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赵策英的忌惮?
第305章赵策英的忌惮?
熙丰六年的日子,过得很快!
九月末,石见银山提炼的银子,从东瀛运到了汴京。
一百五十七万斤!
一斤十六两,也即两千五百一十二万两白银,合铜钱三千七万贯左右。
这一提炼量,不可谓不恐怖。
以往,一年的提炼量也就二十五万斤左右。
一百五十七万斤,已然达到了六倍的水准。
就算是相较起上一年来说,增长量也足足达到了四十四万斤。
当然,这其实是一种“超负荷”状态的提炼量。
这主要是有一部分负责提炼银矿的“工人”遭到了较为严重的压榨。
事实上,关于白银的提炼,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人。
军就是工,工就是军。
渡海东瀛的军卒为五千人左右,工人自然也就是五千人左右。
不出意外的话,从头到尾都会是渡海东瀛的五千人负责提炼银矿。
然而,让人意外的在于,藤原氏的人竟然动手抢夺银矿。
并且,不少人都还惨遭镇压,遭到俘虏。
这也就使得,石见银矿中有不少负责提炼的工人,其实都是惨遭镇压的藤原氏士卒。
对于贼寇,大周人可不会仁慈半分。
自然而然,却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压榨。
如此,自然也就成了“超负荷”的提炼量。
当然,江老爷心善。
对于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江老爷于心不忍,已然责令有失人道,下不为例。
而且,一百五十七万斤!
就江昭估计,这种程度的提炼量,基本上就已经达到了一年提炼量的上限。
往后,若欲拔高提炼量,无非是两条路子。
要么增添工人,要么革新技术。
但不论如何,白银的提炼量都已经足以支撑银本位的推行。
经济繁荣,社稷兴盛,俨然是唾手可得!
十月中旬,大理、西夏、占城三国都来了使者,西南“自治”的土司大族也有几位代表性人物入京,一齐上贡。
其中,大理国政局变化不小。
就在辽、周、夏三大政权相争之际,大理国的权臣高智升父子也趁机发动了政变。
国王段思廉,剃发为僧,自愿禅位。
不过,或许是顾忌正统名义的缘故,高智升父子并未宣布篡位,反而是扶持了曾经担任过使者的段廉义作傀儡国王。
此次入京的使者,就是高智升父子的人,为的主要是联络关系,防止大周插手大理国政。
西夏一方,涉及外戚干政的梁氏一族,已经近乎族灭,幼主李秉常就此亲政。
不过,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亲政而已。
实际上,真正的掌权者还是国相李清与枢密副使嵬名阿吴,而非是毫无根基的幼主李秉常。
也因此,究竟是幼主亲政,还是权臣篡权,还真就不太好说。
占城国遣使入京,纯粹是为了联络藩邦关系。
大周十万大军,夷灭交趾,实在是太猛,一下子就解除了占城国的危机。
为此,占城国却是真心的认定了老大哥。
除了一些特产以外,占城国还上贡了“贡女”,约莫有十余人,大都是重臣的女儿,甚至于是一国公主。
其中,大部分都入了内廷,或是作女官,或是作宫女,一些身份较高的则是成了才人、美人。
偶尔一两位宫女,却是被赏赐了下去,作重臣的妾室,亦或是婢女,以拉拢人心。
西南土司入京,也是为了联络关系。
对于“自治”制度,无一例外,土司大族都相当满意。
入京上贡,却是纯粹的为了认识中枢的大人物,借此稳固地位。
十一月左右,熙丰六年的粮食产量有了结果。
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