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明年县试,我等你
丁修捧着苏原那篇的八股文,目光在字间逡巡良久。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李敬程今早出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全文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论语》,比喻以道德教化治理国家者,如同北极星居于固定方位,自然获得百姓拥护。
苏原写的破题是德才之辩,千古之枢机。德为体而才为用,犹北辰居所而众星共之,此圣王之道所以昭彰也。
结题是,德者天之经,才者地之义。经纬既正,而后万物育焉。故《大学》言明德,《周官》考艺能。圣人之垂训,岂不昭昭乎哉?
读罢,丁修喉结不自觉滚动了两下。
“以苏神童之笔力,明年县试足可一试。”
丁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七岁应考,放眼整个大魏,不,便是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也属凤毛麟角。
苏原若能高中案首,那也是本县的教化之功,政绩+1,嘿嘿。
他那嘴角抑制不住的笑意,这等千古难遇的神童出自云县,且是经他手扶持,将来写进史书,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临走前,丁修再三叮嘱:“切记,明年县试,你务必参加。”
那极有可能,是他在云县主持的最后一次县试,他要亲手送出个千古难遇的神童,让世人看看,是在他的教化下,云县出了神童。
苏原淡淡应了声知道了。
对他而言,科举本就是既定的路,早一年晚一年,不过是脚下的石阶罢了。
丁修一走,李瑾瑜立刻凑了上来,少年脸上满是不服输的倔强。
“你若去考县试,我便也去。”
他虽知道苏原的才学远胜自己,却不愿落于人后。
那会儿,他看苏原怒怼那个很拽的江连,直呼过瘾,苏原牛逼。
现在,早已把对苏原带来的爽感抛到脑后,发誓也要在科举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苏原抬眸看他,眼底漾起一抹笑意。
两个少年心照不宣地伸出拳头,轻轻一碰,带着少年人最烈的意气
“苟富贵,勿相忘。”
于是,内卷的日子,便又开始了。
三日后,黑风寨余孽肃清的消息传遍云县,乡勇们也到了遣散之时,带着赏银,三三两两回家了。
杨荣和杨破虏背着行囊,里边一共有二十两赏银,带苏原一起回石牛村过重阳。
自野狼谷被田有计劫道后,苏原已有好几个月未曾回家。
牛车碾过乡间土路,车轮卷起细碎的尘土。
苏原望着窗外掠过的田埂,农人正弯腰收割庄稼,一派秋收的繁忙景象。
“原哥儿,工坊的布现在供不应求,你外婆说,要再添十台织布机,再多招一些人。”杨荣坐在车夫旁,回头笑道,黝黑的脸上满是喜悦。
苏原点头,刚要说话,牛车却猛地一顿。
前方路口,几个衙役押着一个戴枷的少年走过,枷板磨得少年脖颈发红,步履蹒跚。
而少年身后,跟着三个哭天抢地的身影。
苏有良拄着拐杖,苏一山捶胸顿足,潘秀莲则哭得死去活来,活脱脱一幅人间惨剧。
那戴枷的少年,正是苏顺。
原来,苏顺被人举报跟刘纯来往密切,刘纯又是刘世昌的族侄,偏生苏顺还四处造谣苏原被妖邪附体,如今刘世昌倒台,他自然被当成党羽抓了。
“原哥儿?原哥儿!”
苏一山最先看到牛车上的苏原,像是见了救命稻草,三步并作两步扑过来,死死抓住车辕。
“求你救救顺哥儿,他跟刘世昌一点关系也没有,你们是亲兄弟,不能见死不救啊!”
苏原掀起眼皮,一脸冷漠,“我哪知道他跟刘世昌到底有没有关系。”
闻言,潘秀莲也不哭了,连滚带爬地凑上来,尖叫道:“苏原,顺哥儿可是你亲大哥,血浓于水啊,你见死不救,就不怕天打雷劈吗?你还有没有良心?”
“闭嘴!”
杨破虏猛地站起来,大手一扬就要掀她,却被苏原按住。
苏有良浑浊的眼睛里淌下泪来,颤巍巍道:“原哥儿,只要你救顺哥儿,就让你回苏家,祖屋还给你,田地也还给你,只求你看在苏家祖宗的份上,饶他这一次。”
苏原呵呵了。
那个破家,真以为我稀罕回去啊。
苏原看着他们丑陋的嘴脸,只觉得胃里一阵翻涌。
他目光落在苏顺惨白的脸上。
少年脖颈上的枷痕渗着血,昔日那点读书人的傲气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恐惧和哀求。
“原哥儿,我错了,我是被刘纯骗了,我再也不敢了。”
苏原挑眉,声音清洌如冰,“哦?你是说,当初造谣我被妖邪附体,也是被刘纯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