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血腥味 - 穿越大明,震惊朝野 - 不是特能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六十六章血腥味

“多保住些性命,多救出些人来。”

多年征战在沙场之上,林峰闻得出皇宫里弥漫的血腥味。

胡惟庸你千万不要露出破绽,否则和你一起死的人太多了。

胡惟庸没有露出破绽,一直处在危险的边缘,朱元璋没有理由动他,可他的儿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仗着胡惟庸的势力胡作非为。

在出游中,胡惟庸的儿子坠马,他本就骑的是快马,催促后面马车也快速跟上,直接被碾死在马车车轮之下,胡惟庸一怒杀了马车夫。

马车夫是否有罪不得而知,但胡惟庸没有通知三司,私自用刑,实为大罪,早就想除掉胡惟庸的朱元璋很快便知晓此事。

当胡惟庸亲自面圣向朱元璋讲述此事时,他便知没有后悔的路了,眼前的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而非不堪一击的放牛郎朱重八。

洪武十二年十月,占城国向南境进攻,当时节到达应天时,朱元璋才迟迟知晓,这丢的是国家的脸面,是大明朝的脸面,更是朱元璋的脸面,他自然要彻底肃查。

而对此事负责的正是丞相胡惟庸和左都御史汪广洋,两人将事情推给礼部,本以为皇帝陛下会不了了之,但这次朱元璋要查到底,到底是谁的错,必须揪出来。

到底是谁的错?反正不是林峰的错,他如今每天和各种奏章文件打交道,同时开始把胡惟庸势力下的一些小官揪出来,虽然很多人舍不得,但是林峰的劝解很简单,**还是要命?正常人都会选择要命,但总有不要命的,比如那些言官。

朱元璋为了查清此事直接开刀,第一个死的就是汪广洋,林峰认为他是个不错的人,他不该死,可除掉胡惟庸的路上总是得有磨刀石,磨一磨朱元璋十几年没露出的凶刃。

汪广洋直接被处死,之后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全部被关押,那如果问题不是出在他们身上,那就是你了胡惟庸。

胡惟庸如今抬抬头就能看见铡刀了,虽然他身边有很多人,但是谁也想不到朱元璋拿得是把斩草除根的刀,谁也不会落下,甚至会误伤周边的花花草草,林峰则是个爱花惜花之人。

胡惟庸已经不行了,所以很多人开始落井下石,比如御史中丞涂节,他上报朱元璋,胡惟庸想要谋反,一个大帽子就扣在胡惟庸和其势力的脑袋上,根本看不见朱元璋的大刀落下。

至于胡惟庸是不是想要谋反,朱元璋已经不想调查,直接下令胡惟庸和其势力中的重要成员立刻处死,胡惟庸也被灭了三族,而且只要与此事有关系的都要接受三司调查。

与此事有关系,和胡惟庸所谓的同党不过是群读书人文官,所谓:仗义多是屠狗辈,无情皆是读书人,由于胡惟庸势力遍布整个朝廷,所有人被抓住上来就是一顿毒打,有那一小部分人,连这都撑过去,就死了。

剩下的也是被打怕了,问什么说什么,至于同党,只要认识的,全部都是同党,三司的人抓的是越来越多,林峰救人都救不下来了。

“多保住些性命,多救出些人来。”

林基说的对林峰来说太难了,胡惟庸当年权势滔天时,谁不想凑上去说句好话,林峰只能尽量救那些无辜的人,而且他中书舍人也不当了,每天就去三司逛,里面有他不少的旧部,林峰禁止他们公报私仇,这样又有不少人能活命。

林峰在这场胡惟庸大案中唯一迫害过的就是那个涂节,他仗着自己是御史中丞,帮胡惟庸害过不少人,胡惟庸不行了,临阵倒戈,林峰绝不答应。

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被诛杀,前前后后这件事查了三四年,林峰尽了最大全力去救人,依旧有超过一万人被处死。

丞相胡惟庸既然死了,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撤销了丞相,从而取消了中书省,林峰的官职中书舍人本来也属于中书省,朱元璋却下令给他留着。

丞相没有了,对于朝堂之上大臣们没有丝毫变化,唯一有变化的就是朱元璋,他每天要审阅成成百上千的事,所以他西岭奏折一定要简略,有个文邹邹的户部尚书叫做茹太素,废话太多因此遭了顿打。

朱元璋经历再多他也处理不了那么多的事所以他需要帮手,而那个帮手他不希望是丞相,而是一个他值得信任的人,这满朝文武值得信任的大概只有林峰了。

于是林峰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开始了权利生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