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走向尽头
如今林峰最大的对手东厂出现,这将伴随他看见这个王朝走向尽头。
但东厂如今在锦衣卫面前只是个小婴儿,这群宦官无法亲自行事,终究是要靠有能力的正常人,而他们手下的这群人,有一小部分已经在林峰的控制之内,林峰也能勉强安心。
朝堂之上如今却是风起云涌,前有内阁出现,林峰很担心朝堂之上发生混乱,其次就是朱高煦一直不太安静。
朱高煦不服朱高炽,朱高煦英俊神武,谋略过人,他肯定不会服气那个仅仅靠比自己出生早的残疾朱高炽,所以解缙推举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才会如此阴狠的对他。
当朱高炽被永乐帝朱棣册封为太子后,朱高煦就被分封到云南,但朱高煦很不想离开京城,一旦离开京城就是离开了权利的忠心,太这辈子都没有办法超过那头残疾的肥猪朱高炽。
朱高煦最后凭借父亲朱棣的宠爱,加之自己的耍无赖留在了京城,但这些还没结束,只要太子还是朱高炽不是朱高煦那这件事就一日没完。
朱高煦在靖难期间一直跟随朱棣,所以他很清楚父亲对皇位的执着,和由之产生的多疑,只要有人一点点威胁到他的权利,绝对会龙颜大怒。
当太子监国时,朱棣手中的权利被移交给朱高炽,朱高煦抓住机会直接将传闻散发出,说太子要抢班夺权,在身边大臣的流言蜚语下,对权力抓得很紧的朱棣开始怀疑自己那一项老实的太子。
在外巡察过程中,永乐帝朱棣有一次突然回京,之后迅速审查了太子监国期间发生的大小事件,这些都有人记着呢,只要稍微有些偏差或者小错误,朱棣便会追着对朱高炽训斥,因此太子派的一众官员都受到牵连,打压入狱,太子颁布的一些政令也被修改。
永乐帝朱棣的行为朝堂上的大臣都看得明白,甚至一些了解朱棣的人,比如说林峰,当他看见皇帝回到京城路上的尘土飞扬时,林峰就已经知道朱棣要做什么,至于朱高炽他的政令实际是没有错的,但没有错也要找出错了,因为现在的永乐帝朱棣需要错误。
太子派的官员被大量逮捕,这些官员关系深远,所以很快引起了朝堂上大臣的不满,纷纷上奏,林峰很清楚这是朱棣布下的圈套,皇帝鸡蛋里挑骨头可以,但朱棣身为皇帝他绝不允许大臣们说自己,朱棣如今也很多开刀的可以选择,他选择的是大理寺丞耿通。
朱棣做事从来都是一个拐弯抹角的人,他不如父亲高祖皇帝朱元璋痛快,虽然套路和朱元璋一样,但他总要在中间弄出些事来,所以林峰不得不在午门外又看了一场皇帝演的大戏,而这场戏最不想看到的人就是耿通。
永乐帝朱棣将文武百官聚集在午门,就开始怒斥耿通,说得他的罪名罄竹难书,罪恶滔天一般,但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朱棣自己也很清楚,耿通没有什么罪过,无非是说话直了一点,冒犯了皇帝,但冒犯皇帝就是最大的罪名,最后朱棣下令看到耿通杀无赦。
死人就是最好的威胁,在场的大臣皆不寒而栗,但这件事并不会以耿通的死而结束,因为朱棣生气不是因为这群大臣多管闲事,而是因为永乐帝朱棣亲手册封的太子朱高炽越权了,朱棣的目的是要警告朱高炽,只要朱棣在,皇帝只能是他,和你朱高炽没有任何关系。
经过朱棣这一场大戏,太子一党被打压,朱高炽太子的地位也岌岌可危,随时有被换下的危险,此时最要拍手称快的就是朱高煦了,但林峰并不想让朱高煦当太子,因为他太过阴狠,大明王朝不需要这样的皇帝。
林峰需要帮手,但他不能露面,如果林峰亲自对朱棣说朱高炽必须当太子,但结果就是第二天还残留耿通鲜血的地方,就会再加上朱高炽的鲜血,林峰找到的帮手是一名太子手下的左中允杨士奇。
杨士奇此人行事低调,很有自知之明,如果解缙能有杨士奇的觉悟,那么如今解缙肯定做到他所梦想的一直身为朱棣的宠臣,直到朱高炽即位,权倾朝野的两朝重臣,可惜没有如果。
在太子监国时期,杨士奇为朱高炽出了很多力,朱高炽决定赏赐给杨士奇一处大宅院,杨士奇很机智的决绝了,因为他一旦接受朱高炽的馈赠,他必定成为朱高煦打击的对象,而杨士奇的选择是拒绝,这证明他是个聪明人,林峰需要合作的人是聪明人。
林峰面对杨士奇肯定不会说出自己的身份,而所谓的合作只是林峰对杨士奇的劝诫以及他的主意,林峰对于局势的观察未必是最准确的,但他却已经将永乐帝朱棣这个人看透,因为他和他的父亲高祖皇帝朱元璋实在是太像了,不管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对待所有人的态度。
而林峰告诉杨士奇的很简单,永乐帝朱棣眼里所在乎的只有权利,只有太子朱高炽现在在朝堂之上无法威胁到他的存在,而不是无能之辈,且有能力,这才是朱棣需要的继承人。
一日,朱棣询问杨士奇,朱高炽在太子监国时做得怎么样?
杨士奇的回答让朱棣可以说是满意,而往往权利顶峰的角逐,往往就是两句话而决定的。
杨士奇回答说,太子监国期间认真处理国事礼贤下士,而对于近臣有不当要求,又会驳回和大臣之间保持距离。
林峰从宫中知晓消息后,觉得他没有看错杨士奇,简单几句话已经把朱高炽推到朱棣心中的理想位置,人质处理国事礼贤下士,这是代表治国能力,以及权谋,从水平来看朱高炽可以担任皇帝,朱棣心中的第一项标准朱高炽已经合格,而后面说朱高炽会驳回对于近臣的不当要求,与大臣保持距离。
皇帝的权利从而而来,就是由统率大臣和百姓而来,太子在深宫中办事,接触到的只有大臣,与大臣保持距离,说明朱高炽没有急于接位扩张权利,没有满足近臣的要求同样是对权力的自律,证明朱高炽很清楚自己现在身为太子的地位在哪。朱棣心中的第二项标准,别威胁到他身为皇帝同样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