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朱元璋教我做皇帝?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石中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章朱元璋教我做皇帝?

殿外发生的一切,朱允熥与朱元璋此刻全然不知。

武英殿内,朱元璋正攥着朱允熥的胳膊一阵揉搓,力道大得让朱允熥的青绸锦袍都起了褶皱,口中还不停念叨着,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如此至理名言,当让天下人都知晓!让那些总说咱老朱家是‘莽夫出身’的士子、世家瞧瞧,咱朱家也有能说出这般有学问话的人!”

朱元璋的自尊心素来极强——别看他总把“我本淮右布衣”挂在嘴边,看似以草莽出身为傲,可只有真正懂他的人才知道,这话只能他自己说。

若是旁人敢拿他的出身说笑,或是暗讽朱家“没文化”,等待那人的,定是雷霆般的严惩。

早年他刚起势时,也曾想过为自己攀认一位名人祖宗,最初属意南宋的朱熹,可朱圣人离世不过百余年,其后裔的族谱清清楚楚,连哪一支哪一辈都记载得明明白白,他想掺半分假都找不到空隙,最后也只能作罢。

成也出身,困也出身。

这些年,总有些氏族大家暗地里取笑朱家“满门武夫,不通文墨”,连开国之初邀请山东名士黄二贤入朝为官时,对方都宁可剁了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也不愿屈就“布衣皇帝”麾下。

这事虽过去几十年,却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朱元璋心底,从未拔去。

是以,当朱允熥说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之艰”时,朱元璋才会如此激动。

他终于抓到了一个“打脸”那些世家的机会:看看!谁说我老朱家没文化?咱的嫡孙,不就说出了这般通透的箴言?

他甚至已经能想象到,当这话传遍天下,那些曾轻视朱家的士子们目瞪口呆的模样。

光是想想,朱元璋便觉得身心舒爽,看向朱允熥的眼神也愈发炽热,像在打量一块即将雕琢成器的璞玉。

朱允熥被这眼神看得头皮发麻,轻咳一声,悄悄扭了扭被攥得发紧的胳膊,浑身都不自在。

他心里暗暗叫苦:老朱你可别再让自己做什么诗词了!

现代人哪懂什么格律诗赋啊?

除了偶尔文抄几句古人的句子撑撑场面,真要自己动笔创作,那是万万不能的。

更何况,明朝之后的诗词本就少有名篇,想抄都没多少可抄的,哪像穿越到唐宋之前,随便背几句都能当“才子”?

还好朱元璋没再提“做诗”的茬,他也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道理,没强求朱允熥再出什么“名言”,反而拍着他的肩膀,眼神深邃:

“允熥啊,你父亲、母亲若在天有灵,听到这话出自你口,定能安心;你皇奶奶要是还在,也会为你高兴……还有你大哥,他要是活着,定然会为你鼓掌。”

朱允熥闻言,神色微微一震,迎上朱元璋深邃的目光,抿了抿唇,语气诚恳:“都是皇爷爷教导得好。孙儿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今日这一点微薄见识。

比起皇爷爷您亲手打下这万里江山,孙儿这点东西,根本算不得什么。”

“哈哈!”朱元璋认真打量了朱允熥片刻,见他说这话时眼神坦荡,没有半分虚情假意,当即莞尔一笑,拉着他走到案几旁坐下,指了指他碗里没吃完的面:“快把面吃完,别浪费了。”

朱允熥依言端起碗,继续小口吃着。

朱元璋便坐在一旁静静看着他,眼神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期许,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考量。

直到朱允熥放下空碗,用布巾擦了擦嘴,朱元璋才忽然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回避的郑重:“你真的想做皇帝吗?”

朱允熥的动作一顿,缓缓抬头看向朱元璋。

帝王的目光平静无波,却像一口深潭,能映出人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他心里飞快闪过无数念头——这话,朱元璋在奉天殿上已经问过一次,可此刻再问,意味却截然不同:

朝堂上那问,是探他“争储是玩闹还是真心?”;

眼下这问,却是探他“能否扛得住帝王的千钧重担”,能否接受这位置背后的风险与苦难?

那么自己能吗?

朱允熥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也不催促,自顾自倒了一碗浓茶,指尖捏着茶盏的边缘,眼神飘向殿外的梧桐枝,不知在回想当年征战的岁月,还是在考量朱家的未来。

方才朱允熥的表现,还有那句“至理名言”,确实让他有过一瞬间的冲动——想直接将储君之位交给这孩子。

可理性终究压过了冲动:储君不是厨子,也不是诗人,曹植能写出《洛神赋》,却守不住曹魏的江山,这便是前车之鉴。

当皇帝,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难,他必须再确认一次。

若是朱允熥此刻能坚定回答,他便会为这孩子安排磨砺与考验;

若是朱允熥退缩了,那便只能继续考虑朱允炆!

毕竟,总归要选一个能稳住江山的继承人。

方才还满是笑声的武英殿,瞬间又落回寂静,只有殿外的风偶尔吹得檐角铜铃轻响。

约莫过了盏茶的功夫,朱允熥终于抬起头,眼神里的犹豫与迷茫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坦荡的亮泽,他迎着朱元璋的目光,郑重颔首:

“孙儿不想再重复理由——那些为朱家、为江山的话,孙儿已经说过很多遍。现在孙儿只想告诉皇爷爷:孙儿真的想做储君,想在您百年之后,接过大明江山的重任。

这事,孙儿绝不后悔,也绝不会后退!”

朱元璋看着他认真的神色,心里五味杂陈,但内心深处也悄悄松了口气。

朱元璋嘴角不经意地勾了勾,可很快又收敛了笑意,面色逐渐变得严肃如铁。

方才的温和慈祥仿佛是幻觉,此刻威严肃穆的模样,才是那个执掌大明二十余年的铁血帝王。

“想好了?”他再问,语气里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分量。

“想好了!”朱允熥没有半分犹豫,声音铿锵。

“那你说说…”朱元璋陡然抛出一连串问题,语速极快却字字清晰,像钢珠砸在朱允熥耳中,“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吗?如何制衡文武百官?如何压服那些手握兵权的藩王?如何让蓝玉、常茂这些骄兵悍将服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