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义成公主
最后,开创科举制、修建粮仓,疏通矸沟等,哪一项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只不过隋朝国祚太短,没有享受到红利而已。
反倒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教李唐得了便宜,却反过来拿这些功绩拼命抨击隋炀帝,好证明他们谋朝篡位的合法性。隋炀帝再怎么不堪,那也称不上昏君,只不过是急功近利了一点,三百年的事想在三十年内做完。
李唐在污蔑隋炀帝这件事上,简直不下于后世满清诋毁明朝。
承载了原来杨二世的记忆,杨二陛下可没有被历史带歪,听到萧皇后的话,安慰道:“朕无碍,只是心中有些许烦恼,此事不提也罢。精盐作坊一斤成本不超过十五文,朕打算以五十文的价格推向市面,日产一万斤,一天至少可赚三百五十贯,一月便是一万贯有余。”
“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乐观一点,实际上一月几万贯也不是问题的。”
“只要熬过这段艰难时间,朕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到时候就该去找那些世家门阀算秋后账了。”
这次被朝堂百官狠狠打脸。
生性记仇的杨二陛下,怎么轻飘飘地处罚一下就放过了?
罚俸半年?
杨二陛下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恶心。
哪个官员是靠俸禄过日子的?这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现在自己虽然牢牢握着军心民心,但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呐。
没钱的杨二陛下寸步难行。
这真真是彼其娘之。
暗自将世家门阀和百官的十八代祖宗问候一遍,杨二陛下便带着萧皇后还有萧君来到感业寺,没有惊动任何人。感业寺里全是尼姑,多为宗室有罪之女,被强行发配到这里出家忏悔。
杨二陛下来到感业寺,自然不是为了欣赏尼姑,而是因为义成公主就在感业寺。
此前来护儿奇袭漠北龙庭,正好在龙庭里找到了义成公主,便奉杨二陛下的密旨将义成公主带回中原。不料义成公主拒绝了杨二陛下的封赏,说自己侍奉过两代突厥可汗,已是不洁之人,不被中原伦常容纳,无颜面对中原的汉家儿女。
便只身来到这感业寺出家为尼。
北疆大捷,义成公主作为内应,功不可没,杨二陛下不会埋没功臣,有功必赏这是原则。可义成公主的坚决,却是让杨二陛下无计可施,先前让萧皇后来劝说过数次,同样毫无效果。
见杨二陛下再次到来,义成公主道:“陛下何必坚持,玄机已遁入空门,无意再返红尘,请陛下回宫罢。”
玄机是义成公主的法号。
杨二陛下屏退众尼,只留下萧皇后一人在场。
“说起来,皇姑虽不是朕的本家,但也是宗室之后,有公主之名,朕还要称呼你一声皇姑。当年皇姑为中原安稳计,舍身前往突厥和亲,一去便是十六年。十六年,朝臣换了一茬又一茬,许多人兴许已经忘了皇姑的存在。”
“可朕没忘。”
“不说早年父皇亏欠皇姑良多,就是这次北疆大战,皇姑对朕亦襄助颇多。朕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是以真心希望皇姑能走出这感业寺,若是有人闲言碎语,朕一定将他的嘴巴打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