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头版头条 - 重生培养个竹马做老公 - 杨清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十四章头版头条

暖融融的阳光洒在身上,苏和没一会儿就眼皮发沉地打起了盹,却被程蔚两脚踹醒,“起来,屋里睡去,看你感冒的。”  尽管控了一夜的水分,但萝卜条仍时不时地滴着水,然后慢慢的表皮开始起皱,颜色也渐渐的淡了下去,一条条胖乎乎的萝卜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天天的清瘦起来。

一开始苏和还怕秋日里风大会将萝卜条从绳子上吹落,后来发现随着风干的加重,萝卜条已经死死地夹紧在绳子上,别说刮掉,就是想从绳子上取下来也要小废一点功夫。

晾干菜最怕的就是雨水。

打从晾上了萝卜干,苏和和程蔚两个就无比关心起天气预报的情况来,一听到有雨,就不怕麻烦的把萝卜干都从绳上取下来收进屋里,转头再晾出去。

可有时天气预报也并不是那么准确。

晚间报的还是多云有时晴,早起时却改口变成了中到大雨,天色也阴沉沉的,冷风吹刮着树上的树叶哗哗作响,吓得苏和和程蔚急吼吼的把满绳的萝卜干收了个干净。偏偏这天又是他们两个值日,需要提前到校,把两人忙得手里打电,脚上生风,恨不能踩上两只风火轮来增强速度,却到底忙里出错,在卫生巡查组来检查的时候被一位眼尖的学长在角落里发现了两块细小的纸屑,扣了两分。

负责卫生巡查的老师是轮换制的,但无论怎么轮换,老师们检查起卫生来大多很严格。这一次负责的老师就是如此,检查出了问题便把生活委员常步卓叫了过去,指着出了问题的地方要求他马上负责着手整改。

常步卓长了一张清秀的乖宝宝脸,一看就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又不像其他班级的班干部总是忍不住想为自家班级的失误找借口辩护,说得多了反而会引起老师们的反感,而常步卓却是立刻便乖乖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巡查队还要继续巡查,没有时间一直盯着常步卓和值日生扫地,在看到常步卓的态度不错后便转身走了。

待到他们消失在教室门外,常步卓也麻利地转身走了。

苏和和程蔚赶紧拎扫帚的拎扫帚,拿撮子的拿撮子,三两下收拾完了,去请常步卓检查整改结果。

常步卓靠在座位上懒洋洋地挥挥手,“查什么查?反正分都已经扣完了,扫不扫都一样,差不多就行了。”

苏和,“……”

程蔚,“……”

这位还真是想得开。

为了抢救干菜,一个早上都在争分夺秒,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还被扣了两分。虽说他们班对于扣分这种事从来都没人在乎,但怎么说也是不扣比扣要好。为此接下来的一整天苏和都在望着窗外等着盼着预报中的“中到大雨”。

上午时候云层还很厚,太阳压根没露过脸,北风阴飕飕地刮个不休,仿佛随时都要下一场大雨,然而一直没下。过了中午满天云彩竟被大风吹得一点点地散开,到了快放学的时候,风收日出,天高云淡,一派明朗,一直到了晚间也是月明星稀。

这一天下来,苏和和程蔚两个都在不约而同的关注着天气。

苏和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怎么还不下?”

秦露感到奇怪,“你今天为什么总盼着下雨?”

“不下雨,我的菜不就白收了吗?”苏和理所当然的回答。

到了次日一早,苏和拉开窗帘望着室外干干爽爽的地面气愤以极,骂道,“说好的中到大雨呢?!”

天气预报说好的中到大雨没下,可偶尔没说却下了。

早上起来的时候天气晴朗,风和日暖,结果上午过半风云突变,淅淅沥沥地飘起了小雨。

因为天气预报没说,所以苏和他们的干菜也就没收,急得两人中午放学时一路飞奔回家去看他们的萝卜干。

四只萝卜很便宜,但是他们付出的劳动、心血和期盼却不便宜,苏和更是觉得这雨下得她心好疼。

幸好雨疏风小,晾在屋檐下的萝卜干还没被淋到。

虽然没种地,苏和和程蔚为了自己晾的这点干菜却也体会了几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那一阵子,苏和最常挂在嘴边哼的几句歌就是:“……为你朝思暮想,为你日夜牵挂,三言两语又怎能够表达……”

让苏和他们牵挂的不只萝卜干,还有豆角干。

原本两人说好,今年少晾点,如果成功了,明年再多晾一些。

然而到了逛菜市场的时候,苏小便宜遇到便宜的豆角就一气买上一堆,晾上一回。再遇到,再买。程蔚眨眼不见的功夫,苏和就要犯上一回毛病,于是这干豆角也是越晾越多。

秋日风大,气候干燥,没几天家里的干菜就晾了个半干。

秋意深浓时候,还有一件是东北人几乎家家户户必做的事——买秋菜。

说是“几乎”,就是还有例外,比如苏和他们家。

打从有记忆以来,苏和就没见过自家买过秋菜,她独自生活之后,对一个终日与方便面、快餐打交道的死宅来说,买秋菜就更不关她什么事。总结一下她上辈子三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买秋菜这类活动从来就没参与过。

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改变,加上蔬菜大棚技术的成熟,曾经有一度很多年轻家庭不再买秋菜,积酸菜。然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暴发,风潮轮转,自己动手积放心酸菜甚至成为了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理念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无论怎样改变,因着气候和传统的原因,在东北买秋菜毫不夸张地说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集体活动:从农民的田间地头开始,再由菜贩们开着大卡、小卡、农用三轮车、马车、驴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一路运到城内城郊的各处农贸市场,大街小巷以及各个居民小区。

就如同某年嗜食泡菜的邻国的大白菜价格上涨能上国际新闻一样,别看白菜大葱这些东西不起眼,但年年都要登一登本地秋季报纸新闻的头版头条。

要保证这项关系到各家各户的民生问题得以顺利圆满完成,上至政府的相关部门,比如物价部门对于秋菜价格的监督,比如交通部门对秋菜车辆的管理,比如环卫部门对秋菜垃圾的及时处理……下至各家各户的采买负责人,都要为此付出许多辛勤劳动。

一般人家担任采买秋菜工作的多是退休在家的老头老太太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人们的时间多。

秋菜是全天都在卖,从清晨四五点钟,天色还半黑的时候便有各式拉着秋菜的车辆开进小区和各条街巷。从早一直卖到傍晚的五六点钟,上班族们下班的时段结束,才算完事。

说起秋菜的品种,狭义的说只有两样,一样是积酸菜不可或缺,也是东北冬季最主要的蔬菜大白菜,另一样就是大葱。

别看是常见的白菜和大葱,其实挑选秋菜也是一门学问。

先是白菜。

苏和和程蔚这两个懒货一开始不明白其中的门道,周末的时候睡了个日上三竿,待到吃饱喝足之后才不时地扒着窗户张望,看到卖菜的车子便出了门,挑也不挑就要买,结果被猫爷爷给叫到了一边,低声劝告他们说,“你们着什么急啊,买菜也不说挑一挑,看看那大青帮子,下到锅里肯定不爱烂。”

经过猫爷爷这一科普,苏和和程蔚才算知道,买大白菜也是要挑品相的。

什么样的是上品呢?

不是个头越大越好,中不溜的就行。

其次是看颜色,看菜叶和外形,所谓“小青帮,核桃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