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唐诗(7)
第8章唐诗(7)
这是一首在战乱中忧惧地思念亲人的诗。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作者流寓秦州之时。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分散、无家、杳无音信。通过“戍鼓”“雁声”“明月”“白露”勾勒出一幅边塞月夜凄楚的情景,虽是露白月明,风景大好,但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诗中寄托了作者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意境凄楚感人,耐人寻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1,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2?漫卷诗书喜欲狂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5。
【注解】
1剑外:蜀地在剑门南,故剑外用以代称蜀地。蓟北,指今河北省北部,当时是安史叛军据地。
2却看:回看。愁何在:不再有愁。
3“漫卷”句:随手胡乱地收起书,因为高兴而无心看书。
4“青春”句:趁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返乡,因有美景作伴,一路上将很愉快。
5“即从”二句:想像回乡路线。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这一年延续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诗中描写作者闻知这个消息后的狂喜心情。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首联写初闻喜讯欣喜若狂的情状。二联转向写家人,“漫卷诗书”的动作生动表现出诗人狂喜的神态。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作返乡的准备,“青春作伴好还乡”突出了急欲回乡的欢情。全诗八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情真意切,是千古传颂的名作。
江南逢李龟年1
岐王宅里寻常见2,崔九堂前几度闻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解】
1李龟年:唐开元、天宝间著名音乐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2岐王:睿宗第四子李范。
3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与玄宗关系极亲密,用为秘书监。
【赏析】
这首诗描写安史之乱后与李龟年的重逢。前两句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出入豪门,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后两句慨叹世事沧桑、人生巨变。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蕴含却非常丰富。诗以百花凋谢象征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李龟年与诗人的颠沛流离,极为含蓄蕴藉,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1,天涯霜雪霁寒宵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3。
【注解】
1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2霁:雪过初晴为霁。
3卧龙跃马二句: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等人最终也成了黄土,和他们相比,自己飘零流落,音书断绝,寂寞孤独,算得了什么。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