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弱点
阳谋,阴谋不可怕,因为阴谋必须在台面下,总有它的弱点,阳谋却是摆在明面之上,这林峰无法对永乐帝朱棣做出反击,虽然每日在宫内是一个不算累也不算苦的生活,但被监视起来总是不好的,而且当你知道周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你安排的。
或许在这个过程中最开心的就是那些不知道编著《永乐大典》实则为监视林峰的人,当然这文渊阁超过九成九的人都不知道,即使是主编官解缙。
皇帝如此费力,解缙自然尽全力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他的才学,见识,各种事项都在进行着,而每一次编著出一部分他都要亲自校检,当大典不断修缮和完成时,林峰能从所有人的脸上看到笑容,包括他自己,包括那些监视他们的人,因为那一页页的纸上也凝聚了他们的汗水。
心血,林峰此时觉得当年他和高祖皇帝打下江山社稷是心血,这些编著成册的书卷更是心血,他周围这些文人的努力不亚于将领士兵驰骋疆场。
永乐五年十一月,大典全部完成,其中收录上自先秦,下到大明各种书籍,不下七八千中,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两万两千八百七十七卷,累计三亿七千万字。
当最后一本书被校检完成时,林峰哭了,他的眼泪止不住的留下来,他周围的人全是,历时三年的心血,终于在众人的手里完成了,林峰即使知道第一步的监禁结束了,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但他还是哭了,此时他和为大明王朝打下社稷江山同样喜悦自豪。
“百无一用是书生,放屁!”有人在宫内大喊道。
“谁言书生无用,笔下亦显英雄!”有人撕心裂肺的叫着。
《永乐大典》编纂而成的确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辉煌总会过去,而且林峰很清楚其中的内幕,但真正为此事而牺牲的人大概只有解缙,因为林峰很清楚如今在永乐帝朱棣面前已经失去了他的价值,所以《永乐大典》修筑完成是他的顶峰,之后他的仕途将再也不顺。
“读书人还是该干点读书人的事,舞弄权谋远比舞刀弄剑危险。”林峰总会在文渊阁自言自语,但逐渐从此地撤出的人员都不知道他是对谁说的。
而解缙此时因为编书身为一个读书人的事他已经成为了永乐帝朱棣的宠臣,而且他似乎开窍了,想起洪武末年对先祖皇帝朱元璋说的那些话,他知道自己是在自讨苦吃,所以他开始讨好朱棣,不仅仅是宠臣,朱棣还十分信任他,甚至在内阁也给解缙留了一席之地。
但总是在午门外远远望着皇宫的林峰清楚朱棣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除掉一个人的办法都是那么相似。
解缙如今的地位不亚于当年的胡惟庸和蓝玉,但二人下场都很惨,因为他们跨越了自己的权利,这不是一件好事,这个皇帝收拾你的理由,解缙如果清楚这天下的主宰只能是皇帝一人,是现在的皇帝而不是将来的皇帝,他或许会善始善终。
皇帝是这天子,所以要一言九鼎,所以不能随便杀人,他们需要理由杀人,但天下理由何其繁多,谁又无错呢,皇帝想要杀你要的就是你自己犯错,解缙的这个错很严重。
解缙认为如今的皇帝朱棣把自己当作宠臣,但他知道皇帝并非万岁万岁万万岁,而朱棣年岁已高,解缙应该能活过皇帝,所以他需要下一位皇帝的宠爱,一场太子之争,就在眼前。
解缙把自己所有的宝都压在朱高炽身上,那位身有残疾,去哪儿都要人搀扶,守住北平立下大功,才帮朱棣成燕王成就永乐帝,只是他的那位兄弟朱高煦能耐太大。
朱高煦在朱棣向应天征讨时立下的军功远高于朱高炽,朱高炽无非北平守卫战一功,朱高煦却是跟随南征北战,而且朱高煦长相英俊,朱高炽泽残疾眼睛还有些问题,身为父亲的朱棣肯定要朱高煦当太子。
但朱高炽为长子,立嫡长子乃从古至今的规矩,朱棣犹犹豫豫只得征求大好处呢意见,如今朝堂之上的大臣都是当年随朱棣征战而来,朱高煦曾跟他们一同战斗,自然大多支持朱高煦。
但只要一个人反对朱高煦为太子,那这件事似乎就没那么容易,此人正是姚广孝。
林峰极其看重姚广孝,不仅仅是因为他与自己当年劝说朱氏子孙谋反如出一辙,还有当朱棣登基后,姚广孝没有淡泊名利,林峰对此人的佩服又加重了几分,而编著《永乐大典》时也可说是吃住同行,称得上战友二字。
而姚广孝没有选择出面发表建议,而是派出自己的一名学生,二品官兵部尚书金忠,对永乐帝朱棣说应当立长子,他的这个二品官的建议远重于支持朱高煦的公侯勋贵。
解缙身为永乐帝朱棣宠臣,自然要问他的意见,解缙的意思当然是立长子朱高炽,理由除了表面上的宅心仁厚,深谋远虑,解缙还夸奖了朱高炽的儿子,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朱棣很喜爱的一个孙子,抓住关键,解缙的建议自然成功,朱高炽的太子位置已经定下了。
听闻此事的朱高炽亲自去解缙府上道谢,他一个跛脚的人亲自前往,足以显示诚意,朱高炽很高兴,解缙很高兴,人一满足就会飘,就会自大妄为,即使是饱读圣贤的解缙也逃不开。
解缙自以为笼络住太子朱高炽,但他此时此刻真正能决定解缙一切的则是正坐在皇位上的永乐帝朱棣。
永乐帝朱棣虽然已经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朱高煦同样有很多人支持,朱高煦的支持者势力庞大,远超太子派,朱高煦也开始猖獗,行为越来越飞扬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