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好名声 - 嫡女好嫁:绝色世子妃 - 苏熙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6章好名声

第126章好名声又是一场瓢泼大雨,安阳城一雨入秋。江南特有的湿冷气浸上来,锦汐坐在榻上,身上穿了夹衣,腿上还围了条毯子,身上还是觉的冷。冷气从毛孔一寸寸浸入骨子,又从骨子蔓延出来,到最后竟分不清是屋子冷还是心冷。

安阳城的米价一日三涨,现在一斗米的价钱比洪灾前足足翻了五十多倍,就这样拿着真金白银也不见着能买到米。米价疯涨,人也不能不吃,可谁家有这么银子买米。

知府衙门每天施的粥清的能照见人影,说是粥不如说是米汤更准确。就算是米汤,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捞着,每天不到半个时辰,粥棚就关了,有如狼似虎的官差看着,又有地痞无赖跟着起哄,很多壮汉讨粥不成反挨顿毒打,老弱妇孺根本连粥棚的边儿都挨不着。

眼见着家人要饿死,不少人家就开始卖田卖屋卖铺面,有人甚至连预备了多年的棺木都抬到当铺典当。

按常理,此时大水茫茫,安阳城已是孤岛,万一城墙塌了,大水一冲房屋铺面就是一片废墟,脑筋正常的钱庄当铺都不会把真金白银往外放。可安阳城所有钱庄当铺的东家似乎认定安阳不会出事儿似的,不但来者不拒,甚至还昼夜营业,只要有人上门一概不拒绝。当然价钱压的连一成都不到。

没有产业的穷人为了活下去,已经开始卖儿卖女……安阳城里怨声载道,身为一方父母,周博海却装病躲在内院,连衙门都不去。

“姑娘,秦公子施粥了!”艾妈妈喜孜孜的一脚迈进来,锦汐听了非但没高兴,反倒一怔,“谁?谁施粥?”这时候除了衙门,大户人家就算家里有米,也没人敢粥施,留着救命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怕灾民哄抢。

艾妈妈以为锦汐不信,马上又接着道:“是真的,老奴刚才亲眼瞧见秦公子在粥棚施粥,而且那粥真是按规矩来的,插筷子不倒。现在城里百姓都管秦公子叫佛祖!”

“这混蛋!”锦汐心里的火腾的蹿上来,原以为这混蛋就是黑了心想发国难财,没想到还学会沽名钓誉了,她还真小看这混蛋了!

虽说眼见为实,可锦汐站在粥棚外头,看着站在一人多高的大铁锅后面,挽着袖子亲手给灾民盛粥的秦啸,还是觉的不可思议。这个一脸肃穆的货真是秦啸?若不是从眉梢一直延伸到鬓脚里头的那处浅浅的刀疤,锦汐真以为眼前这人只是跟秦啸长的像而已。

看看秦啸再看看粥棚外绵延出数里等着领粥的灾民,队列整齐,每隔二十多人便站着一个水师衙门的兵丁,维护秩序。粥棚里四五口一人多高的大锅正冒着热腾腾的热气,后面用毛竹搭起的棚子里还整整齐齐的码数百只麻袋,每个都鼓鼓的,堆的像小山一样。最上面几个边角没扎紧的,还露出白灿灿的大米。

此时此刻再没有什么比粮食更能安抚人心的,有这几百袋米堆着,安阳不会乱了!心里盘算着这些米够灾民们吃半个月,锦汐终于长长松了口气。如果半个月朝廷的赈灾粮还不到,那只能说是天要亡大历。

“你怎么来了?”远远瞧见锦汐,秦啸扔下手里的大铁勺,翻身从锅台跳出来,三步两步站到锦汐跟前,上下打量了她两眼,笑眯眯的打趣道:“你的碗呢?小爷给你盛碗稠的!”

锦汐磨了几下牙,涌到嘴边的混蛋两字终究还是没骂出来。沽名钓誉以好,一时胡闹也罢,他这么做确实救了不少人的命,也帮不少人保住了家财。要不然洪灾过后,这些人还不是沦为乞丐。

“我能帮什么忙?”秦啸掏掏耳朵,以为自已听错了,再抬头看满脸通红的锦汐,不由的眉开眼笑,“真要帮忙?”

锦汐点头,却听秦啸道:“小爷累了一早上,给小爷倒杯茶吧!”

按着平时的性子,秦啸这么明显的拿她逗着玩,锦汐肯定会大发雷霆。今天却出乎秦啸意料,她走进粥棚,拿了个干净的碗又用开水涮了两遍,没瞧见茶壶,便倒了碗开水,拿扇子轻轻扇凉递到秦啸跟前,柔眉顺眼的道:“你先将就着喝一口。一会我让人送茶来。”

发觉秦啸张大嘴像受了惊吓似的看着她,锦汐一阵郁卒,难道在这货眼里她就是母老虎,不会好声好气的说话?

转念又觉的秦啸可能是嫌弃没茶,不想喝,眉一挑忍不住刺秦啸道:“行了,别摆少爷架子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有吃的就不错了。”

“万一是苦的呢?”秦晓果然皱眉,锦汐真想一嘴巴扇过去,好好的白开水怎么会苦?不想当着众人给他难堪,锦汐气乎乎的低头喝给他看,“喝不死人!”

话音未落手里的碗突然被人抢走,再抬头,剩下的大半碗水已被秦啸扬脖灌进嘴里。

“这确实我用过了!”锦汐彻底无语,这货挑剔起来鸡蛋里都要挑骨头,含糊起来连别人用过的碗都不嫌弃,真不知道他到底是真讲究还是假讲究。

我不嫌弃!秦啸弯起嘴角笑笑没说话,转身带着锦汐进了存放粮食的毛竹棚子,指着那此垛的整整齐齐的麻袋笑道:“怎么样,小爷这些粮食够吃半个月了吧!”声调拔的很高,像是在跟锦汐炫耀,又像是故意说给外面等着施粥的灾民听。

锦汐默不作声,觉的秦啸今天的举止格外怪异。这货虽然不着调,但以她的了解绝不是夸夸其谈之人,如果是为了名声好听也不用这么做作阿!

粥棚人多眼杂,女扮男装的锦汐也不敢多呆,万一被哪个眼尖的认出来,瞧见她跟秦啸在一起,私生子的谣言没准传的更欢。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歪,也不能上赶着找人往头上泼污水不是。

急匆匆从粥棚回府,锦汐才想起来有件重要的事儿没跟秦啸说,不过一想到毛竹棚子里装满粮食的麻袋,堆的像小山似的,她那些话说不说的就不重要了。自已从牙缝里省的那点儿米,真派不上什么用场,此时说捐米倒像跟秦啸抢名声似的。

秦啸在安阳施粥,虽是善举却无异于往安阳候和安阳知府的脸上狠扇了一耳光。前者是一方王候,平时受封地百姓供养,出了天灾却一声不吭不管百姓死活。后者是一方父母,每天只做点样子,放半个时辰米汤唬弄鬼,跟秦啸粥棚里插筷子不倒的粥一比,简直是天地之别。

短短数日安阳城里骂声一片,赞声一片,骂的自然是安阳候和周博海,赞的自然是秦啸。骂声一天比一天高,甚至府仓没粮的事儿也被人掀出来。顿时群情激愤,数千失了产业的百姓围在府衙门口,非要周博海给个说法。平时虎假虎威的衙役而对群情汹涌的百姓,只敢躲在府衙数寸厚的大门后,大气也不敢喘。

前门砸不开,不知谁叫了一声,近百名灾民直奔周府内衙,砸破后门就往里冲。

艾妈妈和青杏吓的脑色煞白,哆嗦着拿桌椅板凳抵住门。一人拎着菜刀,一人揣着剪刀,挡在锦汐前面,好像外面闹事的不是灾民而是要吃人的老虎。

锦汐无声地叹了口气,“把门打开!”

艾妈妈和青杏齐齐回头,好像没听清楚锦汐的话。好半晌艾妈妈才带着哭音道:“姑娘别怕,老奴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不会让这群天杀的凶贼欺负了姑娘!”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锦汐苦笑着搬开抵着门的桌椅,这样不但拦不住那些闹事的灾民反会激怒他们,周博海誓死要做缩头乌龟,现在也不知藏到哪儿去了,今天这些人要是不闹出个结果,明日局面就更难收拾。

推开后窗,锦汐让艾妈妈翻墙出府去找在秦啸粥棚帮忙的金凤回来救命。返过身,整理好衣裳,推开门迎着举着棍棒的数百灾民缓步出来,“我是周知府的女儿,周氏锦汐,我父亲忧思成疾不能见客,你们有什么话尽可对我进,由我转达。”

面前少女梳着垂鬟髻,身量尚不及面前这些人肩膀,面容还没完全长开,带着童稚,眉眼间却挂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从容与镇静。

被她乌黑透亮,清灵的不染杂质的眸子逼视,最前面举着碗口粗哨棒的男子不由自主的往后退了两步。他一退,身后的人也跟着退了一步,后面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也跟着往后退。

瞧出这个脸上带了块青黑色胎记的青年是领头的,锦汐便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他身上,“我是周氏锦汐,你叫什么名字?”

“啊?我……”那青年咽了两口唾沫竟不知说什么,怎么想也没想到锦汐会自报家门,再问他姓名,先前想好的词居然一句也用不上。锦汐也不急,静静的等他回音,一时间荷香坞的院子鸦雀无声。落在外人眼中便是数百喊打喊杀的灾民被一个柔弱少女逼着后退,场面诡异至极。

“俺叫周青牛。”那青年看样也是个实在人,被小姑娘脆声声的问名姓,涨红了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

锦汐微笑道:“这么说五百年前咱们都是同宗,是一家人。既然如此,周大哥是跟我进屋慢慢说话,还是我把椅子抬出来,咱们坐在院子里当着众人的面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