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操纵术(9)
第18章操纵术(9)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善于操纵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看看,名人帮你说一句话,你的生意就此改观了!
当你结识了某位“实力人物”、名人的身边人后,一定要把握住他,用尽方法得到他的支持。当你在成功或失败的关头,他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倒转乾坤、变黑为白。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公司里的小职员,往往感到工作起步艰难,如果能得到事业有成的人帮助,你一定会飞得快,飞得高。因此,你的交际圈子中应该有几位名人为你“呼风唤雨”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一个“小字辈”的你又如何与他们接触,并如何让他们喜欢你,从而操纵他们的名人效应呢?
首先,必须掌握名人的社会关系。与大公司或知名人物见面的机会是很难得的,但是,他们的朋友、亲属或工作中的助手,都是你走向成功的天然踏脚石。如果他们能帮你在名人耳边说上几句好话,那真是很荣幸也很珍贵的。要与名人交往,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掌握他们的社会关系。现代媒体经常关注一些“实力人物”的情况,你从中定会了解一二。你可以从他的历史上认识他的过去、他的经历、甚至他的祖辈、父辈,然后从他的亲属、他的朋友、他的子女等“小角色”入手,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那么名人帮你“呼风唤雨”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如果你身份平平,毫无资源可言,又想做出一番不一样的事业,那就要动动脑筋为自己增加筹码,而增加筹码和分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找到有价值、有分量的人,让他们给自己说话,为自己贴上闪亮的标签。操纵这些“增值”手段,相信你就会摇身一变,身价倍增了!
朋友之间不借钱,别让金钱操纵友谊。
朋友之间的金钱往来是常有的事,有的是为了救急,有的是为了帮助,有的是赠送,情况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特殊关系。人们也已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作为受益方对朋友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但是要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当然,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如果朋友的确有经济上的困难需要支援,那么可以助朋友一臂之力;如果朋友知道你是个“好说话”的人,对钱财“满不在乎”,那么你的慷慨解囊就会养成对方习惯性“借钱”的恶习,因碍于面子问题,加上“看在老朋友份上”,不好意思开口要,那么你的一次次的无原则的“大度”就会陷入“糊涂账”而深受其害,落得个苦不堪言的结局。还有的人在金钱上对朋友过于慷慨,甚至把“借”变成了“给”,或者借给不分,而朋友也把你的慷慨当成了习惯,甚至“两个人的钱合着花”,这也是错误的。
古训说,人亲财不亲。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不能含糊,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因为朋友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财物就应按时归还。
假如朋友之间为了赢利而合作共事,那么在合作之前就要有一个说法,最好订立文字合同,把各方的责任和利益都写清楚,这样就可以避免日后的经济纠纷,合作也才更顺利和成功。
所以,不要以为彼此都是朋友就感情用事,什么都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不好。到了发生经济纠纷时,彼此就会因事先没有明确约定而闹得更不愉快。在有了明确的说法下,还要必须讲信用,不能只顾自己,更不能贪图便宜。总之,朋友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纽带,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根源,就看你对待它的态度了。
为了和朋友保持关系,建议你不要借钱给朋友。因为朋友之间一旦发生了借贷关系,你们之间平等的关系就破坏了,出借方就会居于上风,而借方则明显处于下风,这样借方一定会处于屈就的位置。没有了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以后在交往中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心理操纵术。
1、借力借势既满足对方的成就感,又为自己解难。
2、借梯搭桥,既让自己趁势而上,又能显示对方的实力。
3、冷庙高香提前烧,自然会有贵人帮。
4、找朋友帮忙也要适可而止。
5、朋友往来要把握好“度”。
有舍有得:施恩与受惠的艺术。
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惠互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是多层次的,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基本层次:一个层次是以情感定向的人际交往,比如亲情、友情、爱情;另一个层次是以功利定向的人际关系交往,也就是为实现某种功利目的而交往。
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动机,就在于希望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取自己需求的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满足,同时要求交往双方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必须保持平衡。也就是说,人际交往的发展要在双方需求平衡、利益均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请求对方帮小忙,日后奉还大人情。
在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而在我们接受他人过多的恩惠时,无形中却使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你的举手之劳可以让对方充满感激地接受,也让自己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