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争议!老朱的变脸速度!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朱允炆人麻了 - 石中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争议!老朱的变脸速度!

雾雨蒙蒙的天,像极了吕氏此刻的心境,沉得能滴出水来,压得人喘不过气。

她的脸色从未这般难看,铁青中透着惨白;

脾气也从未这般暴戾,连指尖都在因怒火而颤抖。

眼前能看见的器物,瓷器、玉器、摆件,被她一件件扫落在地,碎裂声此起彼伏,可这满室狼藉,却连她心头怒火的半分都没浇灭。

这怒气分了好几股,最盛的那股,自然是冲着朱允熥——那小子又一次大获全胜,还上演了一出致命反杀。

明明是绝境,他却能绝处逢生,最后把局面彻底翻盘,这让吕氏觉得自己像个跳梁小丑,被他当众戏耍,颜面扫地。

可这还不是最让她恼火的。

真正戳中她心口的,是朱允炆的储君之位,如今已是危若累卵,岌岌可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随时都有被踢出局的可能。

从一开始板上钉钉的既定储君,到如今朝不保夕的境地,一向自认谋划周全、胸有成竹的吕氏,怎么可能不怒?

这怒火里,还裹着化不开的恐惧、不甘,还有满心的不忿。

剩下的怒气,便撒在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还有她那不成器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那么好的局面,怎么就被他们搅得一团糟?

全是这三个人办事不力,再加上朱允炆的懦弱无能!

明明行动前把计划说得天花乱坠,拍着胸脯保证万无一失,语气里满是自信,可计划一启动,就彻底垮了,败得一塌涂地,一次比一次惨。

非但没打压到朱允熥,反而让他的声势越来越盛,势力越来越大,追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上次是户部尚书赵勉倒向他,这次更过分,连齐泰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茹嫦,都成了他的人。

这一而再、再而三地“送人头”“送资源”,让吕氏对这三人,还有自己的儿子,彻底失望透顶!

更糟的是,己方的损失早已伤筋动骨。

上次丢了户部员外郎王冲,还有好几个户部嫡系;

这次齐泰、方孝孺、黄子澄三人,又被降了一级官职,罚了一年俸禄。

一边是自家节节败退、损兵折将,一边是朱允熥扶摇直上、越来越好。

这让一心想让儿子登上皇位、谋划了这么多年的吕氏,怎么忍?怎么不怒?怎么甘心?

东宫的这个早晨,注定平静不了。

一众内侍宫女全都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一个个缩着身子,胆战心惊,生怕自己成了这位先太子妃的泄愤工具,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最后,还是吕氏最信任、最亲近的贴身宫女青儿,硬着头皮上前劝慰:“娘娘,您可千万息怒,别为了那逆子伤了自己的身子,那才是得不偿失,反倒让那逆子称心如意了。如今您更该摆出平静从容的样子,稳住人心才行,不然那些支持娘娘和献王殿下的人知道了,心里怕是会动摇,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这话堪称“一语惊醒梦中人”,青儿说得极有水平,瞬间让沉浸在愤怒里的吕氏回过神来。

她定了定神,急忙伸手理了理乱糟糟的鬓发,又抚平了裙摆上的褶皱,双手交叠放在腰间,缓缓昂起头,脸上重新摆出威严的神情:

“你说得对,连本宫都乱了阵脚,岂不是要影响士气、动摇军心?”

说完,她沉吟片刻,对着明显松了口气的青儿吩咐道:

“事到如今,发怒也没用了。你帮本宫写几封安抚信,发给那些支持允炆的文官武将,让他们稍安勿躁,别慌了神。”

顿了顿,她又特意叮嘱,“特别是刚投靠过来的魏国公徐辉祖和曹国公李景隆,一定要好好安抚,可别让他们觉得允炆斗不过那逆子,转头就投了别人。”

“娘娘英明!”青儿连忙顺着话头奉承,这话让吕氏阴郁的心情稍稍缓和了些。

可她想了想,忽然又加重语气补了一句:“尤其是曹国公李景隆,务必尽全力安抚!”

“啊?”青儿愣了一下,满脸不解。

在她看来,魏国公徐辉祖总是冷着一张脸,不爱说话,看着就难相处;

可曹国公李景隆性子温和,好说话得很,说什么都点头答应,明明是曹国公更好拉拢才对,怎么娘娘反倒更看重对他的安抚?

吕氏眼神幽幽,语气带着几分冷意:

“此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待人接物都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可本宫看得明白,他骨子里奸诈得像鬼,而且心思不定,未必是真心实意支持允炆。”

青儿听得目瞪口呆,心里忍不住叹息:夹在这么多精明人中间,真是太难了!

但她也不敢多问,只能连忙点头应下。

临出发前,青儿犹豫了一下,还是提起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娘娘,那齐大人、黄大人和方大人那边……”

没想到吕氏反应极大,当即冷哼一声,语气里满是不屑:

“这三个废物蠢材,还想让本宫去安抚?该是他们主动来向本宫请罪才对!”

“那……殿下呢?”青儿又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声音压得更低。

吕氏横了她一眼,语气冰冷:“办你的差去!少多嘴!”

青儿打了个冷颤,不敢再问,连忙行礼告退。

她之所以会问起朱允炆,是因为有朱允熥这个“珠玉”在前,表现得太过耀眼,而自家那位献王殿下,却越来越平庸,甚至有些“扶不起”。

虽然青儿不愿承认,但心底的想法骗不了自己:若是没有娘娘吕氏在背后全力帮扶,献王朱允炆根本不是吴王朱允熥的对手,早该被远远甩在身后,哪还有资格争储?

尽管她更希望朱允炆能当上皇帝,可有时也忍不住会想:或许吴王朱允熥,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没办法,吴王的手段、心机、气魄、远见、胆识,随便哪一样,都把献王朱允炆远远甩在身后,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