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中山经(1)
第12章中山经(1)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1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2,黄华而荚实,名曰箨3,可以已瞢4。有兽焉,其状如(虫犬)鼠5而文题,其名曰难(隹改能)6,食之已瘿。
1郭璞云:“音恭。”
2郭璞云:“或作楛叶。”
3汪绂云:“箨音托。”
4郭璞云:“音盲。”珂案:说文四云:“瞢,目不明也。”
5郭璞云:“(虫犬)鼠,所未详,音虺,字亦或作虺。”
6汪绂云:“音耐;或作熊。”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1,其上多橿,多(木厉)木2,是木3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拣,服之不忘4。
1郝懿行云:“水经注云:『河东郡南有历山,舜所耕处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蒲山亦名历山。』即此也;盖与薄山连麓而异名。”珂案:舜所耕历山,盖传说中地名,所在多有,非可实指,此藉使能证成,亦不过传说中之一耳。
2郭璞云:“音厉。”
3珂案:是木,指(木厉)木。
4珂案:经文拣,汪绂本、毕沅校本均作楝,王念孙、孙星衍、郝懿行亦均校作楝,作楝是也。汪绂云:“楝音炼。楝木似槐子,如指头,色白而粘,可捣以浣衣,服之益肾。此服之不忘,谓令人健记,盖亦楝类也。或作简,非。”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其上多竹。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是多豪鱼,状如鲔1,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2。
1郭璞云:“鲔似鳣也。”珂案:鲔音委。
2珂案:太平御览卷七四二引此经,尾上有赤字,可以上有食之二字;同书卷九三九引此经,赤喙上有而字。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1。
1郭璞云:“言有杂色垩也。”
又东十五里,曰(水委)山1,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1郭璞云:“音倭。”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1,食之不眯2。
1郭璞云:“癙,病也;淮南子曰:『狸头已癙』也。”珂案:郭引淮南子说山篇文,“已癙”今作“愈鼠”。
2珂案:谓不厌梦也,已见上文西次四经“英鞮之山”注2。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1,可以已痤2。
1郝懿行云:“本草别录云:『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大?)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
2珂案:说文七云:“痤,小肿也。”汪绂以“皮上磈磊病”释之,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