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百司岁计!
第306章百司岁计!
熙丰七年,一月初五。
御书房。
“呼!”
轻轻一吹,一股独特的药香味,就此散开。
一伸手,衔起一枚蜜饯。
“唉!”
赵策英摇头一叹,一脸的生无可恋。
他是真不想吃药。
太苦了!
杂七杂八的草药、熬煮在一起,熬得黑乎乎的,一口下去,舌苔发苦,口齿生涩,简直跟折磨人一样。
“唉!”
又是一声叹息,赵策英有些无可奈何。
可惜,病者不可讳医,药苦归药苦,但也必须得忍着继续吃。
拾着蜜饯,嚼了两口。
旋即
“哼!”
一声闷哼,趁着甜味尚在,赵策英一口闷下了汤药。
“呼!”
长呼一口气,赵策英心头为之一松,恍若新生。
其后,一伸手,自有大太监走近,拾过药碗。
“岁计文书?”
丈许木几,摆了足足几十道文书。
无一例外,都是岁计文书。
却是内阁审阅了文书,认为文书无误,便让人呈送到了御书房,以供圣阅。
赵策英摇着头,拾起文书,注目起来。
几十道文书,单是一道,就有足足两寸厚,说是文书,实际上就是“书”,堆得足有半人高。
不出意外,怕是得夙兴夜寐的的审阅上一两日,方才有可能览讫。
皇帝,也苦啊!
“唉!”
一声叹息,一道道文书,一一入手。
赵策英审阅着,不时点头,一副认可的模样。
究其缘由,盖变法成效显著非常。
自熙丰二年至今,已是四年有余。
仅此四年,江昭的布政可谓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凡是政令,其目的都是一目了然。
或为吏治,或为敛财,或为强军,或是经济。
短短四年,相应变法政令,已然是初具规模,互哺互济。
就成效而言,可谓是相当喜人。
其中,吏部一改往日“裁撤官吏”的做法。
单就熙丰六年而言,仅仅是免黜了官员四百二十七人,小吏三千六百人。
相较于往几年而言,这一点免黜量,甚至都不算不上“零头”。
毕竟,自熙丰二年始,免黜的官员都是两千起步,小吏更是大都在一万五以上。
这却是开疆拓土引起的连锁反应。
截至熙丰六年,天下有官籍者四万一千人,小吏三十七万五千人。
本来,根据大相公江昭和文渊阁大学士元绛的计划,还得继续免黜官吏,以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也即,入仕为官者与致仕荣休者相差无几。
而经江昭和元绛估计,要达成入仕者与致仕荣休者相差无几的状态,大概是裁撤至官员三万五千人,小吏三十五万人左右。
如此以来,就可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冗官问题。、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