,而新来的生客却被引到西侧角落。伯母可是特意为熟客预留?”

“正是,”沈绿筠点头,“老主顾们习惯了那位置,总要给他们留着面子。”

“预留位置以示尊重是好事,”谢蕴初目光沉静,“但空置过久,既浪费了空间,也让新客感觉受冷落,侄女以为,可留一二个预备着,其余空位不妨挂上预留牌,并注明:若两炷香内预留的熟客未至,便开放给其他客人,门口处,不妨设几个大的竹编筐,铺上厚实的粗布垫,专供客人放置雨具,再备些干净的布巾,供客人擦拭鞋履水渍,门口地上铺上防滑的草席,如此,雨日里门庭也清爽有序。”

沈绿筠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光芒渐盛。

“其三,”谢蕴初顿了顿,看向沈绿筠,“便是方才点菜时的小二了,他报菜名用的是青州方言,语速又快,侄女少时在青州住过,尚能听懂,可外地客商未必能懂,且他只报一遍菜名,客人如何记得住、选得出?推荐时,亦不问客人几位用餐、口味偏好、有无忌口,这些虽是细微末节,但多问一句,客人心中便多一分被重视的暖意,菜式可做些菜单,写在竹简或木牌上,挂在显眼处,时令新菜更要单独标识,加以推荐。”

沈绿筠深深吸了口气,拍了下自己的膝盖,“哎呀,这些细枝末节,我竟从未深想过,你这法子好,简单易行,立时便能着手去做。”她看向谢蕴初的眼神充满了惊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