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不走常规路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七章不走常规路

顾于兴的情况又有不同,每个假期都是她业余活动特别多的时候,本身的性格加上实际情况综合在一起导致她对待假期作业比较有规划。不过也到底还是年纪小,再有规划也还是玩心重,放了假先玩上几天,然后分期分批地把作业解决掉。  周昊与顾于兴的情况差不多,他原本就是个很有计划性的人,只是这种计划性并没有落实到纸面上,没有形成系统,与苏和讨论过时间管理方面的一些东西之后,对时间和计划开始试着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寒假作业和功课的学习越发的井井有条。

至于程蔚这个对所有名为“作业”的东西深恶痛绝的家伙,以前都是等到开学进入倒计时的时候直接拖过周昊的作业本一抄了事。

只是人在一起待得时间长了,自然就互相影响。

长时间地跟苏和泡在一起,她又是每天都按照她那老牛梨地式的步调不紧不慢地来,哪怕是期末考试前也是一样,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照旧,不会因为节假日有所放松,也不会因为要考试而临时抱佛脚。

平时看着不累,期末考试的时候更加轻松。

秦露围观苏和每天以一种吃零食的态度细水长流地写作业,复习功课,被她那套“主动投降”的理论洗了脑,又有周昊后来加入,一天两天的还不觉得怎么样,天天地看,便有些觉得不自在起来,开始了自我检讨:她这样只知道玩,是不是有点太浪费生命浪费时间了?再然后又觉得自己的手也有点痒,似乎也应该写点作业看点书,哪怕是为了和朋友保持同步呢,也不能做后、进分子。

于是,也开始对学习做一点计划。

苏和建议秦露最初的计划可以将弹性做得大一些,先把习惯培养起来,一步步来,从宽到严,等形成习惯后,就会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秦露的作业一早就写完了,现在也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不过功课这东西,只要你想,永远都能找到。更何况,放假前学校就已经将下学期的新书发到了个人手里,想学的话也不愁找不到书看。

于是,秦露也开始预习起下学期的功课来。

如果说一个人看书写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的话,那么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聚在一起看书写作业除了完成任务这一单一枯燥的目的之外,还增加了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的参与感。一个人写作业的枯燥感是一百分的话,那么两个人一起写,枯燥感起码会降低百分之十到二十,三个人一起的话,甚至会降低得更多一些。

同样被影响的还有程蔚,不过他的改变与学习和规划没有多少关系,而是由被抄作业的对象所决定。

由于他从来没有自己写作业的习惯,因此周昊过来找他玩,也从来不会将功课带在身边,或是在家里写完了再来,或是回家后再写,为了抄起来省事,他也都是等周昊写完了,他再要过来一次性抄完。

如今身边有个每天都在写作业的苏和在,平时被他抄作业又抄成了习惯,写完作业收拾作业本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问一句,“我写完了,你抄不抄?”到了假期也依然如此。

程蔚原本是想照惯例拖到开学前一次性解决的,但被苏和习惯性的问了几次之后,也就无可无不可的拖过来抄上几笔。抄了几回以后也就觉得跟着苏和的计划步调每天抄上一点也无所谓。

既然每天都要抄上一点作业,再加上苏和和秦露每天都要聚在一起写作业做功课,程蔚也就顺便跟着每天解决一点数学作业。

据说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需要一百天,其实具体落到个人头上又有不同的标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独自一个人想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养成好的习惯都有一个需要克服惰性的痛苦过程,但是当几个人在一起只是出于掺和的原因不知不觉间养成一个习惯的时候,这个过程基本也是在不知不觉间完成的。

写过一阵子作业,看看时间也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

苏和弯腰躬身,慢慢拉伸四肢抻了个懒腰,这是她向猫爷爷他们家的二民子学的标准猫式懒腰,与人式懒腰相比别有一番舒服,然后甩甩手喊口号似的道,“吃饭,吃饭。”

相对于不得不做的功课,吃饭总是让人神清气爽。

秦露也将书本一推跳了起来,轻嚷着,“吃饭,吃饭!”

然后开始研究菜谱。

“中午吃什么?”

“你今天带什么了?”

秦露天天跑来报到,自带饭盒。

“我妈昨晚做的葱包羊肉,酸菜粉丝,我光挑了酸菜,怕粉坨了不好吃。一会儿再加点粉丝进去。”

“那就做个炒青菜,再来个糖醋……”

“糖醋?!苏小和,别告诉我你又想做糖醋荷包蛋!”苏和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秦露喊着小号瞪着眼凶巴巴打断,并转头朝正在纸上飞快写着什么的程蔚叫道,“程蔚,你听着没?苏和又要做糖醋荷包蛋!”

秦露之所以对糖醋荷包蛋的反应这么大,并且还要寻求程蔚的支持,并不是苏和的糖醋荷包蛋做得太难吃,而是由于这货最近做菜,认准了一样菜色就没完没了,大有不把小伙伴吃吐不拉倒的架式。

苏和在假期开始之初,表示要苦练厨艺并不只是说完就算,假期时间多,做起饭菜来自然要比上学期间从容很多,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正是修炼厨艺的好时机。

她的练习虽说远不到苦练的程度,却也当真拿出了一点认真的态度来对待。

先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找家味道扎实的馆子,点一道喜欢的,做法较为简单的家常菜色,用心品尝一番,然后回家照着菜谱,一步步地做下来,再与在饭店吃到的菜色做对比,寻找不足,也请吃到菜色的小伙伴们帮忙发表吃后感。

此外,也与植物观察笔记一样,做了表格式笔记,将做菜的步骤分解开来,以方便找出不足的原因。

这样的做法好处是确实有助于改进技术。

坏处是……小伙伴们发现,苏菜厨同学口里所谓的“苦练厨艺”,苦的并不是她自己,而是他们这些食客!

这种练习方法必须有连续性,否则很难起到明显效果。

苏菜厨又从老保姆们那里学得一身小抠习气,做得不够成功的菜色也不舍得倒掉,都要全部吃掉。也幸好苏和这人不笨,菜色哪怕做得失败也还有一定底限在,没有失败得天怒人怨,风云变色。但即便如此,可也耐不住连续不断的吃。

就拿让秦姑娘闻之变色的糖醋荷包蛋来说。

第一次做的时候,荷包蛋煎的过焦了,糖醋的比例失调,味道不够好,料汁也调多了,最后还忘了放姜。整体实在谈不上好,但也不能说难吃。

第二次,荷包蛋虽然不如上次焦得那么厉害,却还是有点过火。糖醋的比例终于对了,不过这次料汁又有些略少。记得放姜,但姜似乎有点多。总的来说,比上次好吃。

然后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苏菜厨本人,加上程蔚和秦露三个人一连吃了小半个月的糖醋荷包蛋,吃得秦露和程蔚两个看着天上的太阳都觉着反胃。

然而让秦露和苏和都有点诧异的是,在秦露寻求支持之后,程蔚却像没听到似的,毫无反应,毕竟昨天他还嚷嚷着如果苏和还敢再做糖醋荷包蛋,他就跟她玩命!

苏和和秦露不约而同地走到程蔚身边,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这么专心,以至于对苏菜厨的糖醋荷包蛋大法都无动于衷。

苏和站在程蔚的身侧,好奇探头问,“算什么呢?”

秦露也站在了程蔚的另一边,端详起他列在演算纸上的那道题来,随即发现这是一道抄写自寒假作业本上的大题。读了一遍题,觉得这题确实挺难的,一时也没什么思路,再想想大概自己当初写作业时应该是直接把这道题空下来没做,转头去问苏和,“诶,这道题你做了没?”

苏和摇头,这道题一看就是那种对考试没什么帮助,单只是为了增加寒假作业难度,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开阔学生们的眼界而设置出来的题型。按照惯例,老师们对这类题型也并不会强制性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完成。

其实这道题要苏和来解的话,她也是能解得出来的,但是使用的方法就明显要超出他们现在的课程水平。

如果要用他们现阶段的课程水平来解这种题的话,就需要花上许多工夫来思考。说白了就是使用工具的问题,高中生使用的工具更先进,所以更省力。初中生使用的工具更原始,所以就要花上许多力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