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新任工部尚书
将侯莫陈颖去职这件事,早在前几天召见帝党的时候,便通过气,并让樊子盖推荐新任的工部尚书,最后把高君雅推出来了。
大隋建立之初,朔方郡、雁门郡、涿郡,皆不在手中,北疆位置在太原郡一线,也就是说,当时的太原郡,是面对突厥进攻的前沿阵地,等到隋文帝多次北征,才将边境线推进到现在的朔方、定襄、涿郡一线。
高君雅也是开皇年间的老臣,历任太原郡郡丞、别驾,到了大业初年,杨广将其提拔为太原郡守,八年的时候,又提拔为河东道副留守,协助李渊镇压河东的草头王。
早年在太原任职郡丞时,突厥时时犯边,高君雅主持修建过太原新城,对工程建设有一定了解。
这是樊子盖推荐高君雅的原因之一。
其二,是因为高君雅充当过地方长官。
正所谓宰相起于州府,樊老头觉得高君雅德才兼备,先在工部历练一番,未尝没有进入三省的可能。
现今三省由他一人主持,早已力不从心,虽挑选了虞世基当接班人,天子也没意见,但一个人主政的三省,总是不健康的,毕竟权不专于一司。门下省和尚书省的长官,到了合适的时候,不能再空着了,作为臣子,樊子盖觉得自己应该未雨绸缪,在天子决定充实三省的时候,能有合适的人及时补充上来。
不过,樊子盖却是看不清,一旦铁路开始修建,工部尚书将千夫所指,进入三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为什么?
因为铁路开建靡费巨大,所用的劳工也是以十万为单位,到时候会花费多少民脂民膏,会死多少劳工,谁都无法确定。唯一能确定的,是作为负责人的工部尚书,肯定会被某些正人君子喷得体无完肤,想要升任三省长官,做梦去罢?
杨二陛下倒是看的明白。
他虽然不要脸,但你总不能当着老鸨的面,骂她是鸡吧?
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羞耻心的。
所以杨二陛下需要一个背锅侠,工部尚书首当其冲,现在将高君雅火速提拔,算是提前对他做出一点补偿。可怜高君雅并不知道,他其实是真正的背锅侠,但不是背锅辽东之事,而是给未来的铁路建设背锅。
“若朝廷兖兖诸公,都能像高爱卿一样,尽心国事,朕何愁国之不强?”杨二陛下假装失望地感叹一番,忽然道:“其令,河东副留守高君雅忠于国事,任职河东期间,安民有功,擢迁为工部尚书,钦哉。”
“微臣叩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君雅马上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老天爷哟,在河东摸爬滚打几十年,终于调回长安了,过去的付出,是值得的,陛下他老人家一直看在眼里。
“爱卿平身罢,爱卿在河东兢兢业业多年,这些都是爱卿应得的。”杨二陛下再次勉励几句,忽然将话题引到了蒸汽机上。
提拔高君雅为新任工部尚书,原因是什么?
其一,是高君雅有过工程建设的经验,是个干实事的,可以提拔一下。
其二,是杨二陛下需要一个背锅的,背锅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因为铁路建设会死很多劳工?
论到铁路建设,当然离不开蒸汽机。
杨二陛下顿了一下,问道:“高爱卿,朕提拔,也是有安排的,并非是教你去工部尚书的位子上尸位素餐,最近朝堂上盛传一物,曰蒸汽机,爱卿可曾听闻?”
高君雅当然听说了。
甚至有的人说蒸汽机完全是子虚乌有,杨二陛下的真实目的,是借蒸汽机之名,回收天下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