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上官烈扔下那几支惨不忍睹的灵箭,直起身来,快步走向说话的人——那是欧阳。他伸手一把揪住矮小兵头的前襟,几乎要将他从甲板上提起来,与此同时,无比霸道的王者威压从他的身上迸发出来,压得船身“咯吱”作响。王铮和其他士兵,不论是齐国的还是吴国的都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梁杉柏和祝映台站在一侧,看着他们。
上官烈说:“你究竟是谁?有什么目的!”他的手指紧紧按着欧阳的颈动脉,稍微用点力或许便能置他于死地。欧阳呼吸急促,脸色通红,但是神情却很平静,他说:“我是欧阳青峰,吴国王室的禁卫军,是一名小小的下级军官,护送几位寻找海市与宝物。”
“小军官?小军官能有这般能耐,知道如此多的事?海王爷那种东西数百年也未必出现一次,为何我等一出海就会被跟上?”上官烈冷冷地看着他,手上用力,所有人都听到了欧阳颈骨发出的“嘎吱”声,吴国的士兵们有些忍不住了,有些人想要起身反抗,但王铮的人立刻拔出了身上的兵器与他们对峙起来,气氛紧张得一触即发。
“我不……知道……”欧阳青峰满脸铁青,说话困难,但态度仍然不卑不亢,“也许是因为……你们……不是普通人……”说完这句,他便不再开口。
又过了一阵子,上官烈松开了手。欧阳落到地上,捂着脖子开始咳嗽起来,过了好一会才平息。他再次开口,却是接着上上句话,他说道:“光阴海是从凡间去往他界的一条歧路,《树溥奇谈》上有记载,此海方圆可数千丈,高也逾千丈,一旦进入,声息不通,音讯难传,无日无月,没人能够出去。”
“如果真的没人能够出去,怎么会有这么一条记载留在书上?”祝映台问。
欧阳看了他一眼,恭敬道:“因为上一次从光阴海出去的不是人。”
祝映台疑道:“不是人?”
“是的。”欧阳诚恳道,“上一次从光阴海出去并且还留下了记录的正是周天子姬发,那是一位圣人。”
祝映台吃了一惊,他想起在齐国牛山陵中曾经看到的画面,当时的齐国皇后王姬乃是周天子家的公主,她接待了从遥远大海深处而来的海客,因为那些人与姬氏有旧,所以他们还帮助了齐国,而海客正是有龙氏。难道说当初姬发能够从茫茫大海上的时间海中走出也与有龙氏有关?
祝映台自言自语道:“光阴海……有进无出……音讯难通……箭矢……”他看向远方,“难道这里是一片时间乱流?那要怎么样才能出去?”
梁杉柏看着他,眼神里有几分犹豫,似乎想说什么又硬是忍下了没有说。
上官烈说:“不如试着找一个方向笔直前进试试?”
祝映台说:“不妥。按照欧阳所说,这里的空间和时间很可能是错位的,所以我们向前发射的箭矢反而会在我们身后出现,如此一来,我们就算以为自己是在笔直朝某个方向前进,搞不好早就兜起了圈子,这样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燃料罢了。”
王铮忧虑地说:“那可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只能困在这里了?可恶啊!”
祝映台拧着眉头,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总觉得他们不可能被困在这里,至于这种自信从何而来,连他自己都不甚清楚。
时间仿佛完全静止了,时间海上波浪不兴,思羽号就像是荡漾在安全的港湾里一般,这种懒洋洋的感觉其实是有点要人命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会不会等到他们从这片海上出去的时候世间已经过了几千年呢?祝映台在心内微哂,然后摇了摇头说:“先暂时休整一天,思考好对策再说吧。”
上官烈想了想,点头。眼下看来这也是唯一的方法了,他们才从与海王爷的生死搏斗中脱身,不少人受了或轻或重的伤,思羽号也很是被折腾了一番,急需要修缮,不如就暂缓一步,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比较完备的策略来。
人们陆续进入了船舱,只有梁杉柏还站在原地。他望向这片雾气蒙蒙的海面,眼中有伤感、有怀念、也有几分惆怅,他回过头来,蓦然一愣,才发现自己还紧紧攥着祝映台的手,所以那人也没有离去,而是睁着好奇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他。
“怎么了?”祝映台问。
“没什么。”梁杉柏顿了顿,改口道,“想到了以前。”
祝映台望向雾蒙蒙的海面,过了会笑了起来:“你是说金英岛吗?”三年前他们重逢于一座海上小岛,那座岛常年被雾气所包围,正是在那里,他们度过了缠绵的一夜确立了恋人关系,他们并肩战斗交换了戒指满以为从此以后不离不弃,谁想到不过几个月后,就被迫面临了生离“死”别。想到那一幕,祝映台至今仍然还是会害怕,他忍不住瑟缩了一下,用力抓住了梁杉柏的手,觉得还不够,甚至主动抱住了梁杉柏,钻进他的怀里。梁杉柏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用手圈住了祝映台的肩膀。
“阿柏,不管我们能不能从这里走出去,我都很庆幸,”祝映台说,“至少这一次我能自始至终和你站在同一个地方。”
梁杉柏犹豫了一下,而后轻声道:“胡闹,我们怎么可能走不出去呢?”
祝映台笑着看他,然后主动凑上去吻了梁杉柏的唇一下:“我就是说说而已。”因为只有不断地述说才能够抑制住心里那种恐慌和不安,才能够不断地让自己确信自己现在得到的一切不会一睁眼又变成镜花水月,才能让自己不去多想,想恋人的魂魄是怎么归来的,想他在海中展现出的奇特的能力是怎么来的,想他在最后一刻双腿发生的异状是怎么回事……祝映台的确是在船身上磕了一下,磕得迷迷糊糊,但是他并没有晕过去。
+++++
“这是……”郑由吃惊地看着屋内。小小的茅草屋中竟然摆设着一个完备的阵法,更令人吃惊的是,摆设阵法的人并未离去,只不过此时他们也已经不再是活人罢了。
不是活人,自然是死尸。茅草屋中统共有七具尸体,那些尸体都穿着十分华贵的衣服,不论是布料还是设计都与他所知晓的当世任何一国不相符合,那些衣服实在是太过华丽了!满眼的珠光宝气即便是郑由这样身份尊贵的王室大祝都不由得被晃花了眼睛,谁能想到在这荒山野岭的深处,在这样一座毫不起眼的破烂茅草屋中竟然能看到这样的场面?
七具身着华丽衣裳的尸体盘腿而坐,不知已经在这座茅草屋中存在了多久,只从他们已经变成褐色的干尸尸身来看,那绝对不会是一段短于百年的光景。这些人到底从何而来,缘何死于此地,不,这应该是一座……阵,一座由死尸组成的阵,这是什么阵?
胡晋看着郑由小心翼翼地观察那几具尸体,观察他们所摆下的阵,他自己却是淡淡的神情,也不动手,仿佛这屋子里的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一般。
“胡先生有何看法?”过了许久,郑由开言问道,此时,老人已经趴在了地上,正在细细琢磨这七具尸体身下的木板上画着的痕迹。不知这些人是以什么作为颜料,时隔数百年,那阵型线条仍未有丝毫褪色,然而这个阵却显得有些古怪。太凌乱了!
阵法总是暗合天地法则,无论哪个门派,但要借助阵来实现目的,不论如何别出心裁,最后所做的阵型必然还是会呈现出符合天地规则的圆融自然。就像水一定往低处流,太阳一定东升西落,可是这个阵的线条太乱了!
“此为一阵。”胡晋的声音响起,并没有说出什么太令人吃惊的话。
郑由伸手轻轻沿着那阵型线条移动,就如同一个学着涂鸦的孩童一般,他说:“老朽也是这般认为,老朽觉得这阵本该是……”
“是个觉阵。”胡晋接口道,“唤醒某物之阵。”
郑由“哦”了一声:“唤醒某物……”他的手指又顺着地上的线条,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那是一个圆阵旁边多出的一截,那一截正是死尸的一根指骨,因为那根指骨,愣生生便让这个阵的圆融变得支离破碎了,而在这个阵中,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又是什么?”
“此亦为一阵。”胡晋道,“加诸觉阵之上,将觉阵之力扭转,反为自己所用。”
郑由停下手:“胡先生的意思是,此地竟然有两阵互相叠加?”
“正是。”
原本蹲着研究阵法的郑由似是低低叹了一声:“胡先生学识广博,举世罕见,不过这一次恐怕是看走眼了。”
“哦?”
郑由说着,颤颤巍巍爬起身来,伸手去构他一旁搁着的龙头拐:“因为,此处明明就有……三座阵啊!”随着他话音方落,这耄耋老者竟是以青壮年都难以想像的速度猛然转身,龙头拐就地一杵,一股热浪在屋内瞬间腾起,四处都像是煮开了锅一般,朝着胡晋所在喷射出了一片赤红色的火焰。胡晋旋身急退,身形飘忽,然而郑由早有准备,他以龙头拐轻点那七具干尸组成的阵法不同部位,龙头拐有似鼓槌,敲击在尸身之上,发出怪异的声响,尸体随之动作,宛如活着一般,而整座屋内也随之产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
明明是一间破烂茅草屋,明明不过是小小的室内空间,随着龙头拐的鼓点,周围忽而变作了泥泞沼泽,忽而变作一片刀山,忽而变作岩浆池子,又忽而变作一片毫无生机的乱坟堆,周围的景物不断变化,期间透着无限杀机,胡晋的身影于重重幻影之中穿梭,速度快得不可思议。郑由的动作变得愈发快了,因为他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个男人的力量。如此的实力,彭巫的消息里竟然丝毫没有提及,那个没用的东西,真是死不足惜!
忽然耳中听得轻轻的一声粗喘,郑由手中微微一顿,龙头拐敲击地面三下,所有幻境消失不见,他仍然在那茅草屋之中,而此时,胡晋已然跌落在地,他左肩受伤,被一具干尸紧紧扼住了要害。
郑由走过去:“你是地界的哪一号人物,其他还有同伙在何处?”
胡晋擡起头看向郑由,苍白的脸上却挂着一个笑容:“海客。”他说,“想不到堂堂吴国郑大祝竟然也是海客同党。”
郑由挥了挥手杖:“我的身份并不重要,我这龙头杖里尚有二十三枚至阳钢针,胡先生既然是地界中人,恐怕中了并不舒服,可还想,再尝一尝?”
胡晋先头正是中了郑由暗算方才被那干尸抓获,此时却并不害怕,只是冷冷笑道:“你我两方相斗数千年,你这点手段,我难道还……算不出吗!”言毕,整间屋子里突而腾起一团烟雾,胡晋身影乍然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