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操纵术(13)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牧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操纵术(13)

第22章操纵术(13)

在日常交谈中,总会有一些让我们不便、不忍或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这时候如果从相反的角度深入,使语意软化,就会操纵听者的认同感。在待人处世中,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也许就能使本来很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受你操纵。

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绑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劝谏者,也定斩不误。”文武百官见国王发了这么大的火,谁还敢上前自讨杀头之冤。晏子见武士们要对那人杀头肢解,急忙上前说:“让我先试第一刀。”众人都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亲手杀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齐景公赶忙离开坐席,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那个人早已吓得半死,等他从惊悸中恢复过来,真不敢相信头还在自己肩上,连忙向晏子磕了三个大响头,死里逃生般地走了。

晏子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比如,有一个马夫有一次杀掉了齐景公曾经骑过的老马,原来是那匹马生了病,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也把疾病传染给马群,就把这匹给宰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心疼死了,就斥责那个马夫,一气之下竟亲自操戈要杀死这个马夫。马夫没想到国君为了一匹老病马竟会杀了自己,吓得早已面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见了,就急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晏子还要再说什么,齐景公连忙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来。

在很多时候,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了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劝谏效果。

心理操纵术。

1、打破常规,扰乱对方的阵脚,制造取胜的机会。

2、预先告知话题,使对方集中注意力。

3、巧妙地设置悬念,提高对方的兴趣。

4、对方越急,你就要越慢。

5、自己先说出别人要反驳的话。

6、将错就错,让对方思维混乱。

攻守有度:前进与防守的艺术。

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平、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然而,有的人宁肯选择执著慷慨的前进,也不愿意委屈妥协地后退。前进的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也常常让自己没有转身回旋的余地,落得个破釜沉舟的尴尬境地。凡是懂得交际心理的人,都能做到进退有道,屈伸自如。前进与防守的尺度,这些人把握得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达到一定境界了。

退避三舍,后发制人。

妥协从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表面上是以对方利益为重,实则是为自己的利益开道。不合时宜的进,其实是在大踏步地后退;积极巧妙的退,却有可能是实际意义上的前进。

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肯定避免不了吃亏。在交往中,要想人人不吃亏,完全达到“平等”,是不可能的。两个人相处,必定有一方在某方面要强于对方,而在另一方面又不如对方。“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或三人以上之间相处,必定有一个人在其间表现出强于其他人的方面。这些优于别人的强项对那些相对弱势的人们来说,在心理上就会有点“不平衡”。

因此,与人交往,要讲求进退之道,必要的时候要吃点亏。不善进退者,就是失败者。过于急进者,常会自以为聪明至极,从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败。因此,进是基于摸准对方心理的行为-只有摸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

有的年轻人明明自身实力不强,却硬要与比自己强的人争个输赢,拼个高低,结果只能是“鸡蛋碰石头”,自讨苦吃。动物圈里软与硬,强与弱似乎是天定的,谁都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软与硬、强与弱以及后天的软与硬、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及经验的积累,在人性丛林里巧妙地获得生存的机会。

在社会上行走生存往往缺乏过硬的手段,而面对的困难和对手又像前进道路上颗颗铁打的钉子,不拔除就会阻碍前进的步伐,但仅仅靠“软手”是奈何不了这些“硬钉子”的。这种“软”与“硬”,“强”与“弱”的态势有一个有效的改变策略,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却也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对方的戒心。

相反,如果碰到的是实力较你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遭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

擅长社交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对手的弱点,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你不容易去改变自身的软与硬、强或弱,那就利用示强或示弱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以退为进,退步原来是向前。

学会退让,是一种谨慎的处世方法。适度的退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求安全、明哲保身的有效方法。为人处世,要有退让一步才是聪明的选择,暂时的退让实际是为日后的进步打基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