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人间有太平
黄祖的叛乱并没有打乱高兴的步伐。
以前水军都在海边训练,如今放到江中训练必须有一段适应的时间。
高兴不会为了着急统一而发动战争,得不偿失。
公元200年,高兴称王。由于中原无王、无帝。这个时候也没人站出来说高兴得位不正了。
这还要感谢曹操,他把刘协一起带走了,还把传国玉玺留了下来。
当然有关幽侯暗害了天子的消息还是有很多。
高兴没有理会。
如今的燕王治下不说多么富足,但是起码的盐粮价格稳定。
老百姓不用在担心流离失所了。
然后就是各地的医馆也快速兴起。
八五年到两百年。这近十五年的时间。
高兴在幽州培养了无数的医者,也许他们医术不够高超,但是一些常见的疾病还是能处理的。
这是归功于高兴在这么多年中整理了超过两千份病例。
只要用心学,总有所建树的。
然后就是储备的粮食。
整个凉州都是实行军屯。
军屯的粮食每年都有剩余,高兴每次出兵都不会打的太狠。夺下一个地方之后就休养生息一年或者更久。
这样下一次出兵就不需要再从后方运送粮草。所以这是一笔很大的节省。
这十几年储备的粮食让他很快在中原平复了粮价,收服了民心。
这就导致谣言四起的时候没有多少百姓盲的跟从。
你以为每个县郡的说书人都是只是说书人。
他们在歌颂幽侯或者说当今燕王的仁德、功业。这也是无形中的一种教化——告诉百姓不要盲从,要根据日常生活的变化来评论上位者的好坏。
这也是高兴有底气不理会的原因。
公元200年,高兴称王。这一年也始称—太平元年。
一是怀念最开始替自己甘愿背锅的太平军,二是希望这个世道今后太平无事。
但是太平元年底,长安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王府宣布进行第一届科考。
考生只要觉得自己有能力,有官府下发的正式户籍既可以来长安参加考试。
工、算、军、论四科只要入了前一百必定授予官职。
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无法从地方一层层选拔。
空寂的长安突然热闹起来。
六千多名考生入长安。
高兴决定把考场安置到西园。
就是刘宏搞西苑八校的那个地方。
说是四科,其实每个参考的人员都需要答四张卷子。
工作的是设计或者绘制一幅常见的器械图纸。
没有参考,要独自写出来的。
这个难度其实很大。
算就是算求了,没有取巧的可能。但是高兴给来了一道附加题。
何以富国?
这就是经济领域了,高兴很想看看有没有大才。
军靠的是行军、驻扎、后勤等。
这也是一个复杂的考题。只希望挑出有志执笔从戎的人才出来。
论就是县令如何治理地方了。
这个其实就是治国方略的缩影。
糊名这是必要的,如果不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四科考了四天。
但是阅卷却搞了二十天,考生太多了。
即便是高兴作为燕王也亲自下场阅卷了。
最后成绩出来了,为了显现自己重视。亲自提朱笔把四科的第一写在了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