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高句丽,必征之 - 回到隋朝当暴君 - 杨二陛下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2章高句丽,必征之

隋唐时期,世家门阀为什么这么猖狂?

因为没有人能制衡他们。

这个时期,君臣之间,臣子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御史言官喷人能把人喷死,而且还个个以直谏为荣,生怕找不到皇帝的毛病,谏完言,皇帝不改还不行,否则就不是明君。

比如那唐朝的魏征。

李世民几次被魏征气出脑溢血,偏偏拿魏征没办法,只能等魏征死后拉出来鞭尸解气。后来想看一下起居注,又被起居舍人喷一脸口水。

而在军队方面,门阀依旧掌握优势。

隋唐时期的府兵制,脱胎于北魏的十二卫大将军,到了大隋朝,也有建国九老之说,门阀在军中势力之盛,简直不是后人可以想象的。若不是有雁门关之围这个天赐良机,杨二陛下趁机铲除宇文氏,在军队里狠狠掺了一把沙子,否则想硬着和世家门阀扳手腕,那是想都不要想。

“群臣湿沙壁,暮幽晓寂寂。硕花香芳辟,酒汇虾碧碧。”

嘀嘀咕咕的杨二陛下回到后宫,见到萧皇后,心情亦不见好转,倒是萧皇后闻言笑道:“陛下何时会吟诗作对了?倒是挺合辙押韵的,不如陛下再吟哦一次,臣妾眷抄下来?”

杨二陛下老脸一红。

“这是骂人的诗,皇后就勿要记下来了。精盐作坊的事如何了?”

萧皇后道:“精盐作坊又扩充了一次人手,现在有五百人,如果原料充足,日产一千斤不是问题。只是西海郡还没有消息,作坊每日按陛下的指示,只保持着一百斤的日产量。”

大业十一年,全国各地大约有九百万户。

抛去已经被草头王占据的郡县,掌握在朝廷手中的百姓,约莫有八百万户。以古代人有事没事喜欢造小人的传统,平均一户最少五人,八百万户至少有四千万人口。

这还不算没有户籍的山野流民。

以正常人每天五钱食盐的摄入量计算,四千万人,一天就要消耗食盐四万斤。但大隋的百姓不会奢侈到一天吃五钱盐,姑且折半,那一天也需要消耗两万斤。

眼前一千斤的日产量虽然多。

但对于两万斤的消耗量来说,却是九牛一毛。

杨二陛下励志要让百姓人人都吃得起精盐,是以这一千斤的日产量怎么够?便立刻道:“皇后,你且再辛苦点,将精盐作坊再扩充一下,西海郡茶卡盐湖的原盐运抵长安之前,精盐作坊务必达到一万斤的日产量。”

萧皇后苦笑道:“陛下,您刚刚将少府仅剩的两万贯转入国库,少府府库已经见底,精盐作坊扩充之事,臣妾实在没有办法,现在能勉励维持下去,也是那每日一百斤的精盐在支撑着。何况您口中的扩充不是一倍两倍,而是十倍,那便至少需要五千人,宫里已经抽不出太监宫女,臣妾没钱可找不来这么多人手。”

杨二陛下倍感头疼。

先前抄没几家,刚刚堆积起来的小金库,因为一次军功大会消耗一空。紧接着民房的修缮和护城河的疏通,少府最后两万贯也被转入国库。

好在刚刚抄了柳述和郑易的家。

光侍中柳述家就能抄来三十万贯,御史郑易家也能抄来几万贯,总能解一下燃眉之急罢?

这次抄家真是个英明的决定。

“侍中柳述贪腐无度,侵占民田,御史郑易纵容三族欺男霸女,强取豪夺,朕已经着皇城司将这两家抄了,总能抄来个三四十万贯罢?不日就能押入少府。皇后毋须为钱财担忧,只要帮朕尽快扩充精盐作坊就行,一旦茶卡盐湖的事情确定下来,朕的危机就能化解,希望你我夫妻能熬过这段艰难时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