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力心理学(3)
第32章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力心理学(3)
第3章重振受挫灵魂的抚慰心理学
探病时要善于“说谎” 实用精要
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则应重病轻说。如果假话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与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其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假话是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压力,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即使此人以后明白了真相,也只会心存感激,不会有所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会感到温暖、安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但仍要实言相告,即使不算坏话,也该算是蠢话。去探望病人时,如说话不当,不但不能起到安慰病人的作用,反而会使对方更加烦恼,带来不好的影响。
有一位青年去探望久病的舅母时,关切地询问她:“您饭量可好?”谁知一句问候话,却引来病人满面愁容。她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弄得这位青年十分尴尬,只讷讷地说几句安慰话后,不欢而别。
原来,他舅母病势沉重,而最苦恼的就是吃不下饭。他问到的正是病人日夜忧虑的问题,顿时勾起病人的烦恼,以致谈话气氛极不愉快。
可见,探视病人时还要注意谈话内容和技巧。那么,该如何做呢?
探望身患重病的人,不必过多谈论病情,谈话不要触到病人最难受的病处,以免病人心烦。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不能大吃一惊地问:“您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而要说:“这儿医疗条件好,您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转的。”
探望时较好的谈话方式是:先简要问问病情,然后多谈一谈社会上生动有趣的新闻,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久居病室,这种新消息正是他渴望知道的。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则更有利于他早日康复。
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感到愉快、宽慰的事情。安慰病人,目的是为了让他精神放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绝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一般来说,病人总要对探病者讲讲自己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人生病了,从哪个角度去讲都没有积极意义。但是,为了让病人宽心,我们完全可以换个相反的角度,从人生的过程着眼,赋予生病一些价值与意义,使病人觉得自己尽管耗损了身体,耽误了工作,却一样能够收获一些特殊的体验或能力,从而在精神上有一种补偿感。当然,在此之前最好先强调一下病人病情好转,使其具备一个深入思考的心理基础。
例如,某人去看望朋友,他一反惯例,既不问病情也不讲调治方法,而这样安慰道:“看来,你的危险期已经过去,这就好了。今后,你就多了一种免疫功能,比起我们,也就增加了一重屏障,这种病再也不会打扰你了!”探病者对生病意义的看法颇为独到。他先指出病人的危险期已经过去,让病人稍感安慰,然后再强调生病虽然不是好事,却使病人具备了别人没有的优势:对此病产生了免疫能力,今后不会再得此病了。病人听他这样一说,心理自然得到了某种补偿,心情也就好多了。
对于身患严重疾病的病人,探望时,不仅应该尊重医嘱,尊重病人家属的意愿,做到守口如瓶,而且在病人面前还要做到若无其事,甚至与之谈笑风生,显得轻松愉快。病人对周围亲友的一举一动一般是十分注意的。所以,要规劝病人的家属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危重病人面前,绝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悲伤情绪,一定要表现得镇静自若。还要注意:当病人有什么治疗上的要求时,应尽可能给予满足;病人托办的事,要千方百计去完成。在向病人告别时,要转达其他亲友对病人的问候和祝愿,并表示自己下一次一定会再来看望,使病人满怀希望和信心。
朋友失意,安慰的话一定要得体
实用精要
在朋友失意的时候,要想说些既能达到劝慰目的又中听的话,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这个时候,对方的内心极其情绪化,很多话对他来说很容易引起反感。因此,在对他进行劝慰的时候,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来进行说劝,不能一味强调事情的糟糕,这样只会加重他的烦恼。
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就是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巴不得能把它收回。怎样才能在某个人处于困难时对他说适当的话呢?虽然没有严格的准则,但有些办法可使我们衡量情况和做出得体而真诚的反应,这里是一些建议:
留意对方的感受,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当你去探访一个遭遇不幸的人时,你要记得到那里去是为了支持他和帮助他。你要留意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
不要以朋友的不幸际遇为借口,而把你自己的类似经历拉扯出来。不过如果你只是说:“我是过来人,我明白你的心情。”那当然没有什么关系。
尽量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
丧失了亲人的人需要哀悼,需要经过悲伤的各个阶段和说出他们的感受和回忆。这样的人谈得越多,越能产生疗效。要顺着朋友的意愿行事,不要设法去逗他开心。只要静心倾听,接受他的感受,并表示了解他的心情。有些在悲痛中的人不愿意多说话,你也得尊重他的这种态度。
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
泰莉·福林马奥尼是麻州综合医院的护理临床医生,曾给几百个艾滋病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据她说,许多人对得了绝症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你到医院去探病时,说话要切合实际,但是要尽可能表示乐观。”福林马奥尼说,“例如‘你觉得怎样’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这些永远都是得体的话。要让病人知道你关心他,知道有需要时你愿意帮忙。不要害怕和他接触,拍拍他的手或是搂他一下,可能比说话更有安慰作用。”
主动提供具体的援助
一个伤恸的人,可能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感到不胜负荷。你可以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替他跑腿。
要有足够的耐心
丧失亲人的悲痛在深度上和时间上各不相同,有的往往持续几年。“我丈夫死后,”一位老人说,“儿女们老是说:‘虽然你和爸爸的感情一直很好,可是现在爸爸已经过去了,你得继续活下去才好。’我不愿意别人那样对待我,好像把我视作摔跤后擦伤了膝盖而不愿起身似的。我知道我得继续活下去,而最后我的确活下去了。但是,我得依照我自己的方法去做。悲伤是不能够匆匆而过的。”
站在同一起点上,现身说法
实用精要
失意者的情绪往往很浮躁,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有个人拿自己类似的经历来说给他听,一定能给他很大启发。
小陈不耐烦地坐在办公桌前,望着堆在面前的一沓沓报表,一点也提不起工作的兴致来。最近,公司里连续调整了几次人事,与他一起进公司的几个同事都升职了,而小陈却始终窝在原岗位上动不了。想起来心里真是憋屈:“论业绩论水平,我哪点比他们差?唯一不到家的功夫就是不如他们在领导那里溜须拍马。唉,现在这个社会,奉承也是一种本事啊!”
快下班的时候,小陈被乔副总经理叫进了办公室。副总坐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一副和蔼而又严肃的表情对小陈说:“你最近好像情绪不太稳定?”语气中虽然充满着温和与关切,但小陈却分明感到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威严。他忐忑不安地坐在一把椅子上,乔总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小陈啊,你是聪明人。今天找你来,我只想跟你讲一段我过去的经历,希望你听了之后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10年前,我从汕头大学读完硕士后,通过应聘进了这家公司。当时我在公司里年纪最轻,而学历却是最高的,因此,当时的老板胡先生非常赏识我。为了报答胡总的知遇之恩,我工作得格外卖力,很快就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每次有重要的谈判,胡总经理都要把我带上。于是在大家心目中,我是胡总跟前的红人,而我自己也觉得前途一遍大好光明。我相信,只要自己加倍努力,两年内升任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两年后,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到了退休的年龄。大家纷纷猜测新的人事经理人选,都认为我是最佳人选。就在我自以为看到了曙光的时候,董事会的决定很快下来了,办公室的另一位姓黄的业务员被任命为新的人事经理。得到消息的一刹那,我真有些不敢相信:为什么平时胡总口口声声表扬我,还常常鼓励我好好干,有机会一定提拔我,而现在明明有机会了,却偏偏给了别人?
“第二天,胡总找我谈话了。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我的工作和能力,然后又说,小黄的工作也是很不错的,相比较来说,你的文字功底和社交能力更强一些,如果调你去人事部,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顶替人选,咱们部门就少了一把好手。而调小张去,影响就会比较小些。况且大家都知道我对你很赏识,容易给人产生偏袒亲信的感觉。所以你要正确对待这次人事变动。虽然我的心里还是有些不快,但胡总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我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没过多久,办公室主任又另谋高就离开了公司。我想这下不可能不再提拔我了吧,可是公司却在这时候戏剧性地出现一名新职员,随即又闪电般地将她任命为办公室主任。眼睁睁地看着又一次机会失去,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我想,看来胡总其实根本没把我放在心上,我再卖力工作也是无济于事的。从那时起,我在工作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我要让大家特别是胡总看到,没有我的努力,公司的效益是会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