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心念将士的杨老板
日子慢悠悠地晃到十月底,长安的天气已经分外寒冷,百姓们大中午出门都要添一件厚衣裳,更别提九月就已经寒冷起来的北疆了,那里的士卒已经寒光照铁衣了。
但七月前往雁门关的时候,在杨二陛下的指示下,少府曾往北疆送过一批冬衣。
这次总该不会像历史上一样,北疆士卒因为严寒,而再冻死数千人吧?
杨二陛下身处皇宫,不仅在担心北疆将士寒冷与否,亦时刻关注茶卡盐湖开发的事情。
半个多月前,古槐庸回报说,茶卡盐湖的事情已经确定下来,日产量勉强达到了皇帝的要求,算算时间,盐湖的原盐,也应该要运抵长安了。
就在杨二陛下有一处没一处地想着的时候,王大伴悄悄推门而入。
虽说门缝开的小,王大伴也是侧身而入,但杨二陛下依旧觉得一股寒风凉透了皮骨,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是他穿越到大隋朝以后,即将度过的第一个冬天,比起后世的冬天要寒冷的多,总归有些不适应,啄一口热汤,才道:“王大伴,十月底的长安已是冷如铁,九月份就已经冷下来的北疆,那里的将士们应该更辛苦吧。”
王大伴回答道:“陛下宅心仁厚,心念将士,将士们听闻一定会受到鼓舞,北疆虽冷,但将士们都出身苦寒,那点寒冷还是熬得住的。只是冬天一到,将士们也不宜离开大营,所以这个冬天,不光突厥人老实下来,我们也得安稳一段时间。”
杨二陛下点点头:“先前有战报到长安,说李靖检校右候卫大将军一职,很是让突厥人头疼,突厥已经将靠近朔方的牧奴全部迁回龙庭,轻易不敢再南下牧草。李靖做的不错,冬至的时候,少府给右候卫送去一批慰问之物,顺便把李靖扶正的旨意一并带过去。”
说着的时候,杨二陛下的思绪依旧离不开北疆。
在长安都冷的不敢出门,而在更为寒冷的北疆,如今地面都坚硬如铁,每日都需要穿着铁质甲胄的将士们,该是如何得难熬?自己不是冷血之人,杀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但对戍守边疆为国征战的将士,一直都是抱着敬意的。
哪怕穿越成为皇帝以后都是如此。
想了许久,杨二陛下长叹一口气,竟也是没什么好办法。
在如今的大隋朝,棉花是没有的,人们最好避寒之物是丝绸,可坑爹的是,丝绸这玩意价格昂贵,更甚精盐,都是达官显贵才穿得起的,普通将士哪有钱买丝绸衣裳穿?
顶多盔甲下套件兽皮。
可是兽皮终究不合人身,也许胸前暖和了,膝盖却冻出浓疮都不知道。
“王大伴,命太医署预备避寒之汤药,提前包好,冬至之前送往北疆,一应支用由少府出。”
王大伴试探道:“陛下,秋税已押入国库,共计四十三万贯,何不从国库中调拨?奴婢听说少府也快没钱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杨二陛下却直接摇头。
大业十年,国库收入共计一百零五万贯,其中秋税占了一半多一点,差不多五十五万贯的样子。可是大业十一年,随着国内状况变得更加恶劣,秋税竟然只收到四十三万贯。
四十三万贯,连一场军功大会都办不起来。
眼看着天气比往年冷,想必冬至前后一场雪灾是免不了的,司天监已经因为这件事上奏过好几回,国库的钱,必须留下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雪灾,还要在冬至的时候给官员们发薪水和年终奖。
秋税虽已经收了上来。
但杨老板依旧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