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极大丰富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六章极大丰富

苏和只知道一直到她重生为止,这处新华书店的位置一直没变,只是在这座老建筑的基础上几次改动装修,此时未经改建,看着更显古旧,却没想到它还有这样的历史。听了顾于简的话,再看看周围那些老旧的楼梯,墙壁,感觉似乎又有些不同起来。  “不早了,我得走了。”顾于简看看时间不早,便要离开去赴同学的约会,摸摸顾于兴的头,嘱咐她要好好跟紧小伙伴,不要迷路丢人,又拜托苏和多看着点这只小路痴。这番嘱咐和拜托的话说得极为流利熟练,简直像经过排练一般,让人深深怀疑顾姐姐是不是常把这些话挂在嘴上。

顾于简走后,秦露也到了,听说顾于兴嘴里总念叨的大堂姐刚走,还颇有点遗憾。

人员到齐,她们为期一天的淘书行程也就开始了,新华书店只是第一站。

这是一个除了新华书店这样的国营书店外,还没有大型连锁书店,更没有网上书店的时代。想淘书就要留意各种散落在大街小巷的中小书店,包括一些街边书摊,包括报亭和学校附近的租书店。

重生半年以来,苏和也颇有了几个淘书的根据地,并且还在不断地开发中,受顾于兴和周昊启发,她也准备制作一份私人的书店地图,方便淘书,提高效率。

冬天逛街对于苏和这样怕冷的死宅来说,气温和体力是两大拦路虎,为了有效对抗这两大问题,吃东西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而且低碳环保的解决手段。

可以一路暖着手的烤地瓜,糖炒栗子,刚出炉的烫手的油炸糕,沾上厚厚的白糖。还冒着热气的撒了芝麻和蜂蜜的,又香甜又松软的大麻花。刚从锅里捞出来的热腾腾的茶叶蛋,滚水里烫过的暖到心里的杏仁露……

暖和热烫的食物吃进肚里,身上自然也就暖了,就连清冷的冬日跟着丰足明媚起来。

十分不怕冷的秦露和比较不怕冷的顾于兴的食路就要比苏和宽广许多,小人雪糕吃一个,拿一个,看得某人真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的不顺眼。

新华书店门口就是车站,车站边总不缺各色路边摊。小书店多藏在小街小巷小胡同,有些小书店为了生计,本身就售卖各色小食。

三个人一路淘一路看一路吃。

大书店里比较讲究,不好一边看一边吃。到了小书店却没那么多规矩,只要不弄脏书本,随你怎么吃喝。

背包里的书本不断增加,手上的食物也没断过,眼里看着,嘴上吃着,脚下走着,哪里都没闲着。

到了傍晚时分,精神食粮固然极大丰富,五脏庙也没少了贡品,与大叠的书本一起拎回的,还有各色小吃和零食,留着慢慢消化。

至此,苏和的精神食粮采购和囤积总算是暂告一个段落。至于肉体食粮早在放假之初,苏和和程蔚两个死宅就化身仓鼠,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采购,包括大量的生活用品和食物。

食物方面基本可分为三类:

适合长时间存储的,如各类干货:木耳,黄花菜,各类干蘑菇,各类干菜,腐竹,豆腐皮,各类鱼干,咸鱼,腊肉,腊肠……

可以中长时间存储的如各种香肠,酱菜,各式小咸菜,泡菜……

剩下的就是各类生鲜食材。

凡事有利有弊。天冷的时候,固然需要减少活动,保存热量——此为某人歪论,但在储存食物方面也确实方便。最近的温度一直稳定的寒冷,大自然这个天然冰箱也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

干货是最省心的,侯城气候干燥,冬季室内又有暖气,只有更干,没有最干,完全不用操心发霉变质的问题。干货用旧报纸做的小纸袋按照差不多一顿的用量装好,再分类装进纸盒里,在纸盒上贴上标签,统一排进地下室的木架上。用的时候,只要拿出一小袋来泡发即可。

腊肠腊肉买得多,苏和分出一小部分用纸包好,放在地下室里。剩下的还是封存起来收进冷冻室。

苏和一直觉得,干货这种可超长时间存储的食物就是为了造福死宅们而诞生的。

中长时间保存的食物存放的时间比生鲜食品更长,但是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掉。分别封存好,收进冷藏室。

生鲜食品一些被收进了冰箱里。

还有一些,如大白菜,土豆,南瓜,地瓜,冬瓜……一类,这些东北地区的广义秋菜只要用旧报纸包裹好放进阴冷地下室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了。并不需要占用冰箱的空间。

此外,苏和也买了很多的豆腐用来做冻豆腐,冻实后按每顿的用量分装进塑料袋里,做炖菜,下火锅,做汤,煎炒,凉拌,用途多多,最重要的是直接扔在室外就不用操心了,可以吃上好久,不占冰箱空间,还省心方便。

苏和和程蔚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采购这些东西,又用了差不多一天多的时间来收纳整理它们。

收东西那天,正赶上秦露来了,瞪着摊在各处的生活用品和琳琅满目,种类齐全的各种食物看了半晌,才转头对苏和和程蔚说道,“你们俩是打算一个假期都不出门了?”

“要是能一个假期都不出门就最好了。”平时总是斗嘴抬杠的两人在这时候倒是意见再一致没有,但随即又双双遗憾地摇头,“就怕不能啊。”

秦露也是服了这两个死宅,嘴角抽搐着挽起袖子,也动手帮他们整理起来,一边收拾一边笑话他俩,“听我奶讲,三年灾害那会儿,很多人饿得没辙就去挖耗子洞。据说耗子洞里的东西可多了,什么麦子啊,豆子啊,花生啊,分类收拾得可齐整了。”说着瞅了苏和和程蔚两个一眼,“就像你们俩这样。”

程洁癖不乐意听了,“你才像耗子。”

苏和也曾听老同事们讲过类似的事,纠正道,“人家当年掏的都是田鼠洞,不是家鼠洞。”

城里长大的小孩秦露和程蔚都反问,“有区别吗?”

同为城里孩子的某人想了想,不很肯定的说,“活动范围不一样,食谱也不一样,家鼠偷人的东西吃吧?田鼠则是以谷类草根果实一类为主,所以才会挖它们的洞。而且据说它们的肉也好吃,听说三年灾害那会儿,田鼠都被抓光了。就是正常年份,南方一些省份田鼠肉也是名产,有‘一鼠抵三鸡’的说法。”

秦露听到这里已经开始撇嘴了,“多恶心啊,怎么吃!”

程洁癖却一改之前的反感,反而神往起来,“那倒要尝尝。”

听得苏和和秦露一起稀奇起来,原来在程蔚同学这里还是食肉动物的本质占了上峰,洁癖只能甘拜下风吗?

对此,苏和只有表示,您还是谨慎下嘴吧,毕竟有感染病毒的风险。

“而且,你仔细看田鼠长得也挺可爱的呀,它们也是仓鼠的一种,毛茸茸,尾巴又短,肥嘟嘟的。”苏和向秦露提供另一个视角来看待田鼠这种生物。

秦露一听果然有点心动了。

程蔚则拿有病的眼神看着她们俩。

苏和继续说,“而且田鼠也是一种难得坚贞的动物啊,人家都是一夫一妻制来着,比很多人类强多了,不搞外遇偷情那一套。”

这话一说,秦露和程蔚倒真是小小地惊讶一回。

大概都有囤积物资的爱好,苏和对田鼠不由得就心生亲切的各种美化。

精神食粮和肉体食物极大丰富的情况下,苏和和程蔚这两个颇有仓鼠属性的家伙也就安心的宅在了家里。

虽然苏和和程蔚采购时恨不能把超市和菜场都搬回家来,但偶尔也会缺少些小东小西,这时拥有一位腿脚勤快的朋友的好处就显现了出来。

与这两个死宅不同,秦露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来报到前经常来个电话,问问他们这边缺什么,她顺路就给他们捎过来。

苏和则会掐着时间泡上一壶茶,或是在灶上热一点糖水,等秦露风风火火地带着一身的寒气踏进门时,正好热乎乎地端上来。

已经收拾完早餐战场的程蔚一般正在客厅里打他万年热爱的游戏,看到秦露先接过她帮忙捎带过来的东西拿去收拾整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