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调节术(6)
第30章调节术(6)
“这样吧,给你两天时间休息和调整,把电话摘了手机关了,天塌下来也不要管,两天后再来上班。”
小成听从了领导,断绝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专门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他悟出自己被别人支配着跑的症结,想出了支配别人的工作方案。上班后,把近期手头的工作列了个清单,然后排了个时序,用电话一一安排下去,对前来报账、结账的人边接待边告知他们下次来的时间段……又经过两天的调整,小成的办公桌前围的人少了,电话也不一个劲地响了,他也有空站起来泡杯茶,跟同事们说说话了……
你是否也在紧张的忙碌中呢?如果是,请你稍稍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为什么这般忙碌,然后再找出轻松些的办法来。磨刀不误砍柴工,不错的,花点时间校正一下方向再跑,你会跑得更快,更轻松。
任何人如果能对自己的工作、身体及毅力都完全信任,且努力工作、全心投入的话,那么说明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强项,无论目标或理想如何遥不可及,也必能排除万难,达成愿望。不过,在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是-自己想往何处去。只有知道终点所在,才能到达终点,而梦想也才会成真。
心理调节术。
1、任何时候都要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奔跑。
2、幸运总是出现在胜利的终点。
3、牢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经验教训。
4、偏离方向的跑比有目标却懒得跑更可怕。
5、不打无准备之仗。
给自己一个繁忙的理由,给自己一点独处的时间。
繁忙和清闲是人的两种生活状态。忙碌应该是有目标、有目的的忙,而非盲目、迷茫的瞎忙;清闲也应该是有节制、有准备的闲,而非无聊、消磨时间的空耗。闲得太难受,就让自己忙碌起来,在忙中收获快乐;忙得太疲惫,不妨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让心情放个假,让大脑来个缓冲。
人到底为什么而忙。
传说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时所骑的白马,本是长安城中一家磨坊里的一匹普通白马。此马本无什么出众之处,只不过一生下来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强体健,耐苦耐劳,且老老实实,从不捣乱。玄奘大师想:西天路途遥远,去时要当坐骑,回来时要负重驮经书,况且自己的骑术又不是很好,还是挑选一匹老老实实的马吧。选来选去,就选上了这匹磨坊里的普通白马。
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东土大唐时,已是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这匹白马也成了取经的功臣,被誉为“大唐第一名马”。白马衣锦还乡,来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驴子和马围着白马,听白马讲取经途中的见闻以及今日的荣耀,大家羡慕不已。
白马很平静地说:“各位,我也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有幸被玄奘大师选中,一步一步西去东回而已。这17年间,大家也没闲着,只不过你们是在家门口来回打转。其实,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们走过的路还是一般长,也一样的辛苦。”
众驴子和马都不言语了。是啊,自己也没闲着啊,怎么人家就成了“成功之士”,有荣誉有地位,自己还是老样子呢?
作为白马,它并没有因为跟随玄奘大师功成而返而表现出洋洋自得、高人一等,相反,它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和其他的马一样在奔走,并且走的路程一样长。
但是,其他的驴子和马的心态就没有可取之处了。每一个生灵的存在就一定有他的价值,玄奘大师取经只能带去一匹马,如果它们因为自己不能成为幸运儿而自怨自艾,反倒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不妨像白马一样,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就可以了。
盲目的忙碌,最后收获的是茫然。如果我们不能实现太高的生活目标,那我们就应该量体裁衣,制订最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的人从头至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奋斗,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每日所忙都只是为了伙食标准提高一些而已。大家一样的辛苦忙碌,谁也没闲着,甚至你比他还忙还累,可收获却大不相同。
当然,如何选定目标也很重要。一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二则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争取能将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主流趋势结合起来。置身于哪种行业很关键,总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歌猛进,你在夕阳产业中垂死挣扎吧?否则同样是忙碌,结果却会不同。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碌碌无为”,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太可怕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怕都没有把“忙”真正地定义清楚。忙是什么呢?忙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朝着特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地努力的生存状态。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让我们将来回忆时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表明自己“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感受独处的美妙。
在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迷失其中。此时最好的对策就是静下心来一个人呆一会,来个冷处理,冷静地权衡利弊。只有独处的时候,大脑才是最清楚的时候,才最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