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要饭才几个钱?朕要干的是拦路收费
第109章要饭才几个钱?朕要干的是拦路收费的大事业!(二十九)
常朝散了,百官鱼贯而出。
崇祯却没回乾清宫,径直去了文华殿。
黄立极、王在晋、毕自严、张之极、李诚铭五人,得了口谕,不敢怠慢,紧跟着也到了。
殿内,檀香袅袅。
崇祯端坐御案后,年轻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锐利得很。
“都坐吧。”他声音不高,听着非常温和。
“谢万岁爷。”五人谢恩,在太监搬来的绣墩上坐了半个屁股,腰杆挺得笔直。
崇祯目光扫过五人。
“明日廷议,议的是大同七王更封之事。”他开门见山,“此事,关乎大明国运,非同小可。诸卿,务必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务必让廷议通过。”
黄立极是首辅,坐在最前头。
他听得“关乎国运”四个字,心头一跳。不就是挪几个郡王去江南吃饭吗?至于吗?
他小心翼翼地问:“万岁爷的意思……是让大同的郡王、将军、中尉,还有那些无爵的宗子,都迁去江南就食,以减轻山西藩禄压力?”
崇祯闻言,忽然哈哈一笑。
“就食?”他嘴角带着一丝玩味,“那还是要饭啊!要饭才几个钱?朕要干的是拦路收费的大事业!”
“拦路收费?”
黄立极、王在晋、毕自严、李诚铭四人,心里同时咯噔一下。
这词儿听着……怎么那么像当强盗?先要饭,再当强盗?这路子,听着怎么有点老朱家当年创业的味道?
黄立极硬着头皮,喉咙有些发干:“不知……不知万岁爷想在哪里……拦路收费?”
崇祯身子微微前倾,手指在御案上轻轻一点:“去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收!”
通商口岸?
黄立极、王在晋、毕自严、李诚铭四人,瞬间就明白了!
皇帝这是要把大同那七个郡王,都挪到泉州、宁波、广州这些有海贸的地方去!
借着郡王府的壳子,插手甚至推动市舶司的建立!还要让这些王爷盯着市舶司!
这手笔……够大!也够狠!
可这事儿,没那么容易。
黄立极是老官僚,立刻想到难处:“万岁爷,郡王……按祖制,是无护卫的。到了地方,无兵无将,如何行事?又如何……‘收费’?”他差点又把“拦路”说出来。
王在晋管兵部,接口道:“是啊,万岁爷。郡王属官,品级低微,不过教授、典膳之类,管管王府吃喝祭祀还行。地方有司,岂会买账?”
毕自严是户部尚书,愁的是钱:“万岁爷,更封七王,沿途护送,安家落户,营建府邸,耗费巨大。国库……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李诚铭是武清侯,勋贵之首,也皱着眉头:“万岁爷,祖训有言,宗室不得干预地方有司。王爷们到了地方,若与地方官起了冲突,或是被人弹劾‘干预有司’,这……”
崇祯听着他们一条条摆困难,脸上没什么波澜。
等他们说完了,他才缓缓开口。
“郡王无护卫?”他冷笑一声,“朝廷可以派兵护送他们南下!到了地方,再留下二三百精锐,名为‘保护’,实为‘监视’!这兵,朕从京营和锦衣卫里挑!只听朕的!”
黄立极等人心头一凛。这是直接把皇帝的亲兵,插到东南去了!
“属官地位低下?”崇祯继续道,“朕会派出锦衣卫千户级别的官员,随这二三百精锐一同南下!名义上,是协助王府属官,保护郡王安全。实际上,就是朕的耳目!替朕盯着口岸!”
一个锦衣卫千户,带着几百精锐亲兵,常驻在郡王府……这分量,比一个知府都重了!
“至于祖制不得干预地方?”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郡王,有直奏御前之权!如果他们发现,口岸有谁侵吞官田、军屯,偷漏商税,甚至勾结海盗……就可以直接给朕上密揭!”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寒意:“地方官和朝臣,当然可以反咬一口,说郡王干预有司。但最终,谁是谁非,裁决权在朕手里!”
黄立极等人背后冒出一层冷汗。郡王上密揭不会有某个皇帝冒名郡王给自己写密揭,然后再拿出这个自己写的密揭来搞事儿吧? 崇祯看着他们,一字一句道:“东南各省的军屯、官田,被人侵吞了多少?这事儿,不查不要紧,一查……全是窟窿!谁不想被查,谁就得配合朝廷开市舶,收商税!”
他身子往后一靠,语气不容置疑。
“明日廷议,你们就给朕高举一个旗号:大同诸王自请更封,乃是自证清白!是忠君体国!谁不同意,谁就是离间皇亲!万一……大同那边因此出了乱子,谁反对,谁就负全责!给朕进诏狱!”
黄立极、王在晋、毕自严、李诚铭四人,只觉得杀气森森。
皇帝这是把话说绝了。
大同那边……能不出乱子吗?只要皇帝想让它出,它就一定能出!
到时候,这顶“离间皇亲,致生祸乱”的大帽子扣下来,谁扛得住?
诏狱……那可不是人待的地方!
四人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惧和无奈。
“臣等……明白!”四人齐齐躬身,声音都有些发颤。
“明白就好。”崇祯挥挥手,“下去准备吧。明日廷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北京外城,正阳门外不远,正心堂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