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社区食堂配套
第227章社区食堂配套
陆安把材料阅览完合上,向葛煜见状旋即问道:“陆安同志,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建议或意见?”
闻言,陆安笑道:“完全没意见,我非常赞成这套方案,比我自己设想的要完善得多也考虑充分得多。”
陆安顿了顿补充道:“至于建议嘛,倒是有两个小建议,材料写着给失业者发钱是按年来发放,一年一次相对来说比较省事些,但我个人建议还是按月发放比较好。”
已婚人士其实问题不大,关键在于年轻的单身群体。
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克制力不高,加上认知水平不足,他可能一个月就花完了。
剩下十一个月不就喝西北风了?
守本分的可能会去打临时工搞点钱,不老实的要么就去干些违法的事,要么就寅吃卯粮去搞网贷。
久而久之债务越滚越大,不出五年,每年领的钱都可能不够还利息钱。
虽然按月领钱他也可能还是会去网贷,但至少不会贷的那么狠。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些都是当下阶段全民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客观实情所衍生出来的问题,无知的人哪怕只占5%的比例,乘以14亿多的庞大基数,那也是天文数字。
无知的人大多数其实也没有什么恶意,甚至还很善良,出发点也是好的。
但由于他的无知无觉,干出来的事所造成的结果,反而比心怀叵测带着恶意的人绞尽脑汁带来的破坏力还要大。
认知水平的普遍提高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实现的,是任重道远的。
过渡期还远没有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意味着发的钱是有限的。
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个自我克制力,尤其是年轻人,基本上裤兜能比脸还干净。
克制力不行,加上认知水平不足,要是再有一点贪小便宜心理,几个debuff叠起来,最后就是稳稳地吃诈骗。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而且有些人还特别犟,甚至特别巨婴。
说了他又不听,听了他又不信,不信他又拿不出来论据,反正就是我寻思怎么怎么着,或者上来先一个起手式我听朋友说过怎么怎么着。
等钱都被骗了,或者冲动消费了,开始寅吃卯粮了。
生活依然艰难,然后再有一些心怀叵测分子引导,比如推送一些文章、视频,输出一些所谓能跟他共情的价值观:你没有问题,造成这样的结果,错的不是你,错的是这个世界。
于是又开始怨天尤人,骂这不公,骂那黑暗。
面对这一类巨婴群体,苦口婆心说了也白搭的,放任不管又给你添乱,不如直接帮他们管住钱袋子。
每个月按时给打一笔钱到他的银行卡上,起码做月光族总比做个年光族好得多。
末了,陆安有条不紊地说道:
“第二个建议是配套社区食堂,建造社区食堂的经费就从机器人税收里划拨。”
“每月打300块钱到他在社区食堂的饭卡里,当然这300块钱不能说是发给他的钱,不能这么描述。”
“对外宣称这是额外的福利补充,否则他肯定不满你管得太宽教他花他该拿的钱,你实际为他好反而不领你的情,但说这是额外的福利补充,他就没有意见了。”
“这样一来,他要是克制力太低又很作,把钱早早的透支干净了,亦或者被骗了。”
“有这个社区食堂的存在,饭卡里还有个300块钱,起码能够有一口饭吃确保他的生存下限,不至于误入歧途,至少能降低他误入歧途的概率。”
社区食堂配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措施。
还是那句话,过渡期问题很多,这一系列的问题依然是围绕民众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所衍生出来的。
既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必须要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全民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的这个阶段,就像是一个还没有完全心性成熟的孩子。
他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恰恰又处于叛逆期,需要悉心敦促教导,助他成长并走上正确的道路。
否则,他就会被心怀叵测的人给利用,就可能会误入歧途。
但每一个民众又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是一个个的成年人,哪怕他是无知的,也不能真的像对待叛逆期的孩子那样去敦促教育,那是教不过来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建构这一系列的公共配套设施,以此来确保整个群体的下限。
而不是粗暴的直接去干预单一的个体,那只会适得其反。
只要把这些事情做好,剩下的就让广大民众在这个框架之下,自己自我成长,自我慢慢提高认知。
如果这一代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就通过代际更迭来完成,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下下一代。
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认知是很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死亡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成本代价和难度系数而言,让一个认知固化的成年人浑浑噩噩过完这一辈子,然后把资源倾斜到下一代的成长,这样容易得多。
终有一天,经过数代更迭后,全民的认知水平必然会普遍提高,且远高于资本注义世界的民众。
接下来,陆安又进一步补充了关于社区食堂的一些建议。
首先社区食堂只提供午餐和晚餐,并且作为一种公共兜底机制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打到饭卡上的钱是限时福利。
若是不用或者用不完,那么三个月后就会归零,同时每个月都会定期额外充值新的额度。
前期阶段本来资源不充足,分给你却不用,那国家就收回,归入国库重新分配,优化资源利用率。
饭卡里的钱不能套现,并且为了防止套现,每张饭卡每天最多只能刷两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