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牵扯原本根本不该搅合在一起的事情……
第139章牵扯原本根本不该搅合在一起的事情……
虞珣和二太太妯娌俩正先聊着,长房这边,大太太却是灰头灰脸的。
谢鸳今日自然也见着那些贵夫人如何嘲讽母亲的,可比起担心母亲受了委屈,她心里却觉着一切都是母亲咎由自取。
不管是魏妙容的事情,还是逼着三婶往宁远侯府哭灵的事情,最终母亲落得这样难堪,不都是她聪明反被聪明误。
谢鸳倒是想劝自己念着大太太是她的生母,对她多怜惜一些。可她再怎么劝自己,她还是难以掩饰对母亲的厌恶和嫌弃。
大太太本就气闷,这会儿见女儿跟着她回来,竟不知上前宽慰自己一番,反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大太太心中更是堵得慌了,哽咽的看着谢鸳道:“鸳姐儿,难不成连你这个亲生女儿也在看娘亲的笑话。可今日那些急着看我笑话的贵夫人们,她们算什么东西,我再怎么说也是显国公府的大太太,郡主是我的儿媳妇,我还需要看她们的眼色过活不成。”
“原本往日里也不过是些虚假的交情,她们不爱搭理我,对我避之不及,我还瞧不上她们呢。”
说罢,大太太自顾自又道:“今个儿郡主特意拉你同乘一车,这是要告诉那些贵夫人们,她这个当嫂嫂的会护着你的。如此,只要皇上给郡主一日的恩宠,那鸳姐儿你的婚事便还有指望。你可得机灵些呢,郡主这样擡举你,你可不能……”
大太太的话还未说完,谢鸳却是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眼中满是嘲讽的看着大太太,一字一顿道:“母亲,都这会儿了您还这样痴心妄想。郡主连自个儿的主都做不了,又如何能庇护得了我。她拦着您不让您为难三婶,不也是退一步,以此能在我们显国公府安然度日。郡主如今都需要仰仗三叔,在那些贵夫人间又能真正留有几分脸面呢?”
“即便有人想讨好郡主,那也不过是些不入流的世族,或者是没落的世家,否则哪家会愿意娶我。母亲倒好,竟好似要急着让女儿另择婚事,好似不管女儿为会不会满意,都不愿意留了女儿在府中一样。母亲这样急着把女儿嫁出去,当真以为能挽回自己的脸面,能让人不对您指指点点吗?”
谢鸳以为自己不会伤心了,可说到后来,她还是抑制不住落下泪来。
而她也知道,她说再多,母亲依旧是只顾着自己的颜面,一意孤行,自己和她根本没有沟通的可能。
这样想着,谢鸳也没再多费口舌,转身就离开了。
大太太瞧着女儿对自己这般态度,几乎是头痛欲裂,她眼圈泛红,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让一双儿女这样怨恨自己。
“这死丫头,她怎就不明白,我才是她的亲娘啊。那虞氏待她再好,也不过是故意利用她,让我们母女失和,让外人看了笑话罢了。虞氏说什么即便她一辈子不嫁人,国公府都可以养她这个姑娘。可她怎么就不明白,她成了老姑娘留在府中,那根本不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那是要让所有人戳我的脊梁骨的。哪有姑娘家一辈子不嫁人的,这样留在府中倒不如直接削发为尼往庵堂当姑子的好,如此也不至于让我这样颜面尽失。”
薛嬷嬷怎么都没想到大太太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忙劝着大太太道:“主子,这话您可不能乱说啊,二姑娘怎么说都是您肚子里出来的,您方才那什么当姑子的话,这若被什么人传出去,岂不更让人觉着您为母不慈,二姑娘知晓了更是会心寒,和您嫌隙越深的。”
大太太听着薛嬷嬷的话,终于是落下泪来。
转眼间,长公主发丧已是过了有两个月,这日宫里传了旨意出来,说是钦天监择了几日,三日后安阳公主便和驸马大婚。
三日后便是安阳公主和驸马大婚的日子,若换作往日,多少觉着有些仓促。可京城上上下下的人谁不知道这若不是因着长公主突然薨世,加之为了丧事规制的事情吵个没玩,公主和驸马早就大婚完了。
所以,内务府和礼部如今一切早已准备妥当,就只当着大婚了,说来也算不得仓促。
一时间,安阳公主大婚的事情便受到了所有人的瞩目。
而因着虞珣和驸马爷徐云亭往日那些流言蜚语,大家便不由议论起来。
“谢家三爷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加之这虞氏的父亲还救过太子,所以大婚当日,虞氏说什么也得前去恭贺的。这又和之前长公主发丧那时不一样,这可是大喜事,也没谁会冲撞了她肚子里的孩子,她又拿什么能躲了去呢。”
“是啊,那日可有得好戏看了。”
另一妇人道:“这什么好戏不好戏的,安阳公主大婚,谁还敢因着故意看热闹给虞氏难堪不成?何况,那徐家夫人和老太太,往年该是和虞氏打过交道的,这自然会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必然不会让场面变得无法收拾的。”
提及这徐家夫人和徐家老夫人,又有人插嘴道,“哎呀,若换作我是徐夫人,这可真是头痛死了,儿子尚了主,这原也是好事,可大婚当日往日里瞅中的儿媳妇竟成了宾客,还是贵客。这,这若是见着面了,岂不尴尬。”
“听说徐家人自打入京,便找了礼仪嬷嬷学礼仪。可这学的再好,遇着虞氏,该也是会很尴尬吧。反正我都不敢想,若换作是我,该怎么和人打招呼了。这若是因着什么差错,亦或是说错什么话,惹了闲话说她其实是更愿意虞氏当她的儿媳妇,可就热闹了。”
外头这些流言蜚语,虞珣听到时,只冷哼一声。
青黛瞧着自家姑娘这气定神闲的样子,却是低声道:“姑娘,我们也有好多年没见徐夫人了,若真如外面那些人所说,徐夫人特意请了教导礼仪的嬷嬷入府,该是不会有任何失态的。”
在青黛的记忆中,徐夫人是个很慈爱的人,待姑娘也十分和善。可再怎么,当初徐家也不显,和如今骤然成为皇亲国戚,肯定是不一样的。
想到大婚那日,徐夫人肯定是要招待女眷们的,到时候,大家的目光必然都会落在徐夫人和自家姑娘身上。这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可大家若心里已给徐夫人和自家姑娘下了定论,那自然徐夫人和姑娘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惹了众人揣测,甚至是故意颠倒黑白。
虞珣怎能不知道青黛担心什么,可她反倒因着知道大家必然会故意颠倒黑白,所以反倒是平和和坦然了许多。
既然自己做什么都会惹了非议,那又何必因着这件事情,辗转反侧连觉都睡不好呢。
左右这再多的流言蜚语,也不过是几个月半年多的事情也就差不多消散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也会有新的流言蜚语,所以只要自己不把这事当回事,就不会害怕,不会困在其中。
青黛知道自己不该因着不安而给姑娘添烦恼,所以,也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提及了另一件事情。
而这事正是虞昭和那总督府公子大婚的事情。
那施家公子养了姜二姑娘做外室,还闹腾的有了身孕。姑娘不肯出面帮着三姑娘逼走姜二姑娘,这事儿青黛只当依着三姑娘的骄傲还有那范氏那日撂的狠话,肯定会想法子逼的总督府同意解决了姜二姑娘的。
可谁能想到,因着谢鸳和承恩侯世子退婚的事情,承恩侯世子近日更是因着要娶魏妙容为正妻,和承恩侯府的长辈闹不快,有了这桩事,大家提及虞昭和两广总督府公子的婚事时,便说若她当真容不下姜二姑娘,那大可以和谢鸳一样退婚。
若她舍不得退婚,那便不要这样容不得人。
这谁能想到,谢鸳退婚的事情,竟然会让虞昭这样被动,这样的流言蜚语,虞昭想要逼走姜绾,只怕是不能了。
虞珣也没想到,事情竟如此之巧。原本根本不该搅合在一起的事情,偏偏会这样有了牵扯。
只是虞昭当然不可能退婚的,莫不要说总督府已经下聘了,就冲着总督府帮着信国公府擡了父亲和母亲的棺木回京这事,这婚事就不可能说退就退。
所以,这可能就是虞昭的命数吧。那姜二姑娘,或许一辈子要成为虞昭的眼中钉肉中刺了。