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最悲催的
买秋菜,尤其是买大白菜也是要看时机的。买得早了,价格贵,不易储存。买得晚了,一来是没有好菜,二来是因为各家各户买得都差不多了,卖菜的菜贩少了,卖的时候也不再送到家门口来,而是拉到菜市场卖,一百多斤的菜全靠自己往家里运也是一件麻烦事。 苏和和程蔚因为还要上学,又是地道的赖床星人,所以买起菜来也没办法做到最佳时期的不早不晚,就怕到时候卖菜的车不进小区,他们俩傻眼。靠他们这两个小矮个折腾那么些大白菜,可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在买菜的问题上是宁可早一点,也不能晚了。
对于他们俩来说,买多少菜也是个问题。
虽说两家加起来一共是五口人,但真正在家里吃饭的也就是苏和和程蔚两个孩子。苏和的战斗力有限,程蔚虽然挺能吃,但那也是相对他这个年龄、个头和活动量来说,事实上比起正经成年人或是十七八的大小伙子还要差上许多。
而且如今也不比过去没有蔬菜大棚的时代,那时大白菜和酸菜是必不可少的主打菜,如今他们俩可没打算上顿白菜,下顿酸菜的往死里吃。两人买白菜主要就是为了积酸菜,而且也没打算往多里积。
两人请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帮忙参考一下,最后买了八十斤,再少了人家菜贩不卖,就是八十斤,也卖得不太情愿。
买白菜时,一般人都是自己动手挑。
对于大多数的大爷大妈们来说,与其说是动手挑,不如说是动手扒。讲究的点只扒去白菜外层一些在运输途中受到折损的老帮,不讲究的那就直接把外层的所有老帮都扒掉,不管到底有没有受到什么折损,统统扒光。
菜贩们也是深知这些,一边吆喝着收钱过秤,一面还要眼观八方的时时注意着,不时出言提醒着一些手黑的大爷大妈们手下留情,“哎哟,我说大哥大姐,大爷大妈啊,你们手下也留点情啊,我这菜这么整双,您还扒得这么狠嘿,这都要扒到白菜心了,我还卖什么啊?”
“大哥大姐,大爷大妈们”也毫不示弱,立刻就还过嘴去,“狠什么狠啊,你看看你这白菜,外头多少老帮子啊,不扒?不扒我们这是买白菜呢,还买白菜帮子呢!”
话是这么说,但还有一些贪小便宜的老头老太太专门围在秋菜车旁,在扒掉的菜帮里翻捡一些比较好比较脆嫩的白菜帮拿回家里,或是炖着吃,或是直接晒成白菜干,待到冬日里炖肉吃也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真好意思这么做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
苏和和程蔚没有动手扒菜帮。
一来是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
二来,其实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二位的海拔想要干扒帮的勾当也是真有点心有余而个不足。
挑菜扒帮的人一般都是直接站在车边捡一颗扒一颗,然后将扒好的菜直接堆放在脚边等待过秤。
轮到苏和和程蔚他们这个头站在卡车边上,倒也不是说完全够不着,但是想要灵活自如的从堆放在车上的白菜山里挑选扒帮却是实在有些困难。
好在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都是热心肠,看这么大的两个小孩儿出来买秋菜也挺不容易的,这个随手扒一颗,那个顺便扒两棵,没一会儿就给他们凑了八十斤的菜出来。
至于那些扒了满地的白菜帮子,有些比较地道的菜贩还会在临走前把菜叶子都搂到自己的车上拉走处理。更多的就是直接那么扔在地上,只能麻烦小区里的保洁大叔大妈们动手清理了。
过好了秤,交好了钱,菜贩还要动手把菜搬到小推车上,帮他们运到楼下,一笔生意才算做好。
卸下来的白菜自然是要靠苏和和程蔚自己往家里搬了。
可怜两人长得太过袖珍,生了一双小短胳膊,人家老头老太太搬起白菜双手一抱就能抱上四五颗,还有那大小伙子稀里糊噜把一两百斤的菜往麻袋里一装直接抗着就上了楼。
到他们二位这里,奋力地抻长了胳膊也就只能抱上两棵胖墩墩的大白菜,再多抱着就费力了。
幸好八十斤的菜一共也没几颗,两人加在一起折腾几个来回也就算完事了。
苏和倒是不觉着什么,但某位海拔过于低下的男子汉,括糊未来的,又到了黯然神伤,心灵碎裂的时刻,尤其是在某个蹦豆丫头搬两颗,他也只能搬两颗的对比之下,身为一个男人又怎能不怅然悲愤。
于是这天晚餐,某位男子汉——未来的,坐在那里端着杯子灌牛奶的表情都带了一种心情郁闷借酒浇愁的范儿。可惜作为一个未成年人,还是个低海拔的,这会儿想要浇愁也只能用牛奶浇了。
苏和将此情此景看在眼里,也跟着叹了口气。
程蔚这会儿心灵正脆弱着,人在脆弱的时候,总是格外敏感的,于是他神情不善眯起了眼,盯着苏和看——你什么意思?
苏和会在乎他的眼神才怪,这家伙也就是披了一身狸花皮,端着一副凶面孔,从来都是奔着老虎努力,奈何从个头到脾气都是属猫的,你以为你脑门上也长了个王字就是只东北虎么?
某人继续叹气,且叹得余韵悠长,“都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可惜他们都没看到过借奶浇愁的,这才是最悲催的。”
这位是一天三遍的浇,无奈是多少牛奶浇下去,该不长个儿还是不长,你说愁人不愁人?
程蔚,“……”
他十分想掐死她。
如果不是每天都靠她做饭,他早就掐死她了!
白菜买完了,接下来就是大葱。
买大葱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有了买白菜的经验教训,这一次苏和和程蔚一开始就向小区里的爷爷奶奶,大爷大妈们请教起挑选大葱的秘诀。
如果说在挑选白菜的标准问题上,大爷大妈们的观点还相当一致的话,轮到买葱的时候就有了比较大分歧。
挑选大葱一般要注意三点:
一是大葱葱白的长度,越长越好。
毕竟大葱的叶子不易保存,秋菜的大葱叶子很多时候就等于白扔,直正保存下来部分就是大葱的葱白,所以自然是葱白越长越好。
二是大葱的葱白内部是否紧实。
这凭肉眼自然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上手去捏,凭着手感才能分辨。如果觉得葱白里面松松垮垮的,这样的大葱便不易存放。要买捏上去挺实紧密的,水份含量足,可以长时间储存。
最后一点就是大葱葱管的粗细,也就是这一点,大爷大妈们的分歧比较严重。
大多数的人主张买粗壮的,原因也是与第二点差不多,又粗又挺实的大葱水分多,自然就耐放。
但也有少数人说太粗的葱并不好,只是看着好像挺耐放,实际上稍微细一些的葱存放起来更加的持久。
这其中是什么原因,这些人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只说是自家多年来的生活经验。
猫爷爷就是支持买细葱的少数派。
苏和和程蔚倒无所谓,反正他们俩是什么都不懂,干脆就信了猫爷爷的话,随他挑着细葱买。
大葱一般都是论捆买的,一捆不过二十多斤,三十斤来斤的样子,这是小捆的。也有大捆,三十多斤,四十来斤的。菜贩们事前都过好了秤,每捆之间上下都差不了太多。买一捆是一个价,如果买两捆就要便宜优惠一些。
家里人口多的一般都是挑着大捆的来,两捆三捆的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