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与吕氏打机锋!收复蓝玉的选择!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石中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章与吕氏打机锋!收复蓝玉的选择!

皇宫虽殿宇连绵、宫墙深广,可只要朱元璋有意让消息传开,那速度便如星火燎原,快得惊人。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朱允熥封吴王、朱允炆封献王,二人共入文华殿学习理政”的消息,便从御书房传遍皇宫各宫苑,再扩散至朝堂内外,连京城中稍有权势的勋贵、乡绅都得了信。

而东宫自然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的。

吕氏与朱允炆母子本就还没从“储位暂搁”的打击中缓过神,此刻听闻消息,更是气得眼睛都快瞪出血来。

旁人封王或许会欣喜若狂,毕竟亲王之位已是宗室至高荣耀。

可他们母子的目光,自始至终都锁在储君之位、九五之尊上,区区亲王封号,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安慰,甚至是一种羞辱。

更让他们憋屈的是,连王号都被比了下去。

朱允熥封“吴王”——这是朱元璋登基前自己的王号,何等尊贵,几乎等同于“默认继承人”的信号;

而朱允炆只封了“献王”,“献”字虽也是亲王封号,却透着几分“恭顺、无争”的意味,明眼人一看便知二者差距。

“当啷——!”

吕氏的面色瞬间沉如严霜,原本精心描画的眉梢拧成一团,光洁的额角青筋突突直跳,眼底翻涌的戾气让她平日里温婉的模样变得有些狰狞。

她胸口剧烈起伏几下,猛地抬手,将面前案几上的青瓷果盘、蜜饯匣子尽数扫落在地。

清脆的瓷器碎裂声在死寂的殿内炸开,吓得一旁侍奉的宫女们齐齐一颤,连忙缩着脖子跪倒在地,头埋得低低的,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被这位盛怒的太子妃当成泄愤的工具。

别说宫女们,就连亲儿子朱允炆,此刻也吓得心头发紧,站在原地手足无措。

他对吕氏向来是又敬又怕:敬她为自己操碎了心,从他幼时便为他谋划储位,花费了不知多少心血;

怕她的严厉苛责,更怕她近乎偏执的掌控欲——从小到大,他的一言一行、一衣一食,几乎都要经吕氏点头。

果不其然,吕氏发泄完怒火,目光便如淬了冰般射向朱允炆,声音冷得像寒冬的井水:“废物!到手的储君之位都能弄丢,如今封个王都要被那孽障压一头,本宫往日教你的那些手段都喂了狗吗?”

“扑通——!”

朱允炆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膝盖一软便跪倒在地,头埋得更低,声音带着几分沮丧的颤抖:“母妃,儿臣……儿臣也没想到三弟他会突然……”

“住口!”吕氏猛地打断他,连平日里维持的“雍容”都顾不上了,指着朱允炆的鼻子恨铁不成钢地呵斥,“他当着你皇爷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你,毁了你的储位,你还叫他‘三弟’?你读书读傻了不成!”

朱允炆脖子一缩,嘴唇嗫嚅着,终究是不敢反驳,只得改口:“儿臣也没想到他会突然跳出来搅局,更没想到他那般牙尖嘴利,说出来的话句句戳人要害……还会去献面讨好皇爷爷……”

“废物!”吕氏忍不住又骂了一句,气得眼皮直抽,指尖都在发抖。

朱允炆垂着头,不敢吭声。

其实他对那储君之位,并非如吕氏那般执念深重。

只是自小便被吕氏逼着学帝王术、练虚伪的仁厚,逼着将“登基”二字刻进心里,久而久之,他便以为自己“该争”,该为了这个位置拼尽全力。

可真当这位置要丢时,心底深处竟隐隐藏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松弛……仿佛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枷锁。

只是这份松弛感太过微弱,连他自己都难以捕捉,更不敢在吕氏面前显露半分。

吕氏才不管朱允炆心中的真实想法,她要的,是自己的长子坐上皇位,成为九五之尊,她才能顺势成为皇太后,登临世间女子的巅峰,受万人敬仰;

更重要的是,她怕其他宗室登基后容不下她们母子——毕竟这些年为了朱允炆的储位,她得罪的人可不少。

从朱标薨逝那日起,她便开始布局,拉拢文官、讨好朱元璋,眼看就要到收获的季节,却被朱允熥横插一脚,这份愤怒与不甘,几乎要将她吞噬。

看着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朱允炆,吕氏气不打一处来——她这般精明强干,怎么就生出这么个懦弱蠢笨的儿子?

可愤怒归愤怒,她也知道一味发火毫无用处,眼下最要紧的,是想办法压过朱允熥,让朱允炆重新回到朱元璋的视野中心。

吕氏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戾气,缓步走到朱允炆面前,弯腰将他扶起,指尖轻轻拂去他衣摆上的灰尘,语气又恢复了往日的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事已至此,再多抱怨也没用。如今之际,唯有让你在文华殿好好表现,压过那孽障的风头,让你皇爷爷重新看到你的‘仁厚’与‘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母妃,我……我真的能做到吗?”朱允炆抬起头,眼底满是迷茫。

朱允熥今日在奉天殿的表现太过亮眼,他实在没信心能比得过。

吕氏的眼神瞬间又冷了下来,语气带着几分胁迫:“不能也要能!必须能!这储位本就该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朱允炆心中刚松下的那口气又提了起来,连忙点头:“儿臣……儿臣谨遵母妃教诲。”

“这才对。”见儿子恢复了“乖巧”,吕氏的怒气稍稍消减,转头对一旁侍立的亲信宫女吩咐,“青儿,去请齐郎中、黄侍读、方经筵来东宫,就说本宫有要事与他们商议,让他们速来。”

“奴婢领命!”名叫青儿的宫女眼神精明,躬身领命后快步退了出去。

朱允炆看着青儿的背影,忍不住好奇地问:“母妃,您找三位先生来,是想……”

吕氏扫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意:

“允炆,母妃再教你一次,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争。你背后有母妃,有整个吕家,还有你外公吕本留下的人脉。

你外公当年任吏部尚书,执掌天下官吏的任免调配,十几年间提拔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如今朝中近半文官,都曾受他恩惠——这些人,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是旁人抢不走的底牌。”

“你要记住,大明历经三十年征战,如今最需要的是‘仁厚守成’的君主,你皇爷爷心里清楚,文官集团也清楚——而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是上天都安排好的,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吕氏的眼神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所以,不管那孽障耍什么花招,本宫、还有你的那些支持者,都会帮你扫清障碍,让你稳稳坐上那个位置。”

朱允炆听着这番话,心中的忐忑渐渐消散,伸手紧紧握住吕氏的手,郑重地点头:“母妃放心,这一次,儿臣定然不会让您失望!”

吕氏眼中的狠厉瞬间化为温柔,轻轻拍着他的手背,欣慰地笑了。

只要儿子还听话,只要文官集团还站在他们这边,朱允熥不过是个跳梁小丑。

可就在这时,有宫女匆匆进来禀报:“娘娘,三皇孙…吴王殿下回来了,此刻就在殿外求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