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议事 - 回到隋朝当暴君 - 杨二陛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24章议事

听到王大伴的话,杨二陛下心动吗?

当然心动。

虽然李氏被根除了,但河东道大大小小的豪门还是有很多的,也就是地主老爷们,平时听听戏泡泡青楼,啥事也不干,就靠着土地收取佃农的抽成,要说地主老财们没粮食,谁信?皇城司曾暗中调查过,天下四成的粮食掌握在朝廷手里,农民只掌握两成,剩下的四成,全都被地主老爷们存在粮仓里发霉。

对于打地主,杨二陛下会有负担?

抱歉真没有。

平时地主老爷们不危害乡里,杨二陛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们剥削百姓,毕竟此时还不是土地改革的时候。但要是天灾降临了,你们地主鱼肉百姓多年,捐一点出来帮百姓度过难关是应该的吧?

杨二陛下假装咳嗽了一下,才道:“王大伴的提议,确实教朕醍醐灌顶,河东的宗族豪门,也是靠着收百姓的租子发家致富的。现在天灾降临,百姓手无余粮,地主老爷们于情于理,也应该捐一点出来帮百姓度过难关。只不过朕也不会教他们吃亏,等到京畿道和都畿道的粮食运过来,再还给他们便是,现在只是让他们暂时接济一下。”

言外之意,是天子不打算白嫖。

虞世基却是惊道:“陛下!不可!此事不可为!李渊方才伏诛,河东局势本就不稳,百姓还需要朝廷抚慰,若此时强迫河东豪门认捐粮食,恐引起恐慌。”

杨二陛下不爽道:“?朕只是让他们捐粮食,且过些时日朝廷会还给他们,逼迫之说从何而来?”

闻言虞世基心里别提多腻歪了。

天子对待豪门的态度,外人不清楚,帝党还能不清楚?说会还只是说说而已,谁会当真?谁敢当真?若事后真有地主老爷胆大包天地要求朝廷还粮食,恐怕陛下您的刀子就该落下了吧?

如此一来,谁会心甘情愿借粮食给朝廷。

如果陛下您觉得您会还,那去岁您找百官借的银子,为何到现在都没着落?你还当个没事人一样,提都不提,百官都捏着鼻子认了,谁要您还过钱?

百官尚且不敢让天子还钱,河东的豪门如何敢要天子还粮食?

明显是个赔本的买卖,河东的豪门根本不会心甘情愿,既然如此您还要求当地豪门捐粮,那不是逼着他们和您结怨吗?此时李渊刚刚被灭,河东正是不稳之时,再把当地的豪门得罪了,您不怕河东从此不得安生?

“陛下,您稍安勿躁,且听臣一一说来。”

见杨二陛下面露不愉,虞世基暗自擦了一把额头的汉,心里恨透樊子盖了,老家伙估计猜到此行没好事,便找借口留在长安,把自己顶上来,专门给胡来的天子擦屁股。

“陛下,自大业十一年以来,您文治武功,古今未有,民间对你贬褒不一。若论百姓,您相继颁布《永不加赋》和《军功诏》,自然对您敬爱有加。但若论豪门,在无数世家门阀被灭掉的前提下,恐怕对您没有好印象。此时您又要求他们认捐粮食,虽说情有可原,可他们未必买账,甚至会认为您是在以势压人。”

“虞大人此言差矣!”

杨二陛下还未答话,戴胄却抢先抢过话头。

老家伙原本任职鸿胪寺卿,是个中立派,因为牵涉到从藩属国购粮,被硬生生逼成帝党,调任大理寺卿,专门审判被治罪的世家门阀,从此便随了大势,专心为天子咬人,不再像以前那般过一天算一天。

“虞大人,豪门之豪,从何而来,想必你是清楚的,若离了百姓,豪门便什么也不是。现在河东遭灾,豪门捐一点粮食出来回报百姓,乃是应有之礼,怎就变成了陛下以势压人?若真有人不认捐粮食,便是连做人最基本的慈善之心也没有,陛下将之问罪,恰恰顺应天道,百姓也会拍手称赞。”

李纲也是附和道:“虞大人,豪门鱼肉百姓多年,于情于理也应该回报一番百姓,本官觉得陛下借粮之举,已是让步很多了。”

虞世基被噎了一下。

好嘛,你李纲是礼部尚书,平时最注重礼制,也喜欢讲大道理,现在竟然怂恿天子抢粮?虽然话说的漂亮,但将要做的事,和强盗行径有什么区别?

便把目光看向裴矩,希望裴矩为自己说几句话。

他没有挖天子墙角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天子动了李渊以后,再和河东的豪门闹僵,毕竟天子虽然喊出了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实际上,天下还是由豪门和天子共同治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