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皇帝要分封
等到卫府改革的方案彻底敲定,礼部尚书李纲走到大殿中央,奏道:“陛下,各地举子冬至过后就会陆续赶赴长安,微臣奏请陛下拟定大业十二年的春闱之期,尽早发布可安举子之心。”
科举制,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
但科举制在开皇年间就是个笑话,参加科举的竟然都是世家门阀的子弟,寒门子弟凤毛菱角,等到大业年间才有所改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到现在推行二十余年,寒门子弟的人数总算占到多数。
只是最后的成绩,还是世家门阀出身的子弟占优。
这没办法。
谁让世家门阀在教育资源上天然占优?
寒门子弟能通过重重考验进入春闱,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事。
科举制是杨二陛下的头等大事,是将世家门阀彻底扫进垃圾堆的终极手段,杨二陛下怎么可能眼看着科举制,被世家门阀变着花样废掉?且现在就需要做出弥补,防止科举制进行到最后,成了生产腐儒的流水线。
腐儒别的本事没有,就一张嘴厉害。
你能指望这些整日漂昌的家伙,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挺身而出?
别特么开玩笑了。
演变到最后,定是一群嫌弃水太凉的货色。
世家门阀在教育资源上天然占优,这种情况短时间内改变不了,就只能在科举的内容向寒门子弟倾斜。听到李纲的话,杨二陛下沉吟道:“定在开春之后,具体日子礼部自行拟定即可。”
“不过朕对这科举亦有几点想法。”
李纲瞅了杨二陛下一眼,静静等待杨二陛下发言。
科举制是来用对付世家门阀的,百官亦知道,杨二陛下肯定是想借此给世家门阀掺沙子。
杨二陛下不在乎百官有什么想法。
缓缓道:
“研读进士科和明经科的举子,金榜题名后入朝为官,一不能上马定乾坤,二不能下马安天下,寒窗苦读数十载,却能力有限,岂不虚度光阴?是以朕认为,这科举,不应该只开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春闱内容,也不能仅限于四书五经和政论。”
“朕的意思,是在科举中加设工科,春闱内容可以恪物、地理、兵书等内容为主。”
“比如恪物,刚刚张爱卿的困扰便可当做考题,马蹄碎裂导致战马损失严重,采取何种措施可避免这个问题?”
“再比如地理,一郡百姓之数几何?其发展之优势为何?地方官施政之利弊?这些都可以当做考题。为官当知民生事,亦能解决民生事,否则只会是尸位素餐。”
“再比如兵书,常言道,君子六艺,但如今自诩君子的人,几人能做到六艺皆懂?恐怕只会抱几本书之乎者也罢?这有何用?是以朕要求春闱内容必须增加兵书内容,此事着卫府全力协助。”
李纲没有异议。
在群臣眼中,李纲是妥妥的帝党之一,天子鹰犬,杨二陛下定下的国策,只要不伤及大隋根本,李纲向来双手赞同。且这些改进举措能照顾到寒门子弟,确实不错。
称赞一句‘陛下英明’之后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