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入住读书 - 小女子的科举人生 - 爱睡觉的猫咪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小女子的科举人生 >

第44章入住读书

正月十八,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时间差不多快到8点了。这时,一群工匠来到门口,他们是来建造火炕的。这些工匠似乎经验丰富,动作迅速,仅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正房东西屋的两个火炕。正当他们准备开始建造西面厢房的火炕时,我的大伯带着里正叔以及我的大哥、二哥、姚同文,还有里正家的李宗、李宜一同走了进来。母亲见到里正叔后,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问道:“文明,你怎么来了?”里正叔微笑着回答道:“三嫂子,听说你们搬到县里来了,所以我们特地过来看看,顺便认认门。”母亲听后,非常高兴地说:“好啊!那真是太好了,快请进,我们去堂屋坐。”说完,母亲便领着大家走向堂屋。由于刚刚才完成东西屋的火炕,堂屋里还显得有些凌乱,但有四张椅子摆放在那里。我拿起一块抹布,快速地擦拭掉椅子上的灰尘。

“文明叔、大伯、娘,好了,请坐。”我擦完后,望向他们说道。

“来,大哥、文明,坐下说,家里现在乱得很,就只能这样了。”娘边说着边就近坐了下来。

我又去厨房沏了茶,端到堂屋。这个时候,大哥、二哥、姚同文还有李宗、李宜出来帮忙,整理东西。我走到堂屋将茶分别放到他们手边的小几上。

这时,只听文明叔开口道:“三嫂子,我是听大哥,说他家的小宁、小宇还有同文要在你家住到童生试结束。我呢,想着考试的时候能不能让我家的大宗和小宜也住在你家。”

文明叔看着娘要张嘴说什么,急忙道:“三嫂子,我到时候可以给钱的。毕竟你这也算是自己家了,住着也放心不是。”

娘听他这么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但看着文明叔那焦急的眼神和诚恳的态度,她知道自己很难拒绝这个请求。毕竟,文明叔还是村里的里正,那可是村里有威望的人,而且还是自家亲戚。于是,娘笑着说道:“哎呀呀,你看把你急的,我刚才就想同意的,只是没来得及开口罢了。至于这钱嘛,真的不用啦,我们都是一家人,谈钱伤感情。不过啊,我得先跟你说明白,我家这几年都吃素,要是让孩子们住在这儿,可没有肉吃哦。”说完,娘还调皮地眨眨眼,开起了玩笑。

文明叔一听娘答应了,顿时喜笑颜开,连忙说道:“哈哈,看三嫂子说的,也就那么三天的时间,他们能理解的。再说了,考试的时候我也会来,到时候我给他们买肉吃就行,不劳烦三嫂子费心啦!”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吊钱递给娘,说是感谢费。娘坚决不收,两人推搡了一会儿,最后文明叔还是把钱收回去了。

他们又聊了些家常,里正叔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起身告辞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不禁感叹:“这文明叔真是个热心肠的人,希望他的孩子能够考上秀才吧。”

“弟妹,我只是顺嘴一说,没想到他会跟过来,还想让他家儿子也到这里来住。”大伯带着歉意地对着我娘说道。

“没事,大哥,乡里乡亲的,帮帮忙没什么的,更何况他是里正,以后要是有什么事还得要他帮忙呢。”娘安慰着大伯。

中午大伯和工匠们吃过饭后,便将剩下的火炕也做好了,娘将工钱全部付完后,他们便离开了。大伯带着男孩子们把各屋的柜子、桌子、凳子什么的,一一搬回原来的屋里,摆放好后,便带着他们离开了,约定明天会带着换洗衣物和用品过来。

正房东西屋的炕烧了一天差不多干了,因为没有炕板,我们将床板放到炕上对付一晚上,姚伯伯昨天走的时候说,明天会送炕过来。东西两屋的炕要比家里的大,是3米*2米的。

第二天,接近中午的时候,姚伯伯带着姚同文,大伯带着在哥二哥,来了。

姚伯伯带来了五张炕板还有六个短柜和四个大木箱子。大伯则带来了家里地窖里的菜,这是昨天娘让大伯带来的,因为这里的厨房也有个地窖和家里的差不多大。

炕板暂时先放在长廊里,因为炕是昨天才做好的,打算今天再烧上一天,让它再干透了,再放炕板。菜则放到地窖里,这样大致就差不多了,其实也不差什么了,剩下的就按照自己喜好摆放了。

姚伯伯和大伯吃完中午饭后,就回家了。

下午时,小弟和大哥二哥说了明天要去杜夫子的私塾读书的事,还说了姚同文试前每三天旁听的事,还说了要交500文的学费,主动提出明天上学时问问夫子可不可以带他们也一同旁听。大哥和二哥很是高兴,能在考试前得到一位举人的指导,可是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的,考上童生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晚上,我们将炕板放好,我和娘的房间里在炕尾放两个短柜,其他的房间则是在炕尾各放一个短柜和一个大箱子。

正月二十,天还没亮,公鸡刚打鸣第一遍,娘就已经起床了。因为今天是小弟和姚同文去夫子那里学习的日子,所以娘早早地起来准备早饭。她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面条,希望他们能顺顺利利地开始学业。除此之外,娘还特意煎了几个鸡蛋,让他们吃得饱饱的。

吃过早饭后,小弟和姚同文就出发去夫子那里了。路程并不远,只需步行就能到达。从我们家往南走两个路口,很快就能看到夫子的学堂。一路上,小弟和姚同文兴奋不已,充满期待地迈向新的学习之旅。

一整天下来,我发现两个哥哥读书时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他们时不时地望向窗外,或者偷偷地交谈几句,好像心思完全不在书本上。看着他们的样子,我觉得十分有趣,但同时也明白他们内心的紧张与期待。毕竟,这是他们踏上科举之路的第一步,只有走好这一步,才能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午5点多的时候,小弟和姚同文回来了,大哥和二哥立马围了上去。“小安,夫子怎么说的?”“是啊,夫子怎么说的?”两人一脸急切地问道。

“大哥、二哥,夫子答应了,三天后和同文哥一样,做三篇策论,带过去,一起旁听一天。”小弟知道他们着急,也不啰嗦,直接就说了出来。

“太好了!谢谢你,小安。”大哥高兴地说道。

“嗯嗯,谢谢你。”二哥也紧紧握住小弟的手,满脸感激之情。

我看着姚同文也是很激动的样子,似乎有什么好事发生。吃完晚饭后,我终于知道了他激动的原因。原来,今天他的策论虽然被夫子批得一塌糊涂,但经过夫子详细讲解后,他感觉自己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