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汇报
“多保住些性命,多救出些人来。”这句话过多久林峰都不会忘记。
除了林峰手下的探子,朱元璋身为皇帝陛下他手下同样有波探子,称为检校,各种线索直接向朱元璋汇报。
这群人林峰管不住,而且他们的手法比自己手下的探子高明得多,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渗透进去,包括府内,林峰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有几名检校。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了。
林峰将此事迅速告知陈庆之,陈庆之的表现不是太悲伤,她仿佛早就知道这些一样,毕竟人有生老病死,马皇后病重的事陈庆之早就知晓,她也去过几次宫中,即使御医去看病,却被马皇后拒绝,还告诉陈庆之她走时不要太过伤悲。
林峰也觉得可惜,这样的一个人确实死的太早了,而她不知在暗地里帮过自己多少次。
不论是林峰出走和州,还是张士诚赌局,亦或是现在胡惟庸案牵扯出的人,许多人的性命都是马皇后救下的,马皇后走前,林峰就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她是含笑而逝的。
五十四岁的朱元璋,一生铁血征战的朱元璋居然哭了,林峰记得朱元璋上次哭是在父母死后,无处可葬之时。
为马皇后举办盛大的葬礼,林峰始终一言不发,陈庆之亦然。
林峰本以为马皇后的死会让朱元璋有所改善,毕竟她生前不止一次劝说朱元璋,如今反倒适得其反,朱元璋因为马皇后的死已经偏激到极致。
行政权、军权朱元璋都已经掌握在手中,手下还有一群校检帮他做事,林峰手下那群人也不能闲着,而且改了个更威风的名字,锦衣卫。
但这些还不够,皇帝陛下还是觉得他手下的这群人不听话,他要凭借一己之力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
王朝不仅仅要有皇帝,还要有官吏,朱元璋自认他没问题,他可以给天下百姓安定的生活,那有问题的就是官吏,官吏不让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也不会让官吏安定,而官吏最大的问题就是贪污。
身为官员,如果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只要听从皇帝的话便可,但如果贪污,朱元璋对其就是恨之入骨。
因为他的父母就是因为元朝的官老爷们贪污掉赈灾的粮食才会被饿死,每当想起父母饿死没处埋时,朱元璋整个人都在发抖,心在隐隐作痛。
法令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立即斩杀。
六十两银子实则不多,林峰每天都要操心家中的开销,所以他知道这不是个大数,但这代表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恨意。
在各地县衙的大门和二门之间布置有一土地祠,贪官污吏被处死后要在此处拨皮塞草,以此来震慑贪官。
即使如此,贪官依旧屡见不鲜,而且朱元璋的惩罚手段也在升级,抽肠,用铁刷子刷,把人吊起来风干,阉割,挖膝盖
这种事多是锦衣卫去执行,锦衣卫名属于朝廷,实则在他指挥之下,他去看过几次刑罚过程,杀过成千上万人的他也觉得恶心和残忍。
贪官一直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给官员的待遇太低,而官员下面又要有人养,而他们不属于朝廷隶属,官员穷为了吃饭不得不贪,当官任职的过得清苦,稍稍贪污一点,就被抓住,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在朱元璋的训练下进步飞快。
锦衣卫行事表面依靠法令,暗地里实则林峰也有一套命令,便是贪污者重罪者抓,贪下养家者不抓。
但都超过了六十两,都是该死之罪,贪多贪少都一样,不如多贪,林峰即使阳奉阳违了一次也没救下太多官员。
胡惟庸案的风头还没过,朝廷上下又有大事发生,其实此事不大,只是可以它隐瞒了一个人,这个人叫朱元璋。
朝廷上下每年都要去户部报账目,但地方有远有近,最远的来回要半年时间,一旦账目出现错误就要回去重新兑账,来来去去一年过去了,又要兑第二年的账目了。
官印不能私刻,于是官员想到带着盖好印信的空白文册,朝廷上下都以此行事,算是不成文的规矩,林峰每日除了与朱元璋审阅奏折事务,还要担当中书舍人的职务,各种册子在他手里经过,他怎会不知,不过他没有告诉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